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尚即日常

感性城市SCity   2024-03-11 10:53

核心提示:有人会说,巴黎的生活方式就是时尚的代名词。在我看来,在这里,时尚还是一种生活意识,是平民化、尊重个人的表达。

撰文/梁贝卡

工作日的早上九点,塞纳河畔的咖啡馆才开始热闹起来。一杯热气腾腾的卡布奇诺,一本时尚杂志,这就是巴黎人的早晨。

坐在外摆,你可以看到各种“时装达人”在你面前快步走过,英姿飒爽,他们或身着色彩明亮的衣服,或佩戴独特的配饰,把街道当成T台。

浪漫渗透到了空气里。所以,有人会说,巴黎的生活方式就是时尚的代名词。

时装周期间,街上总是可以看到打扮有型的人,拖着行李赶到会

你转个头,看看他们路边的报刊亭就知道了:各种奢侈品大牌、以及美妆品牌,是唯二投广的客户类型(这样想来,我国还是蛮多元的,房企、车企、金融到科技)。而且他们的广告画面主题,也基本离不开历史、旅行、女性主义,和法国自由、博爱的价值观很贴近。

大牌的海报虽然经常出现在路边(没错,就是那些垃圾桶堆满的路边)。但这些画面,营造的更多是一种时尚气氛,而不是“新品上架”和饭圈文化等等等营销风气。

路边公车站、老房子还在修补的外墙,都是大片的时尚品牌广告

再具体一点讲,当你在参观完一个美术馆之后,你会惊讶于他们gift shop里产品的丰富度,分分钟可以拿来当作一家高段位的艺术商店、一个商场里的主力店。

你还可以在街上看到许多私人展厅、小型博物馆,橱窗边上摆满了艺术品和古董珍宝,毫不避讳地放在显眼的位置,有意无意地要让路过的人们一览无遗;无论是桌上的一只陶瓷花瓶,还是墙壁上的一幅画,都能看出主人对分享的热爱和独特的审美。

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终日都泡在美学和时尚的养分里。以至于,他们的设计理念、消费意识,都有着一种自上而下的统一性。

街头画廊,和书店的数量一样多

巴黎人的时尚态度,很超前

首先,我必须负责任地提醒各位一下:在巴黎,无处不在的是时尚的气息,而不是奢侈品的气息。

不少在国内知名度颇高的品牌,他们的创始店、或是办公总部楼下的门店,总是低调寻常得让你觉得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即便是开出的新的分店,门头的高度、雨棚的深浅也像是被什么规则限制住一样,并没有和其他邻居品牌硬拉开差距。

旧旧的路边,一家挨着一家的咖啡店和boutique shop堆里,偶尔便会穿插进来的可能会是Le Labo、Maison Margiela、Acne studio,这些在亚洲已经“享负盛名”、商场竞相追逐的明星品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事实上对奢侈品并不感冒,反而会认为设计理念和舒适度才应该是定义品牌价值的关键,并不是品牌本身,也绝对不是某某巨星上身之后带来的溢价。这就是欧洲人对品牌的理解。

都说法国人的精神状态很超前,其实,他们对时尚审美的观念,更超前。

脸上不画浓妆、不动手术、不贴膜,身上也没有大牌logo,头发乱散着,平平淡淡。但是他们的色彩修养很高,对颜色的要求如同画家一样苛刻,无论男女、不管老少。

在我看来,在这里,时尚还是一种生活意识,是平民化、尊重个人的表达。

尊重原创也是一种基本的时尚态度。不会没多少有人会去抄袭、山寨,大概是因为大家都是表现欲爆棚的,根本懒得浪费时间去研究别人。

还有很多尚未出名、走出国门的小品牌,他们也各有各的风格,你很难从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的门店里,找到其他大牌的影子,只会看到他们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

难怪那么多时尚行业从业者,会不厌其烦地来巴黎“找灵感”。我想,他们寻找的,可能并不是灵感本身,而是感受灵感诞生的过程,那些曾经也激发过伟大艺术家创作的一刹那,或是迷人风景、或是人间百态。

Show Room是T台之外更妙的存在

巴黎的时尚无孔不入。

第一次来巴黎,我深深体会到,时尚作为一个城市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就连他们珍而重之的历史建筑,也会被用来作为巴黎时装周走秀的场地。

