上海又现“天价网红单品”,188元沙拉成本不足5元?

餐企老板内参   2024-01-15 17:00

核心提示:“沪币”背后,或者超出大众认知的“高价产品”背后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炒作,为日后品牌的拓展或者加盟打好基础。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七饭‍‍

现场手作188元,沙拉吃出天价!

一份沙拉,现场制作,只要188元,网友大呼,“在上海不努力连沙拉都吃不起了!”

近日,上海某餐厅一份现场制作生菜的视频引发了热议。

视频中,服务员推着五六颗生菜和各色佐料,走到餐桌前。由客人挑选一颗生菜后,手工撕成碎,新鲜油炸培根捏碎,扔里面,无菌蛋,扔里面,面包糠,扔里面,凯撒酱,也扔里面,然后搅啊搅。

最后的点睛是撒上芝士,这道仪式感满满的经典凯撒沙拉就完成了。一份沙拉188元,加上18.8服务费,一份沙拉愣是吃出了206.8元的“天价”。

更精彩的还是网友们的评价,“五块钱的菜愣是吃出了仪式感”,“其实去超市买也不贵,只能说店家把逼格拉起来”,“明明可以抢你的钱,但还是送了你一颗生菜”。

也有评论精妙地点出,“在上海,那没事了”。沪币,“上海限定货币体系”,一切“花里胡哨”的高价食物面前,用沪币就能解释通了。

一家沙拉店,100g牛油果土豆沙拉,25元;100g的烟熏三文鱼海鲜意大利面色拉,32.8元,随便一抖,就能轻松破百。不努力,沙拉不光吃不饱,还吃不起。

不光沙拉贵,在网友们的探访中,“上海是哪哪都贵”。

一份栗子挞50元,一小片巧克力要100多块,6个迷你小汉堡要72元。在日本只要40元的生吐司,摇身一变,就翻倍成了90多元,加上奶油和水果的三明治,只要58元,还有五六十的“天价贝果”……

网友调侃“沪币”

网红餐饮只能靠“高价营销”?

对于“沪币”现象,不少网友表示可以理解,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餐饮类型必然丰富多彩,餐饮“层级”也会更加细分,总有消费者去追求更特别的餐饮体验,需求之下,必然会有满足需求的餐饮商家。

但“沪币”背后,或者超出大众认知的“高价产品”背后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炒作,为日后品牌的拓展或者加盟打好基础。

像以高价出道的某日本吐司,在上海新天地试营业期间,排队状况盛大空前,甚至引来了警察维持秩序。这队伍一排就是五个小时,当天吐司还限量,让一条近百元的吐司生生炒到了300多元。限时人为制造的稀缺性,戳中的就是“人无我有”的心理。

在日本,这家面包店只是家普通面包连锁店,定位并不高端,只能算是个二线品牌,一个小吐司也只要28元。

有餐饮人向内参君透露,这种“爆炸”效果的开局,往往不需要太高的营销费用就能起到非常强力的宣传效果,特别是选对了城市,激发了某种情绪后。

这之后的品牌拓展就容易得多了,一个有话题,有势能的品牌,在和商场的谈判中往往能占据先机。同样的打法也适用于一些加盟品牌,信息差之下,不少加盟商只看到了之前的盛况,没有实地探访,很容易被割韭菜。

高价只是噱头?还要看产品价值

“高价噱头”起势的品牌,真能走得长远吗?

前段时间,上海6200元/杯的“天价”咖啡馆闭店的消息引发了热议。品牌方随后发出声明称,是由于商铺合同纠纷导致。

6200元一杯的咖啡是“2023最佳巴拿马标王——卡门庄园·水洗·瑰夏”,采用限量预约制来出售。店里还有“平民”价位的咖啡供应。

在咖啡赛道,这并非孤例,2888元,4988元,高价、天价所带来的巨大争议性给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也带来了两极分化的评论,为搏出位的高价格,只会损害品牌,不利于品牌更长久的发展,另一方则表示,这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有需求就会有满足需求的产品出现。

高价或天价背后,内参君则认为价格与产品价值能否匹配则是关键,如果只是一味拔高价格,产品的价值感、服务都不匹配,那只能沦为一场无趣的炒作。

在当前的餐饮环境下,消费者越发理性,这种“炒作”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餐企老板内参,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