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功能园区管委会:
《拉萨市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拉萨市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十二届拉萨市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29日
拉萨市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奋力实施“强中心”战略,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全市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落实“四件大事”、锚定“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围绕当好“七个排头兵”,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强中心”战略和“七大行动”贯彻体系,紧密结合拉萨贸易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补足贸易发展短板,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全市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贸易在全市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潜能,充分发挥首府城市功能,奋力写好拉萨“强中心”战略的强经济篇章。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对外贸易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提升到50亿元左右,保持全区领先地位。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稳中提质,边境小额贸易平稳增长,自产产品出口规模继续扩大,新增培育对外贸易经营主体90家左右。拉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增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和海外仓企业,贸易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贸易发展基础夯实工程
1.全力打造企业发展平台。聚焦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拉萨经开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优势,吸引外向型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上下游产业聚集效应,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高地。发挥拉萨综合保税区功能,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扩大进出口规模。(牵头单位:拉萨经开区;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经信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八廓海关)
发挥中尼友谊工业园作为我市对外投资重要平台和境外产业集聚效应作用,稳步推进中尼友谊工业园建设,高标准做好园区规划,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牵头单位:拉萨经开区;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林草局)
2.着力完善物流服务平台。以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重点整合优化存量物流设施,统筹补齐枢纽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区、公铁联运区、保税物流区、供应链基地区、仓储配送区、商贸物流区、公路物流区、物资储备与应急物流区和配套服务区9大功能区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邮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进一步推进领峰智慧物流园、顺丰电商产业园、西藏镖局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品牌连锁物流服务平台。统筹冷链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进农村、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及邮政、快递等资源,优化布局、补齐短板,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邮管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高标准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改善配送条件,推广发展“智游西藏”“拉萨净土+”“云上达孜”等本地电商平台,推动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旅发局、农业农村局、邮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3.奋力夯实产业支撑平台。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按照“两圈三廊三片”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绿色工业、现代服务、净土健康、数字经济、高新技术六大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拉萨特色、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让产业成为支撑拉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文化局、旅发局、经信局、商务局、发改委、大数据局、科技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支持培育一批出口潜力较大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藏药、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实力企业。鼓励本地特色产品纳入地球第三极优选标准平台,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发展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加大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拉萨好物”商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旅发局、经信局、卫健委、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支持企业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推动农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企业和产品质量管理,对接国际商品标准,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简化出口转内销相关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缩短办理时间。(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二)实施贸易发展质量提升工程
4.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加大外贸经营示范主体培育力度,做好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以创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为方向,重点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外贸龙头企业,挖掘新的增长点,做强一般贸易。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参与边境贸易商品市场、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等项目建设,促进边境贸易发展。鼓励已办理外贸备案手续的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力争每年新增有海关进出口业绩的企业3-5家。到2025年,新增培育自治区级以上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企业)1-2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税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5.挖掘贸易结构优化深度。紧密衔接拉萨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依托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西藏文化创意园区等,重点促进商贸、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类消费,推选一批特色涉外酒店、客栈、民宿、旅游商品小店、文创小店、手工作坊、工作室、网红打卡店铺,挖掘面向国外游客的文化创意服务消费潜力,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形成规模和更强竞争力。(牵头单位:市旅发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依托西藏文化创意园区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优势,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持续扩大文化消费与文化贸易,让拉萨文化旅游服务产品走出去。支持文化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基地重点品牌培育、共性技术支撑、宣传推广、知识产权、贸易促进、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服务。(牵头单位:文创园管委会;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商务局、人社局、文化局、市场监管局)
