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ting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户外运动在国内的火热有目共睹,而在与装备相关的讨论中,mont·bell这个低调小众的日本户外品牌,开始频频被人们提起。
在资深装备党眼中,mont·bell是价格、性能、外观兼具竞争力的宝藏存在。从最初的私人旅行种草到隐秘的「xx日本代购」,mont·bell这个名字总是与「性价比天花板」、「户外优衣库」一起出现。
然而来到国内市场的mont·bell,其性价比定位正在面临冲击——
接连在北京、上海开出十家门店,并同步入驻各大电商平台之后,国内社交平台上掀起了mont·bell的价格吐槽之战:同款产品国内即使打五价,售价也比日本贵,真就是「国外优衣库,国内始祖鸟」?
国外运动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变化,不是第一次掀起讨论风波。但对于以「实用主义」和「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来说,这无异于一场信任危机。
已经在日本成熟发展近五十年的mont·bell,将如何在中国市场重新定义「性价比」?
01
mont·bell,从性价比到「买不起」
国内户外运动的影响力,在代购圈率先得到印证:日本国宝级户外品牌mont·bell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本特产」购买清单里。
与此同时,mont·bell也开始布局中国市场,正式开启「线下圈粉」:从2023年6月起先后在北京开出8家门店,近日又在上海浦东嘉里城、港汇恒隆广场连开2家直营店。
图源:小红书搜索页
一直以来,国内户外爱好者对mont·bell的普遍认知是,产品的性能完全不输高端品牌,但仍保持中等价位,是极具性价比的户外装备必选。
随着mont·bell进入国内,不仅提供了现场试穿的机会,也确实让不少人体验了一把传说中极致性价比的购物。
在网友们的线下打卡中,北京斯普瑞斯奥莱mont·bell快闪店低至四折,帖子评论区一度成为北京代购现场;在国内电商平台上,在小红书爆火的「户外包」打折时仅200多块,成为同类产品最优选。
图源淘宝截图
销量最好的单品SOCK-ON沙滩拖鞋,折后不到300元;收藏人数最多的经典款800蓬鹅绒羽绒服超轻款,电商平台折后1500+元,是原价的一半。
在高端运动品牌层出不穷的当下,终于再次尝到价格甜头的人们,纷纷称mont·bell为「旅游出行的尽头」。然而,不少有过海淘mont·bell经验的消费者,仔细研究对比了价格后很快发现——
「国内即使是打了半价,也比日本贵出不少。」
网友以mont·bell风壳神衣light shell为例,日本官网直邮含税+运费进来也就600元左右,但国内打完折的价格900+,「直接差出一件防晒服」。
在日本官网奥莱店830元拿下的女款印花雨舞者冲锋衣,国内电商平台售价1950;户外长款羽绒服日本标价1300元左右,国内标价3749……
从性价比到买不起,眼看着中日价差逐渐超出预期,关于mont·bell的话题也开始转向劝退、避坑。
刚刚从上海港汇直营店购物的网友@伯爵清奶茶 表示,「开业期间打八折,但还是比日本售价贵出很多。看中一款挎包,准备去日本旅游时再买。」
更多人则纷纷无奈表示,「还是日本代购划算。」
02
风靡日本的实用主义天花板
眼下有关「价差事件」的讨论还在进行,但这并不能改变mont·bell实用主义+性价比的品牌基因。
在走出国门之前,mont·bell已在日本稳定发展了近五十年,其品牌核心人物辰野勇(Isamu Tatsuno)这样描述:
「mont·bell只生产我们认为真正想要和需要的产品。」
1969年,21岁的他成为第二位登上艾格峰北壁的日本登山者,一年后他开设了日本第一所攀岩学校,随后的1975年,28岁的辰野勇正式创立mont·bell。
作为一名顶级登山者创立的品牌,mont·bell早期员工也都是户外爱好者,因此产品从设计研发开始就以消费者的视角进行考量。
创立之初,一款引入了杜邦的先进聚酯纤维、专门为亚洲人身型设计的轻量化高性能睡袋很快成为热门款,这推动了后来mont·bell将「Light&Fast」做到极致,成为「实用主义天花板」的行业独特存在。
