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楚门式的社区更新

感性城市SCity   2024-04-29 10:17

核心提示:所谓楚门式的社区更新,或许是理解到,追求自由的代价和享受精心呵护的快乐,同样值得。

撰文/显微镜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电影,男主角从小一直生活在被精心营造的虚假世界里,周围都是演员,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部成长记录片。某天男主发现了秘密,最终选择走出了虚假的世界。

影片的立意是哲学性的二元探讨,虚伪与真实,自由与责任,情感体验与客观物质…

在这里作为引子。

其实是想聊聊,我们今天的消费社会和生活体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个楚门的世界。

但不同的是,主角是每个人,演员也是每个人。

在这样的设定下,我们的看到,很多人其实不会选择走出楚门的世界,甚至会接近所能的享受和留在里面。

这没有对错,因为电影是真空的一面,而我们和世界都是复杂多面交织。

01

做出人们相信的真实感,

比客观真实更重要。

除了关起门的家,社区是离我们Daily Life最近的地方。

所以社区的改造或者更新也是最有难度的,哪里新,哪里变,又或者谁会来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最近的两个非标准案例。

图片

成都:玉林元通欣苑

武侯区玉林南路与玉洁巷交叉口

作为“玉林后花园”的定位,这个改造项目是由玉林街道办联合社区,把小区居民们南北内部一层的杂物房(20年前最早的单位房建筑,因为空间有限,有部分住户配套了1楼的仓库,类似于有些老小区自行车车棚的位置和空间)整租承包,然后再统一休整成清水带水电预留的铺位进行分租,和授权的住户集体签约五年的托管,并且按照月租金的形式和住户进行收入分成。

没有统一去打造的门头和铺位装修,没有过多规划的主题或者内容规范,没有任何商业属性的标识,甚至感觉每个入驻商家的生意模式也都是全靠小红书和人带人,进去之前会觉得像一个初级版的桃花源,进去后你会享受这种楚门的世界。

当然,从传统商业评估的角度去看,位置上这是一个非标准的玉林,至少不是网友们心目中“玉林街头走一走的核心商圈”。

甚至在改造之前,小区附近的咖啡店和网红餐饮也异常丰富,所以可能未来持续增量和消费产出会存在风险,但我们也窥视到了另一中增量经营的可能。

就是楚门式的联营,小区的住户不只是房东,还是演员,甚至是游客。

原来街道办的活动披上了现代文艺的色彩,例如“交换生活景观-评选最美阳台“活动,细则里要求商户2个名额,居民6个名额,还有补贴和奖品。

再比如前店后场的咖啡店似乎找到了另一个“闹钟取静“的好地方,更多成熟的品牌纷纷挪过来,等点气泡水的热度过去,留下来的日常甚至会带动小区的租房业务。

这一切,或许能给社区改造的获益可持续,以及招商、策划、甚至托管动作都有启发。

蛋糕做大了,梯队也重新洗牌了。

香港:上海街618号

油尖旺区旺角上海街618号

位于油尖旺区的上海街,现在看会觉得有点陈旧和清淡,但其实这里在香港六七十年代都是非常核心的商业街,从最开始的钟表、铁器、米铺、苏杭洋货、当铺、住家杂货等骑楼百货,到后来饮茶遛鸟的“雀仔街“兴起(类似于花鸟市场),包括春和堂、品心这类的茶铺品牌都在这里起家。

这个项目有意思的点在于,这样一个充满记忆的街道,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唐楼,在香港活化的改造很好的保留了一些本地人的记忆,但同时给到了年轻人真正回流去经营的机会。

不同于中环街市的改造深度和呈现方式,618项目更多的是追求提供一个更适合现代人使用和本地人消费的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G层是很多本地创业青年有些简陋的摊位,搭配着香港本土有名的杂货铺“黑地”“常常集品”,这些可能之前都只能流落偏远街头或者非核心商圈阁楼里的内容有了更好呈现的空间。

1F的品牌延续了G层的日杂和古着内容,比如“美华氏”、“无用生活”,同时也有人群匹配的如“张梁记“男士香氛品牌,这两层算是八十年代这条街商贩内容主题的一个延伸。

2F的商户“厨尊香港Dignity Kitch”蛮有意思。

这是一家新加坡专门服务残障人士就业的小贩培训学校。在618项目中,厨尊整层呈现的Food Court大概由15个档口组成,坐在这里就餐,你能真切感受到融入了“新加坡小贩中心”基因和“香港熟食中心”审美的整体氛围。