支持拉萨经开区等各类园区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依托现有园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招大引强、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优化结构链。支持标准化厂房、仓储设施、物流配送、产品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研发平台等项目建设,提高各类园区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升级,培育创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到2025年,培育1-3家加工贸易企业,打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牵头单位:拉萨经开区、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税务局、八廓海关,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6.拓宽国际市场营销广度。引导企业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荐企业参加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将本地特色产品推向国际,促成订单转化,稳定发展预期。视具体形势,每年推荐或组织企业参加5次左右的国内外展销推介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旅发局、文化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补助等方式,支持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市场布局建设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等服务设施,完善展示展销、批发零售、集聚分拨配送功能,建立境外营销服务保障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财政局、工商联,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三)实施贸易发展动能激发工程
7.激发跨境电商动能。突出拉萨特色和优势,发挥拉萨综合保税区作用,积极推进中国(拉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探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两平台、七体系”建设,打造以B2B与B2C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综试区。提高京东国际、天猫国际、考拉国际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在拉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鼓励采用“跨境电商平台+产品体验店”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综合保税区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开展业务。鼓励本地各类名特优产品生产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学习借鉴内地成熟经验做法,依托综合保税区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带动扩大优质商品进口。到2025年,拉萨综合保税区引进培育2-3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南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牵头单位:拉萨经开区;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八廓海关)
8.挖掘数字贸易潜能。发挥拉萨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用,支持培育企业开展大数据、物联网、离岸服务外包等国际业务。依托拉萨高新区探索推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建立网络安全监管、数字化制造外包、云服务、统计监测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数字服务出口集聚区。深度拓展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各国的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加快建设南亚数字港,支撑南亚的存储、计算服务需求。到2025年以拉萨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依托的南亚数字港入驻企业达到2500家以上,总营收突破50亿元,离岸数据业务得到有效拓展,形成以拉萨为中心面向南亚的数字港、数字丝路南向开放的新门户。(牵头单位:柳梧新区管委会、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经信局、财政局、商务局)
9.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充分利用自治区扶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契机,积极培育和引进知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本土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中小微外贸企业有效对接,为企业提供市场开拓、通关、物流、保险、外汇、退税等集成式供应链服务。到2025年培育2-3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拉萨经开区;配合单位:市税务局、八廓海关,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四)实施贸易发展环境改善工程
10.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部门联动政务公开,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加强财税、投资、金融、外汇、产业、贸易等政策之间衔接,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以行政指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规范引导企业,杜绝粗暴执法和以罚代管。推动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治机制,建立外贸经营主体信用记录,不断规范完善市场秩序。指导和帮助外经贸企业应对境外知识产权纠纷,提高企业防范和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行审局、税务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1.着力促进贸易商品优质化。发展绿色贸易,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进出口,保护好高原生态环境。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环保标准进行绿色设计和制造,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八廓海关、市发改委、经信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2.积极增进交流往来便利化。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同自治区行业审批部门联系,为我市外经贸企业重要商务、物流、生产、知识产权合作和技术引进服务急需进藏人员提供便利,做好外籍人员进藏服务和安全监管工作。适度放宽我市人员出国要求,为外经贸企业获取订单、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营造良好开放形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公安局、疫情防控办;配合单位:市外办,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四、组织保障
13.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整体推进全市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高质量发展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市商务局与各责任部门要强化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协调指导,细化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经济功能区要落实属地责任,聚焦本地实际问题,抓好贯彻落实。(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公安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外办、市场监管局、税务局、邮管局、行审局、人社局、旅发局、科技局、文化局、国资委、大数据局、工商联、疫情防控办、八廓海关、人行拉萨中心支行,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4.加大财税金融扶持。用足用好国家各类发展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完善申报指南,加大出口信保等政策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局、发改委、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优化自产产品出口企业和实体进口企业信贷流程,延长贷款期限,扩大贸易融资规模,加大对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建设使用海外仓的金融支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牵头单位:人行拉萨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税务局、商务局、八廓海关)