大皇宫是Chanel的御用场地;Louis Vuitton则把卢浮宫这里作为自己固定的秀场,让世界级的雕塑或者绘画作品给模特和服装当背景,也可以在宽阔的广场上搭建未来主义的装置艺术。

所以,现在一说起时装周,大家或许都会联想到华丽的秀场、光鲜亮丽的Fashion Blogger和明星模特。

但,这些并不是时装周唯一的焦点。

时装周的秀场之外,有着时尚产业的暗流涌动,那些散落在巴黎的“据点”——Show Room,才是更大的“一盘棋”。

Show Room是欧洲时装行业一种古老的展示方式,正是发源自法国。他们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接受批量销售订单,供来自全球买手们在繁忙的时装周日程中,一次性地完成各大品牌的订货。

一般来说,那些你叫得出来名字的大品牌发布秀后,只需要坐等客户上门即可。

然而,对于那些正在崛起、还没有能力登上秀台、更无法支付独立店铺租金的设计师来说,Show Room绝对是品牌、买手店和买手之间最有商机潜力的合作渠道。

这次到访巴黎,正值24秋冬时装周期间,除了有不少名胜建筑、大公园腾出来给大牌外,主城区也还落有很多这样的“分会场”,让你non-stop地感受到时尚的无处不在。

店与店,甚至画廊与画廊之间的,一处街头的闲置空间被短暂地租赁下来,快速被改造成Show Room、Concept Store或是Pop Up Store。这些“期间限定”款小店,虽然不密集,但偶尔碰上一个,还是会忍不住停下来、多往里瞄几眼。

设计师或者agency会邀请特定的对象,比如买手、媒体或者VIP客户,通过这种非正式场合的会面,深入地讲解他们的最新系列,供买手和媒体进行查看、拍摄和评估。

对于我这样一个游客来说,这些是一个个放满了好看东西的珍宝会客厅,谁都可以凑过来看一看。好玩的衣服,好玩的创意,好玩的人——都在这里。Show Room绝对是T台之外更妙的存在。

透过玻璃橱窗,你可以看到里面的设计师和买手们,在这场私人派对上,手捧酒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画面新奇又鲜活:

有的在和买手介绍新一季的概念,有的在整理秀场上需要展出的道具,有的则在赶工临时的设计变动,还有正在紧张更衣的模特,甚至有的,直接把买手之外的一切闲杂人等,拒之门外,避免不必要的叨扰。

看看Show Room里活色生香的各位

据说只有这段时间里,你才有幸可以看到,那些不善社交的设计师们,把作品的prototype穿上身,“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台前来,被迫营业。

Show Room内部,也没有精巧繁复的软装、也来不及心机设计“游览动线”,更没有故弄玄虚地编造什么主题,有的甚至就是“家徒四壁”、水泥地面上连地毯都不铺,简单快速地放上几个高低展柜就够。

因为他们认为,设计师本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营销利器”和最好的展品。

时装周的T台负责营造高光、负责视觉高潮,而工作室或者Show Room则是让你溯源潮流创意灵感的地方。

二手时尚不可耻,但可持续

看过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的人一定都知道“圣旺跳蚤市场”这个跳蚤市场。

但其实,想在巴黎淘二手货不一定要到18区,市区的二手店和名店一样,也是随处可见,有卖二奢到Vintage Bar、有“把衣服论斤卖”的Kilo Shop,不少还都开成了连锁的,隔几个block就有一家。

还有一些,玩法更新奇了。当我被满墙的花色布料吸引,走进屋子里时才发现,这是一家既似面料铺,也像卖二手成衣的“小作坊”,摆满了电动缝纫机的工作间又让它透着些制衣厂的气势。

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到以remake修复手法翻新的二手服装、对环境负责的新型布料,同时也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学缝纫,泡一整个下午。

复合店这样的新概念在巴黎并不多,但这样结合销售、餐饮与交流活动为一体的“买卖”倒是有不少。店里没有衣衫鲜亮的人群,没有提着大包小裹的游客,它更多是一个属于当地社区的所在。人们通常叫它们“第三类空间”(TiersLieux)。

前店,后工作坊。制作区陈列了各式各样,还在继续“修缮”的围巾、帽子、衣服和背包等,随手就可以拿到各种颜色的余料来“二创”。

在今天的巴黎,时尚界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重视不仅有着眼小处的,所谓的“小众”设计师,3R类型(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商店也不只存在于平民区。

