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大悦城控股,商业平台大悦城地产率先在3月28日晚间发布2023年财报。
过去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旧处于低位调整期,虽然各大房企加大了营销和折扣的力度,但全国楼市复苏动能不足,销售端仍存压力。
受物业开发业务结算面积下降影响,2023年,大悦城地产整体业绩仍有待提振。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总额为132.72亿元,同比下降36.3%。
不过,得益于投资物业收入总额的增长,年内大悦城地产整体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至43%,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3.4亿元,同比下降35.9%。剔除投资物业的税后公允价值收益及汇率变动影响,公司拥有人本期应占核心净利润9.91亿元,同比增长20.5%。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早在2020年重组完成之初,大悦城控股便强调,整合后子公司大悦城地产将以商业地产为核心发展城市综合体平台。
虽定位为商业平台,但从过往收入结构来看,物业开发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不过,近两年由于地产行业下行以及商业红利不断释放,大悦城地产业务结构主动或被动都发生了变化。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该公司132.72亿元营业收入当中来自物业开发业务的收入为77.05亿元,同比下降53.3%,占总收入比例58.05%。
物业开发收入仍旧占据总收入半壁江山,但对比发现,这一数值较2022年79.13%降低了21.08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随着国内经济恢复以及消费市场进一步释放,商业地产市场迎来了稳步复苏。
数据显示,年内大悦城地产实现投资物业租金及相关服务收入总额43.59亿元,同比增长24.8%,这一业务收入在总收入当中的占比跃升至32.84%。此外,财报提到,投资物业业务毛利率77.1%,较上年74.5%增长2.6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在政策调整与市场变动之下,大悦城地产业务结构悄然发生改变,物业投资整体比重逐步得到提升。
据了解,大悦城地产物业投资业务主要包含购物中心及写字楼。
年内,该公司购物中心业务实现销售额约330亿元,同比增长33%,租金收入录得29.98亿元,较上年21.58亿元增长38.9%。
整体而言,大悦城地产旗下主力产品表现均较为强势,北京西单大悦城、北京朝阳大悦城、天津南开大悦城、杭州大悦城、沈阳大悦城、烟台大悦城、成都大悦城、苏州大悦城、武汉大悦城的平均出租率均在97%以上。
除此之外,其他商业项目出租率保持在95%左右,相较之下,重庆大悦城出租率偏低,仅为90%,年内实现租金收入为1580万元。
写字楼方面,过去一年租金收入约人民币5.13亿元,同比增长1.4%。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数据透露,目前大悦城地产旗下自持办公物业只剩下西单大悦城写字楼、北京中粮广场、香港中粮大厦,出租率分别为85%、91%、84%;原本持有的北京中粮·置地广场以及上海辉盛阁,均于去年下半年成功出售。
过往报道显示,2023年10月10日,中邮人寿以42.56亿元价格接手北京中粮·置地广场;同年12月2日,由内蒙古“煤老板”控制的上海邕鹏实业以41.42亿元的代价拿下上海辉盛阁项目。
此外,期内实现酒店经营业务收入约人民币9.70元,同比增长75.1%。酒店平均入住率75%,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
酒店业务大幅回暖,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放开以及旅游需求旺盛。数据显示,大悦城地产旗下酒店项目平均入住率、平均客房收益等,均较2022年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
其中,北京大悦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91%,较2022年上升12个百分点,而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平均入住率为83%,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平均客房收益为1330元,平均房费为1595元。
轻资产管理输出方面,报告期内,大悦城地产主要运营天津和平大悦城、昆明大悦城、上海长风大悦城、西安大悦城、绍兴国金大悦城、无锡江南大悦城等购物中心管理输出项目,实现管理输出及其他服务收入总额为人民币1.70亿元。
显然,业务结构调整之后,大悦城地产的商业优势更加突出。当前,商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不动产金融链条逐步完善、退去渠道日渐多元化……可以预见的是,有先发优势的大悦城地产,或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企业融资方面,大悦城地产仍需进一步加强。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的平均融资成本为4.49%,较全年同期的3.97%上升0.52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计息借贷总额为442.96亿元,同比减少3.21%,净负债占总权益的比率约为44%,较2022年同期的49.5%下降5.5个百分点,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63。
2022年大悦城地产旗下包括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天津南开大悦城、上海静安大悦城等多数投资物业出现平均租金单价同比下降。
12月23日,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发布延长财务资助公告,3年前的一笔贷款,成为这家公司一项稳定的融资支撑之一。
11月21日,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准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中期票据。
中海地产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发展商业物业”。预计2024年商业物业收入有望继续实现25%的增长目标。
陈启宗表示,过去数个月,奢侈品零售业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的表现相对而言大概尚算可以接受。上海恒隆广场将扩建,预计增加13%的零售空间。
2023年深圳控股实现营业额158.3亿港元,同比下降约49.8%,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6亿港元。
2023年收入约为1542.3亿元,同比增加约59.4%;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79.7亿元,同比减少约71.2%;毛亏约为25亿元,同比增加约204.9%。
2023年宝龙商业全年营收26.36亿元,同比增长3.4%;毛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6.3%;归母净利润约4.53亿元,同比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