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常有遗憾,遗憾又经常因“曾经拥有”后“你变了”而产生。或许,星巴克中国的下一步,是你熟悉的陌生人。
近日,星巴克对外已经公开承认“非正式评估潜在的投资者的兴趣,其中包括中国国内的私募股权公司。”
这意味着,星巴克中国很有可能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寻找中国本土资本合作,模式也彻底中国化,开卖豆浆、油条甚至武汉热干面等等,配上美式咖啡,推出“穷鬼套餐”。
01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里,坐满了喝瑞幸的顾客
星巴克这两年显然过得不舒服。
根据星巴克披露的最新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其在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下滑14%;交易量、客单价分别下跌6%、8%。相对比的是,瑞幸在店面规模、营业数据等方面已经全面超越它了。
此时,星巴克新任CEO也明确表示,星巴克要回归初心,重回“社区咖啡”定位。
而在中国,星巴克更代表着轻奢、商务和第三空间,其“社区咖啡”的定位已被瑞幸占据,还是牢牢控盘的状态。
其实,在中国,星巴克的对手,绝对不仅仅是瑞幸,还有Manner和M Stand等。
瑞幸、库迪等一众10元价格带的咖啡连锁品牌,负责占据日常与高频市场,M Stand和Manner等精品咖啡店则负责提升消费体验,占据中高端商务需求市场。
常有这样一个场景,购买了瑞幸的消费者,转身跑到星巴克里翘起了二郎腿,一边慢慢喝,一边刷手机。星巴克提供的第三空间里,坐满了对手的消费者。
偌大的休息区人头攒动,有不消费的,也有其他品牌饮品的,却唯独没有一杯“星巴克”。
02
星巴克若撤出中国,网友会惋惜什么?
尽管媒体和非官方机构一再分析认为,星巴克中国的下滑与瑞幸有着直接的关联,但在消费端,大家对星巴克和瑞幸的定位有着显著的“楚河汉界”。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认为,星巴克与瑞幸不在一个赛道。
“喝过几次瑞幸,感觉更偏向于咖啡味的饮料,有点便宜,但糖加太多了吧;星巴克不难喝,早餐好吃,周边多且比较可爱,还有地方可以坐着慢慢喝。”
在他看来,一半星巴克的客户都不会主动选择瑞幸,反而更可能尝试Manner、M Stand等。
有网友猜测:“或许星巴克并不是做不下去了,只是和其他外企一样,不想和我们玩了,最后捞一笔钱走人。”
此评论一出,网友们开始思考了,若星巴克真退出中国市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从员工福利考虑,似乎是一件坏事。
星巴克由于是外企,其员工保障严格遵循国内的法律要求,六险一金,八小时工作制,各种法定节假日薪资翻倍等。卖给中国企业还会这样吗?
那肯定是996,还没有加班费了呀!怨念加深,咖啡会更苦吧!
也有人不解,星巴克又贵又难喝,少了它有什么关系?而一众的回复几乎都是“福利待遇”、“薪酬待遇”、“补贴待遇”对打工人很友好。
从行业角度来考虑,咖啡行业也需要良好的竞争环境,正如有些网友所评论的:“没市场不是一件好事,市场太单一也不是一件好事,环境差到只能留下低价位的品牌,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
不得不承认,星巴克不论是从产品还是服务上,堪称行业的标杆。在不少人看来,星巴克可以不喝,但不能没有。
03
加盟、降价、小店,这会是新版星巴克吗?
实际上,对于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股份,引入新的当地合作伙伴,更多业内人士愿意将其解读为,如同麦当劳中国被中信资本收购,百胜中国被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收购。
显而易见,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更本土化,通过加大加盟的力度以应对塔斯汀等国内快餐品牌的冲击,同时推出相应的组合套餐以及优惠价格吸引客流。
就拿肯德基来说,通过购买大神卡,可享受7.7元的“芝士鸡肉帕尼尼+中杯美式”早餐,甚至在特定城市,结合消费者的习惯和口味,新增特定套餐。
如武汉的肯德基门店直接推出热干面,搭配一杯美式,售价仅7.2元,这样的组合和价格,怎么看都划算。
而星巴克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其较高的定价则成为了进店的“拦路虎”。一杯简单的美式30元,拿铁33元,太妃榛果拿铁则41元。
如网友所说:“四十块确实不便宜,好多人能买十几块的谁买四十的?”
此前星巴克也悄悄地降低过价格,通过APP频繁发送优惠券以拉动用户消费频次,但业绩未有显著提升。因此前不久星巴克对外宣布,将拒绝价格战,回归初心,重塑品牌价值。
而在门店形式上,星巴克也在尝试本地化摸索,通过综合考虑租金结构、门店面积和门店设备投入等,优化门店投资和运营成本。
据悉,在过去一年,星巴克在中国开出了多家贴近社区风格的特色门店,有街边标准化的小店,也有根据不同城市因地制宜的个性化门店。
大胆猜测一下,按照这个趋势,即买即取的mini化快餐式小店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业内人士感叹:“若星巴克真放开加盟,再下调价格,改变门店模型,也许国内咖啡市场真要迎来大的变化!”
全球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正在考虑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战略,包括可能出售部分股权,引入一家当地合作伙伴的可能性。
关键词:星巴克 2024年11月21日
1999年天泰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店,开业便成为“排队王”。而目前天泰仅剩6家门店仍在营业,其中上海5家,苏州1家。
艾媒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3547.2亿元,同比仅增长6.4%,相较此前几年的双位数乃至三位数增速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