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完善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优化出口退(免)税备案单证管理,简便出口退(免)税办理方式,切实缩减出口退税办理时限。(牵头单位:市税务局;配合单位:人行拉萨中心支行、市商务局、八廓海关)
15.强化人才支撑。用好援藏工作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外贸行业人才培训力度,强化外贸发展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各行业组织在贸易促进、信息交流、行业自律、应对摩擦等方面的作用,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局、工商联、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各县(区)、经济功能区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立足职责和本地实际,细化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配套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定期评估成效,努力推动我市贸易回稳向好稳中求进,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拉萨市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区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扩大内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决策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按照“持续发力、务实管用”原则,突出“举措+政策”,结合拉萨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落实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锚定“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以“强中心”战略和“七大行动”为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定不移用改革创新的办法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一)完成社零指标。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聚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质升级,紧抓消费细分领域,全方面推进消费场景创新升级,全力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的增长目标。
(二)激发消费潜力。创新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全面激活餐饮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大力发展汽车、家电家具、楼市和养老托育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带动作用。
(三)打造消费高地。加快新业态发展,推动信息消费提质扩容,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升级绿色消费、服务消费,提升品质消费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费供给体系对国民需求的适配性。
(四)畅通经济循环。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商品和要素在城乡区域间顺畅流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重要举措
(一)实施消费惠民便民利民举措
1.开展消费促进活动。统筹自治区级和本级财政资金,联合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及相关商家企业对餐饮、零售等生活必需行业发放惠民消费券,不断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激活消费市场。围绕文旅、住宿等行业精准发放消费券,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乘数效应。(牵头单位:市商务局、旅发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2.优化消费金融服务。推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升级扩面。引导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开展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市场主体,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加大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金融支持力度,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供给。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聚焦主业,提升“三农”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市金融事业服务和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3.开展特色农副产品“七进”活动。支持农牧区特色农副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依托工会等部门组织工会会员以实物或指定商家指定物品等形式购买脱贫地区特色农副产品,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年内按照不低于工会福利支出30%的比例优先采购脱贫地区特色农副产品。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年内各级预算单位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预留年度食堂食材采购份额,通过国家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特色农副产品。(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市总工会、商务局(供销社)、财政局)
4.激发农村消费活力。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品牌商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下沉乡镇。加快数字赋能,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拓展消费新业态,改造提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深入挖掘乡村产业、产品、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供销社)、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旅发局、文化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二)扩大重点和大宗商品消费
5.支持重点行业市场主体发展。组织大型家电家居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家电下乡”促销让利活动,促进农牧区家电产品升级换代。(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财政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积极推动高原新型炊具产品等新工业产品研发投产,坚持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把产业做大做强,助力西藏绿色产业发展。推广高原地区多功能烹饪炊具,满足高海拔农牧区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修订出台《拉萨市促进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开展“促流通扩消费竞赛季”销售大比拼活动,进一步激励企业让利促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重点商场(市场)实现统一结算,积极构建营业额统一结算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统计局、财政局)