整个项目逛下来,你会发现既有探索香港的游客,也有更多社区消费的本地人,有用餐的家庭客,也有淘货的年轻人,还有排队的奶茶族,一切都很自然的融合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两个案例的核心都是提供了一种“被修饰,再还原”的真实。

最具有力量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相信,

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02

到处都在营造“烟火气”,

又开始想追求“精致感”。

最近更多的话题还是反精致,可能因为松弛感凹的有些过度,烟火气包装的有些做作,更多人在消费完这些虚假价值之后又会感到有些怅然无味。

这些现象对于喜新厌旧的人性真的很正常,只是人们并不是真的讨厌虚伪,而是讨厌经不起推敲的需求和经营,不管是烟火气还是精致感,要长久,根儿上得先立住。

聊两个,在烟火气里追求精致感的案例。

图片

上海 口袋公园·嘉澜庭

徐汇区永嘉路309号口袋公园 ·嘉澜庭

这并不是一个新项目,但是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嘉澜庭口袋公园经营了三四年依然保有活力,也是比较难得。

整个项目定位便是社区广场,所以开放场域更像是一个嵌入旧风貌的公共空间,第一眼看去商业属性非常的淡,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口袋咖啡”作为世界咖啡之都的内容标配存在。

四年下来,几乎每月或者每个季度,项目都会策划“文创、艺术、生活方式”的主题市集去慢慢展现自己,吸引来社区居民,乃至更多的城市青年。

图片

有那么点不同于其他公园和公共设施改造的故事,在这个整体占地767平方米户外为主的场域里,项目有意识地在持续耕耘一种生长于烟火气地精致感。

从建筑本身改造成更适合都市遛狗人群和咖啡闲聊人群的广场,而非通道式的社区公园,再比如细节植入的人文橱窗和导视、介绍,以及内容上偏爱精致复古的集市、读书会、音乐等内容,很难说这不是被精心挑选过的社区生活提升服务。

而这种用心,恰恰是四年来能够保持活力的很重要一点,符合大家的美好追求,而不只是现在。

苏州 殿春里

姑苏区十全街519号

十全街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比起观前街和平江路,这条街似乎显得更现代更商业化,但其实仔细逛一圈会感受有些不同,没有景区的光环反而很好的保留住了一些苏州原有的味道和经营内容,比如玉器珠宝,比如苏菜小店。

殿春里项目是十全街旧房改造的产物,与网师园殿春簃一墙之隔,所以也以此为名。

主理人最开始创立的其实是“霓美术馆”,依托于这样的艺术美学属性,殿春里从建筑结构到内容规划更多的也是倾向于策展、剧场及衍生品商店、独立工作室、新晋设计师潮牌店等文化及商业元素,也算是承接了十全街在过去的前沿商贸基因(这里也曾是苏州比较早的涉外宾馆聚集地)。

图片

项目和周围的老建筑在门头和建筑风格上都很自然的凸显出差别,刚进入场内的感觉更偏向于策展空间,但慢慢探索,很快就会被它错落的楼梯动线和天台经营的部分吸引,它好像除了商业空间,更多的扮演了一个无声导游的角色。

从展厅到画廊,从杂货店到咖啡厅,所有的内容都只是为了让你一步步在各个角度愿意静下心来了解十全街或者苏州这座古城。

特别是在天台的lounge bar,没有过分的装潢但又恰到好处的经营着年轻人想象中的快乐,晒着太阳,望着周围苏式建筑的坡屋顶和远处城市的高楼,比商业古街里多了一份生长于真实烟火的精致感。

城市更新这几年逐步有了更多的姐妹词儿,比如旧改、活化、保育、重建、微更新等等。

和很多时代性行为被造词的背景一样,可能上面的这些例子,也只是城市更迭的一些必然,就像分配房到商品房,配额制的百货到购物中心,所以核心不变的,就是“要进步”。

今天的消费者,对于很多价值取向和偏好都更加多样化。

但是“进步”本身,一定是有共同认可的标准。

比如:

不一定更高效,但一定是更便捷。

不一定更精致,但一定是更舒适。

不一定更丰富,但一定是更适合。

进步不完全基于物理属性,是服务于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最日常的全方位感受。

后记

最后我想说:所谓楚门式的社区更新,或许是理解到,追求自由的代价和享受精心呵护的快乐,同样值得。

如今高新发达的信息社会里,人生何处不相逢。

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构建者,在社区这样一个必然且紧密的单位里,我们都是自由切换的演员、看客、游客、NPC…

享受每个角色的乐趣,才能真的找到一些长期经营下去的点。

这些点是种子,不同的种子会开出不同的花,但一定都很美。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感性城市SCity,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