为了实现轻量化,mont·bell的产品结合了Gore-TEX面料、瑞士Schoeller面料、顶级的725+羽绒、DRY LIGHT TEC防水透气面料等户外高科技。
这让mont·bell的户外产品在同赛道极具竞争力。主打极致轻量和保暖的1000蓬羽绒服,充绒量95%、重量只有约130克;而mont·bell超轻超薄皮肤衣收纳起来只有掌心大的,56g的重量比一枚鸡蛋还轻。
除此之外,mont·bell一直以来坚持「Function is Beauty」性能美学,所有产品都以简单的线条为设计主旨,辅以多巴胺配色,一度成为日本年轻人跨场景的穿着首选。
作为一个户外品牌,mont·bell曾频频登上《GO OUT》、《popeye》等潮流杂志、时尚秀场成为家常便饭,进一步突破了运动品牌的局限。
以mont·bell的热门单品SOCK-ON沙滩拖鞋为例,只有一根S形的滚圆绑带覆盖脚面的简单设计,推出十几种配色,年轻人争相穿着进入多元场合,「一键祛除班味儿」。
而多年来,mont·bell直接与制造商合作的模式,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在保持专业性能的同时价格维持更多人可接受的中等水准。
「看着就是普通夹克,却用料恰当,没有用力过猛也挑不出不足」是人们予以这个品牌的肯定,在忠实用户眼里,mont·bell就是平衡了实用与时尚,性能与美学的独特存在。
但眼下面临的尴尬处境似乎表明,即使是全日本最大的户外服装生产商之一,想出海寻求新机会,也并非易事。
03
从用户到品牌的「性价比」阵痛
事实上,近年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变化,不是第一次掀起讨论风波。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全球供应链问题、运输成本飞涨、汇率及进口关税直接挂钩;另一方面,价格调动也与国内户外市场的持续火热有关。
有数据显示,在露营火热的2021年,户外折叠桌椅行业平均进口单价单价为107.89美元,同比上涨30.32%。
来到中国的mont·bell,尽管在始祖鸟、攀山鼠、patagonia这些专业户外品牌中间,依然是价格友好的。
但面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核心消费者,mont·bell能否在中国市场拥有重新定义「性价比」的能力至关重要。正如《消费社会》中所说,「人们今天在消费中更受吸引的不是物品本身的功能,而是某种被制造出来的象征性符码意义。」
在日本本土市场有超过130家直营门店的mont·bell深谙其法。用上千平米的综合业态体验店,打造户外玩家旅行日本必去的「打卡圣地」;经营露营地等户外基地,组织攀岩、皮划艇等户外活动丰富用户体验。
就连2002年mont·bell开在美国博尔德城的第一家海外旗舰店,选址也在「户外娱乐圣地」的落基山脉脚下;2005年进军欧洲市场,店铺开在瑞士Grindelwald知名的艾格峰山脚下。
目光回到中国市场,选址在大型商场与和萨洛蒙等一种新兴中产户外品牌做邻居,固然体现其商业化野心,但对于户外基因mont·bell来说并没有优势。
人们消费的除了商品本身,更是消费一种生活方式。而目前来看,中国市场留给mont·bell的成长的空间还很广阔。
消息称,美国跑鞋品牌Brooks计划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家门店,预计今年秋季开业,具体门店选址暂未透露。目前,Brooks已天猫、京东开出旗舰店。
Puma彪马Q1销售额为21.02亿欧元,略高于市场预期,按固定汇率计同比微涨0.5%;其中大中华区销售额取得高单位数增长,连续5个季度增长。
特步在公告中指出,KP Global出售后,将集中发力跑步核心领域和高利润品牌,包括面向大众市场的特步主品牌。
特步国际宣布,拟以1.51亿美元向控股股东出售拥有「盖世威」及「帕拉丁」品牌的KP Global,这两个品牌自2019年起累计经营亏损超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