6.推动汽车消费升级。开展新一轮“汽车促销”活动,进一步挖掘汽车消费潜力。支持汽车经销商、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联合开展汽车促销展销活动。县(区)人民政府要在汽车展销场地提供、活动组织、广告位使用、秩序维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汽车消费市场,促进提质升级。支持拉萨综合保税区落户企业开展汽车整车自营平行进口,支持探索开展二手车出口。(牵头单位:市商务局、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城管局,八廓海关、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根据实际适度扩大党政机关及其它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争取不低于30%,鼓励网络预约车、邮政快递车使用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局、交通局、国资委、邮政管理局、城管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7.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加快出台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与改造,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将新建小区按不低于车位总数的30%配建充电桩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宾馆、医院、商场公共及道路停车场、高速道路等资源,布局经营性充(换)电设施。(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城管局、交通局,国网拉萨供电公司,各县(区)人民、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全面落实二手车经销纳税人减按0.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政策。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优化二手车市场主体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规定,规范二手车交易及收费行为。(牵头单位:市税务局、公安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8.促进餐饮消费全面复苏。持续精准投放餐饮消费券。引导餐饮外卖平台,开展让利补贴活动。加快拉萨“中华美食•西藏味道”美食街建设,落实好商家入驻系列优惠政策,确保2023年5月底前开街运营,点燃城市“烟火气”。加大餐饮业纾困政策宣传,鼓励和支持餐饮企业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线上秒杀、探店引流、小程序应用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开展促消费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旅发局、文化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9.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用足用好购房补贴专项资金,激发居民购房意愿,进一步活跃房地产市场。发挥住房公积金互助保障功能,落实住房公积金提取和使用条件宽松利好政策,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开发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积极投入保租房建设,实现供给方式多样化。研究实施发放新购房家装家电家具配套补贴,促进住房及相关消费。(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三)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消费
10.挖掘文化旅游体育消费空间。继续深化慈觉林等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创意打造高原特色音乐会。改造升级以纳木措为龙头的拉北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叶巴文旅康养、吞巴藏香康养小镇建设。丰富雪顿节形式、内容,策划举办“西藏唐卡艺术节”。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中国农民丰收节”“藏博会”“藏戏节”文化展旅游展等活动。促进户外文旅体消费,推动体育旅游业发展,鼓励开展帐篷露营节、户外音乐节等潮流主题消费活动。鼓励和支持县(区)打造体育公园、户外露营基地等体育消费新场景,拓展线上线下体育消费主题活动,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牵头单位:市旅发局、文化局、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1.促进旅游产业恢复发展。发放旅游消费券,扩大国有旅游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政策覆盖面。拓宽“林卡经济”外延,融合民俗体验活动,增强文旅消费黏性。严格落实干部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开展本地游、周末游等活动,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延续“冬游西藏”优惠政策,推出以绿色、康养、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代表的拉萨冬季新业态旅游产品,丰富产品内涵,提高产品供给,提升“冬游西藏”旅游体验。(牵头单位:市旅发局、文化局、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2.加快发展体育消费。鼓励发展线上赛事、线上培训等体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居家式健身模式,提振体育消费市场。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露营等活动,联动契合活动主题的品牌生产商、经销商配套开展促销活动。支持社会力量开办足球场、篮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全民健身中心等场所,开发在线健身课程。探索商业化运作“半程马拉松”“高原斯诺克”“登山小镇”等体育活动,继续办好环拉萨城自行车大赛,促进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康养、体育赛事等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旅发局,当雄县;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其它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四)拓展服务消费增长
13.提质养老托育消费。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增加托育、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服务供给。聚焦“一老一小”领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专项,扩大普惠性养老托幼覆盖面,进一步释放养老消费需求。发展育幼消费,严格落实生育休假和生育保险制度,落实个人所得税优惠、住房、育儿补贴等支持政策,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母婴用品、儿童娱乐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规范化托育服务,培育智慧托育等新业态。(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民政局、卫健委、商务局、教育局、人社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税务局、妇联,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力度,依托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食堂,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医疗保障、上门照护等服务,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圈。(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卫健委,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4.扩大展会消费规模。高质量承接各类重点展会,促进展会经济发展。推动县(区)各类促消费活动、展览展销等非必要不停办。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在做好安全防护前提下,利用自身红线范围内的停车场、前坪广场、空地、步行街区等进行户外展览展销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化局、旅发局、城管局、商务局、公安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5.提升夜间消费水平。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融合夜食、夜购、夜游、夜健等多业态并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消费集聚区,培育3-4家夜间经济示范主体企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局、旅发局、体育局、财政局,柳梧新区管委会)
