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忙翻天,节后就腰斩!餐饮陷入“假性复苏”

餐企老板内参   2024-06-04 09:49

核心提示:餐饮老板继续开店的信念,全靠“节日”硬撑。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01

六一超过五一

多家餐厅儿童节业绩“翻盘”

刚刚过去的儿童节与周末重叠,消费的火爆程度让不少餐饮老板惊喜。

海底捞当天共计接待顾客超过220万人次,这一数据超越了今年五一,成为年内的“新高”。从增幅来看,今年六一这天的客流较去年大增近50%,远远高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同比增幅。

西贝上线多款新品,推出全新番茄鹰嘴豆牛仔骨套餐。六一当天,点选任意一款儿童餐,孩子们将获得精美贴纸和奶糕作为礼物。而点选新品套餐的顾客,还将额外获得一本趣味绘本,让孩子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体验阅读的乐趣。据悉,这次儿童节,创下了西贝近五年来六一销售业绩的最高峰。

随着国人对各种节日的庆祝场景需求越来越大,DQ今年不断在蛋糕冰淇淋品类推出新品,针对儿童节,与知名IP美乐蒂联名的限定款蛋糕、充满童趣的小小宇航员蛋糕以及可爱的熊熊兔兔蛋糕等,相比去年,蛋糕销量大幅成长近80%。

岐余食堂位于成都的一家新店,六一这天开业,顾客盈门,大小朋友们在门口打卡拍照。化身小丑的服务员,在门口给小朋友们折气球,甚是欢乐。餐厅负责花花告诉内参君,这天门店充卡率(充值300元赠送双人套餐及大礼包)一下达到了80%以上,排队桌数破100。

火锅也“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炫”,熊喵来了火锅,全国连锁的252家门店,销售额突破1000万,单店平均营业额4.1万,单日接待14万客人。

位于北京的街边儿牛肉串六一客流也较平常有明显增长。老板付爱琪告诉内参君,这天客流属于天花板状态,等位都要一个半小时以上,午市客流和平常对比,同比上升了15%左右,早高峰还提早了半个小时。“六一不只小朋友过,年轻人也都跟着热闹。”

事实上,多家头部餐饮为了这次的六一,都做除了提前准备。比如海底捞、兰湘子、蒙自源、塔斯汀、一点点等都推出了和儿童相关的餐品;除此,还有不少茶饮咖啡品牌,大胆联名,用玩具将大朋友小朋友“一网打尽”。比如肯德基x宝可梦,华莱士x葫芦兄弟,怂火锅x天线宝宝,海底捞x熊出没。

除了家常菜馆、休闲餐饮发力,今年的儿童节,还有不少星级酒店也“卷”进来了。比如成都圣美利亚酒店湖畔餐厅推出“六一主题自助”,成都W酒店举办小小厨师课堂;成都蒲江福朋喜来登酒店搞起了团扇制作、搓冰粉的手工活动;成都首座万豪酒店还特别推出儿童专属美食的档口……

可以说,一个火爆的六一儿童节,让不少餐饮人再次燃起经营的信心,接下来的端午节,大家更是摩拳擦掌、各自发力。

02

假日挤破门槛,平时冷冷清清

餐饮开启“假日狂飙”式循环

内参君发现,消费者“过节吃喝”的氛围越发浓烈了。

今年清明,出现了“哪哪儿都有1亿人”的奇观,全国各地的餐饮生意在经历春节以来长久的沉寂后,第一次迎来一个生意高峰。

根据美团数据,清明小长假“吃喝玩乐”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9%,全国到店餐饮日均订单量与3月份的单日均值相比,增长了118%,交易额单日均值增幅则达158%。

清明节期间,全国海底捞超1300家门店日均接待顾客人次超170万。其中,清明假期首日接待人次近180万,同比增长超过35%。

北京全市60个重点商圈的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同比达到13.4%。淄博烧烤开始翻红,甘肃天水麻辣烫出圈。露营、煮茶、烧烤等平时的低调品类也在节日期间变得红红火火起来。

