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艾媒网 编辑:Alin
排版:林新语 审核:许长河
近年来,女性在社会进步中的贡献愈发显著,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女性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了多个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艾媒咨询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女性消费市场涵盖的领域广泛,从传统的美妆、服饰行业,到新兴的医美、珠宝、理财等多元化产业,女性消费者的需求都在持续推动着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女性消费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已接近万亿元,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客观反映当前消费者状况及消费需求,艾媒智库联合草莓派网民行为调查与计算分析系统,开展主题为“中国三八妇女节消费行为及营销看法调研”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以更好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妇女节的消费群体、消费意愿和市场趋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三八妇女节的看法调研中,众多受访者展现出了对这个节日的理解和认同。62.15%的受访者表示,三八妇女节是对女性而言非常重要的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对女性社会地位和贡献的肯定,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51.06%的受访者表示,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她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这不仅体现在节日期间女性员工可以休假,享受特别的待遇,更体现在社会各界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尊重;49.59%的受访者表示,节日期间会有许多促销活动,这成为了购物的好时机。
随着社会认知的不断发展,三八妇女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是一个向女性表达敬意和尊重的节日,也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时刻。与此同时,这个节日也成为了商家推广产品和服务的良好时机,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而众多女性消费者们则期待在这个节日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惊喜,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女性消费更加多元化
“她经济”从线上到线下消费需求增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三八妇女节期间,消费者们对于节日活动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外出就餐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占比达到47.18%,41.94%的消费者会选择参加三八节主题活动(游乐场等),40.78%消费者会选择逛街,38.83%消费者会选择看电影,24.47%消费者会选择看演唱会/livehouse。这表明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各类活动中,享受激情与愉悦。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三八妇女节促销活动的了解调研中,90.38%的消费者表示对三八妇女节的促销活动有所了解,说明三八妇女节作为营销节点,已经在中国消费者中形成了广泛的认知。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三八节购物活动期间计划购买的的产品类型调研中,箱包配饰、服饰鞋帽、美妆个护分别占43.07%、40.29%、35.56%,反映了女性消费者对于时尚搭配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形象的精心打造。38.99%消费者会选择日常用品,显示出女性消费者对于生活必需品的持续需求,也体现了她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态度。37.36%消费者则选择了美食生鲜。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计划参与三八节购物活动的线上平台选择中,淘宝以51.50%的占比位居首位,47.93%消费者选择京东,抖音也在电商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以37.78%的占比位列第三。天猫和拼多多分别以36.84%和34.77%的占比进入前五。
在悦己消费及商家猛烈的营销攻势下,不少消费者会选择在三八节购物活动中“奢侈一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参与三八节购物活动的预算调研中,29.18%的消费者选择了501-1000元的预算区间,23.89%的消费者选择了301-500元,17.58%的消费者了1001-2000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三八节购物促销活动调研中,打折活动以64.27%的占比高居榜首,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促销方式反映消费者对于直接降低商品价格的促销手段最为敏感,最能激发其购物欲望。58.89%消费者会选择满减优惠券,34.75%消费者选择团购,33.28%消费者选择送赠品,20.07%消费者选择积分换购。随着电商平台的活动越来越复杂,女性消费者展现出了强烈的消费主权意识。她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商家的定价,而是主动出击,通过比较不同渠道的价格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女性消费者期望收到的三八节礼物类型调研中,微信红包/转账/现金以31.81%的占比位居榜首,显示出女性消费者对于现金礼物的实用性和直接性的青睐;化妆品/护肤品以22.68%的占比紧随其后,鞋服/包包以22.19%的占比位列第三,反映出女性消费者对于个人形象的重视;21.70%的消费者选择了鲜花,作为传统的礼物之一,鲜花依然深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为节日增添浪漫和温馨的氛围;20.39%的消费者选择了食品零食。
女性消费崛起
女性用户“自内而外”消费需求增长
现代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她们不仅关注外在的颜值和形象,更懂得“愉悦”自己,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修养和良好品质,实现真正的“内外兼修”。她们积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运动健身与健康管理,不断拓宽自己的消费边界,触及到诸如汉服、直播电商、体育、电竞、酒类以及汽车等多个领域。此外,女性消费者在家庭消费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家庭的购买决策者,更是家庭生活的规划者和管理者。
颜值消费中,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5169.0亿元,2025年有望增至5791.0亿元;2023年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804.0亿元,预计2025年达3186.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以及女性消费者审美意识、悦己意识增强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护肤品消费持续攀升,未来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除了美妆护肤外,宠物、茶饮、体育、旅游都是她们钟爱的消费内容。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的数据,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5928亿元,同比增长20.1%;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114亿元。报告显示,2023年宠物行业消费者人群画像中,女性消费(61.3%)高于男性消费(38.7%),女性群体在照顾宠物方面更为细致,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以及其他宠物服务。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消费者画像显示,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中,女性消费者占比达68.5%,男性消费者占比为31.5%。女性消费者在新式茶饮市场的强大购买力,一方面源于她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热爱。新式茶饮以其独特的口感、精致的包装和富有创意的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众多女性消费者的目光。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增长迅猛,女性人均体育消费约3533元,同比增长21%,全年女性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则达0.75万亿元,预计2024年全国女性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0.92万亿元,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女性具备更加强烈的出游意愿。同程旅行平台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女性的出境游意愿略高于男性,在出游目的地选择方面,2024年女性消费者不仅追“网红”城市,同时也爱历史文化名城与挖掘小众目的地。
针对“女性力量”的营销成为新趋势
同时警惕“粉红税”
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女性市场,将女性力量作为营销的核心元素。“她题材”的影视作品兴起,演绎女性视角的连续剧《新闻女王》与电影《热辣滚烫》均获得不错的成绩;“她力量”的品牌营销层出不穷,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和广告宣传上,还渗透到品牌文化的各个方面。许多品牌通过举办女性主题活动、邀请女性代言人、推出女性专属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拉近与女性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关于女性力量的讨论热潮。
(图源于微博品牌截图)
然而,在女性力量营销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粉红税”。一方面女性力量营销推动了女性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为女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一方面,“粉红税”的存在让女性消费者不得不面对更高的价格。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三八节购物活动期间对“粉红税”的感知调研中,73.57%的消费者注意到,在节日期间,许多礼品增加了“女神限定”等特殊包装后价格便随之上涨,46.66%的消费者选择了某些缤纷色系商品价格高于同款纯色商品,34.09%的消费者注意到了某些相同功能的女性向商品价格高于男性向商品,引发了消费者对性别定价公平的关注,14.68%消费者表示发现价格相同,女性套餐比男性套餐分量少的情况。
女性力量营销作为新时代消费市场的新趋势,给女性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也推动了女性市场的繁荣发展。然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也必须正视“粉红税”这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女性地位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我们更应当致力于消除市场中的不公平定价现象,确保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价格。品牌和企业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避免利用性别差异进行不合理的定价策略,而是应当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优质的服务和真诚的品牌文化,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45座代表MAll的营销活动以SP为主调,为数不多的PR活动也有不少亮点。
“新中产阶级”群体作为需求端最具动能的中间力量,与“Z世代”短、平、快的消费特点相比,“新中产客们”的消费习惯理性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