鼓励夜间延时经营,科学发展“地摊经济”,对经允许临时占用道路开展夜间经营的,以及经相关管理主体同意,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夜间消费活动的,减免相关费用。在夜间消费场所增设临时停车位,对出于消费需要的临时性停车实施包容性管理。(牵头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大力发展“早市”“夜市”经济,对各县(区)设置的规范“早市”“夜市”开展到店消费满减活动,实施小额补贴优惠,进一步激发群众创业创收活力、提升消费聚集功能、强化农产品等商贸产品流通能力。支持“早市”“夜市”公交班线发展,对承接公交班线运营的企业结合运营班次情况给予资金补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国资委、交通局、城管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6.推进品牌消费。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实施首店经济招引落地奖励,形成拉萨独具特色的品牌首店标签。扩大发展直营品牌连锁便利店、加盟的品牌连锁便利店试点。开展“西藏老字号”认定工作,培育和发展西藏老字号和特色优秀传统文化,支持老字号在创新发展中打造硬核的质量品牌。组织老字号企业参与区内外重大展会活动,提升老字号企业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文化局、旅游局、市场监督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7.拓展新型消费。打造网上商城,拓展无接触消费模式,运用新科技打造数字消费场景。引导实体商业企业、生产企业发展社群营销、直播带货、“云逛街”等,鼓励直播带货等手段在农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加大培育网络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力度,聚焦优势产业推动电商集聚发展,壮大电商人才队伍,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在社区、商务中心等末端节点加快布局智能投递设施。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优化电商发展环境,逐步提升实物商品网络零售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推动信息消费扩容提质,实施5G扩面工作。鼓励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行业单位合作创新,聚焦信息消费和数字化治理,加快推动数字生活服务新生态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18.推动绿色消费。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有序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加强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管理,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搭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营销平台。加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完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提升商品包装和流通环节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水平。鼓励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旅游局、文化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局、经信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四、组织实施
(一)优化消费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办理流程和许可要求。推动从行政权力事项向公共服务事项拓展,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应用,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行审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全方面破除消费障碍,强化消费领域执法监管,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开展互联网、平台经济等领域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依托“双随机、一公开”协同监管平台,严厉打击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二)健全维权机制。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消费纠纷快速处置机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聚焦“一日游”、老年游、未成年人保护、文娱市场等重点领域,推进旅游诉讼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关注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健全诉调对接、司法援助、信用惩戒等纠纷化解机制。(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旅发局、司法局、文化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三)强化统计监测。加强居民消费统计监测,推进消费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强化大数据比对分析,及时反映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定期发布有关信息。深化与移动支付、网上交易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重点零售企业监测,不断完善网上零售统计。统计部门每月定期向市商务局提供全市和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全市的按销售所在地及消费形态分类)、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及增幅(按商品耐用性及用途分类),强化商贸企业纳统工作,为企业纳统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商贸纳统”全市一盘棋的良好局面。(牵头单位:市统计局、国调队,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四)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等宣传渠道,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短视频、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加强新型消费培育相关政策宣传解读和经验推广,倡导健康、智慧、便捷、共享的消费理念,全力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有效引导社会预期,营造促进消费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五)建立工作机制。建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指标县(区)、经济功能区考核机制,力争完成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任务,对完成目标任务排名前3位的县(区)给予资金奖励。各县(区)、经济功能区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职责制定实施细则,完善落实配套措施,确保本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各县(区)、经济功能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办,推动已出台的助企纾困、促消费措施全面落地见效,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出台新政策,确保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同向发力。各县(区)、经济功能区各部门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大力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动态调整限下企业样本,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努力形成政策和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落实情况每季度末报送市商务局。市政府督查室要强化过程和结果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经济功能区管委会)
原文链接:
http://www.lasa.gov.cn/lasa/wjzl/202306/13ddd76f6b1b413790fcd600716fe5d7.shtml
首店属于国际知名品牌的奖励120万元;首店属于国内知名品牌的奖励40万元;首店属于其他特色知名品牌的奖励15万元。
打造一批夜间消费分类地图、夜间消费名店榜单等,策划举办系列夜间活动,推动夜宵、夜购与夜游、夜娱、夜赏、夜跑、夜读等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夜间文旅消费,依托昆明老街、环翠湖片区等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出一批特色夜间“文旅商圈”。
推动传统商业向“夜间购物、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观光旅游”五位一体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建设夜间集市、夜间美食街等。
推动生态黔菜示范店、体验店等餐饮主体在市州连锁加盟发展,采取深夜不打烊、开夜间食堂、研发夜宵菜品等方式,做大餐饮市场夜间消费规模。
鼓励经营主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培育一批夜间演艺精品,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夜间经济场景,培育2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夜经济集聚区。
形成2个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核心商圈、30个特色商业街区,新引进品牌首店60家以上,进驻国内外知名品牌1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