五一就更不用说了,县城餐饮都迎来了罕见的客流高峰。

浙江安吉当地一家“一片叶子”的茶饮店创下“日出4000杯”的成绩;福建漳州的一家本土小店升级为网红店,一天售出1000+份蚵仔煎;广西玉林、江西景德镇、河南安阳、福建漳浦等三四线旅游城市的海底捞火锅客流较节前均出现80%以上的增长。

与之相反的是,非节假日的餐饮,呈现一片“哀嚎”。这种对比尤其出现在不少餐饮老板都吐槽,节假日后生意立马出现断崖式下滑。

比如清明、五一期间,不少餐饮老板还以为趁着这样的势头,接下来会进入旺季,生意相比3月4月会越来越好。然后现实却啪啪打脸,比如北京市、上海市的4月餐饮收入、零售额双双出现“负增长”,这是餐饮复苏以来从没有过的情况。

面对客人消费欲望降低、顾客越来越不够用的情况,一些头部餐饮品牌不得不选择降价引流,如“喜茶进入4元时代”、“9.9元的风还是卷到了星巴克”。而中小型餐饮的压力就更大了,一位餐饮老板跟内参君诉苦“去年我的小门店还有1000左右的营业额,最近每天几十块”。

另外,清明后和五一后,全国各地诸如济南、日照、桂林、铜陵、呼和浩特、宿迁等城市的首批天水麻辣烫门店已经开始转让,天水麻辣烫店进入批量倒闭的境况。

03

这届“抠搜”年轻人,

只喜欢“报复性”过节?

现在年轻人的“节日消费”越来越狂热。一边是日常消费里“能省则省”,另一边是一到节日“该花就花”。

一来,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悦己消费”。在消费方面愈加理性的同时,大家也更加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节日就像是馈赠给年轻人的仪式感,凡是节日,就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而出,放松下来。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多位餐厅老板都表示,到店内过节的不只是儿童,还有很多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娃的年轻人们,秉承着“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的心态享受当下,在各个节日里涌入餐厅,给自己满满的仪式感。

二来,对文化认同的进一步加深,也触发了年轻人在“传统节日”的消费欲望。

这届年轻人尤其爱过“中国节”。《2024超新生代消费图鉴》年轻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也愿意为传统节日消费,并期待有创意、有趣味的装饰来提升节日氛围。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年轻一代,在节日消费的背后是对文化的认同,以及个性的主张。

端午、七夕、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在年轻人群体中重获活力。今年腊八节期间全国腊八粥销售数量飙升,以三米粥铺为例,全国门店订单量突破50万,订单量日环比增幅106%。

再者,“孝心经济”、“宝贝经济”的趋势下,大家更愿意在节日里为“仪式感”买单。在母亲节、父亲节,以及儿童节这些节日里,既“宠妈”又“宠娃”的年轻人也乐意掏出自己的钱包。

今年母亲节全国各地餐厅相当火爆。以哈尔滨地区为例,美团数据显示,母亲节专属团购套餐的餐饮商家数环比增长超50%,相关团购量增长近3成。

04

在消费“爆发点”寻找商机

餐饮人应重视“大节小假”

当前,餐饮依然处于“极卷周期”中,高开高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的品类和商圈中。

“旺季赚钱,淡季练功”成为不少商家的日常。毕竟,餐饮行业有句经典的话叫“不下牌桌就是赢”。坚挺中的餐饮人,或许无法迎来日日满座的红火场面,但,在一些消费“爆发”的节点,紧跟潮流,拥抱年轻人,抓住机遇,才有可能打赢最终的复苏仗。

一方面,要注重研发和创新,适时推出新菜品,提供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如今的餐饮消费,和假日经济、旅游经济形成了天然的“捆绑”关系。要重视餐饮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身在热门景区的餐厅,通过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元素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游客。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餐企老板内参,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