老佛爷、巴黎春天这样的高档百货公司也不甘心落后。相比起一二层是我国人的奢侈品天堂,楼上则是让本地人都看得上、又消费得起的大众衣橱。

2021年,巴黎春天将7层位于恢宏的比奈拱顶(CoupoleBinet)下的1300平方米空间改为专售中古奢侈品,可以说是这座百年老店投身21世纪循环经济的象征了。

同年,在环保标签Go for Good推出三年后,老佛爷穹顶主馆的四层推出[RE] STORE创意环保空间。这个全新空间,就是专门用来展示二手及复古时尚,让古着奢侈品触手可及。区域按照不同风格款式和价位来划分,货品不少都是unique的独家品类,还推出个性化的二手服装寄售及回收服务。

当我还误以为老佛山是个高不可攀的“傲娇贵族”时,他却在用实实在在的方式,让每个巴黎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尚。

谁说二手平价的衣服就不值得拿来做陈列的?

很喜欢这句slogan,“Shape the Future,Use the Past用曾经过去的重新塑造未来”,衣服按照款式和颜色分类好,便于目的性淘货,即便是冬季大衣,不少售价也不过五十几欧元。

在和参加时装周展会的设计师聊天时,我发现,可持续时尚的话题确实是一个全球性话题。面对时尚,欧洲关注的焦点落在未来、落在如何让时尚这个产业,可持续地走下去。

在不少欧洲品牌和设计师眼里,“环境”不是经济大环境,更不是商业市场、竞争环境,而是自然环境。

如何利用余料再造、如何通过对地球污染更少的面料和结合3D打印的工艺,来取代过去不那么环境友好的做法,甚至弃用五金、抛光和胶水等有害辅料等等,都是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思考的一部分。

的确,时尚制造业作为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各大品牌都翘首以盼加入环境保护的阵营之中,寻求发展和转型。他们认为,这是时尚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并不是什么做作的陈词滥调。

“尽可能减轻每一阶段带来的不必要的环境压力或污染和浪费。”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是循环,不是独立的终结,而是对于技术的传承。

在提倡“慢消费”和“反复利用”的集合店,买手们到各地搜集单品的标准,除了审美外,还会考虑资源可再生和环保的问题。

这也同样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观念。

巴黎人们在穿衣打扮上追求干净、简约、随性与潇洒,当被问到“你如何形容你的风格?” 大多数人都会说:“我穿我喜欢穿的、舒服的”,有的还会回答“这件是vintage”。

年轻的一代,热衷于穿着二手来反击和抵制快销,让这些从前“不被看上的垃圾”成为一种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代表。

加上处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形势,欧洲人选择的应对方式是:避开所谓的流行趋势,更希望购买永不过时、能更长久被穿着的衣物。

所以在巴黎主城区的林荫大道上,你会看到很多衣物回收的站点(据说是这一任“环保市长”的功劳)。哪怕是早上rush hour,人们也提着袋子,找到就近的回收箱,把穿不下的旧衣服小心地放进里面。

“投喂”动作结束后,也并没有什么“换积分”、“种树”等等仪式,他们单纯地,把这一行为当作是理所应当的贡献。

原来,这些旧衣物回收箱,在全法国大约有44000个。回收的旧衣物有的直接进入二手服装店,有的被重新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包括塑料、汽车材料等。当然也有无法再加工的部分就得进入销毁环节或者变成固体燃料。

巴黎,一只脚站在优越的、鼓励自由创造的现代社会,另一只脚仍留在华美的历史空间。

前者享受物质,后者享受精神。

即便不能在国外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但我还是会推荐初到在这座城市的各位,能拿出几天来好好地citywalk一下。也建议不要“踩点”式地赶路,不妨慢下来,试试让自己随机迷失。

每几步,你或许就会为了转角处的锐角建筑,或是缝隙里看到的一座宏伟建筑、或是极具仪式感雕塑而改变方向。

你会感觉像是在欣赏一场永远看不尽的艺术展览。

沿途是成片的奥斯曼风格、巴洛克风格建筑,曾经的名人故居,如今已经各自有了新的用途,是咖啡店,是先锋的艺术展厅,是特色餐厅。

老街小巷的滋味,越品越不同,像这里的人一样,把艺术和时尚当成生活和表现。

他们对审美的执着是刻入骨髓的,表现得也很张扬,是一种自信,是对自己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建筑、语言,还有新主张等等一切的自信。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感性城市SCity,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