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香港再战K11、新鸿基,毫无胜算?

赢商网 米娅   2024-12-12 08:01

核心提示:接受铜锣湾SOGO不可复制的事实,才能打造一个全新的SOGO。

从称霸铜锣湾到力押启德CBD

撰文 | 米娅

主编 | 付庆荣 

头图来源 | 双子汇facebook


编者按

Preface

如歌的香港商业,正在回归。奢华、烟火味犹在,但进化有些缓慢,呼唤fresh air。【重读香港】系列,关注大湾区宏大叙事下,香江商业变化中的闪光点。此篇为,香港SOGO。

往期回顾:

HK72小时·上HK72小时·中HK72小时·下】【谁在香港勇敢开店【香港日料】【旧改先锋华懋】【重识太古地产】【香港地王专业户】【K11MUSEA】【港铁造Mall】【新世界旧改】


香港启德,人气飙升。
70万方呎AIRSIDE、24万方呎新地「天玺.天」基座商场之后,利福国际耗资超150亿港元打造的The Twins双子汇一期正式开门纳客。
作为双子汇“超级代言人”启德SOGO崇光百货,开业之日比“奢牌门神”更惹眼的画面,是挤到变形的人流。
●图源:facebook@The Twins Hong Kong 香港雙子匯
这一消息,击碎了“SOGO或将取消入驻启德”、“可能大幅缩减面积”的传闻,也成为利福国际老板刘銮鸿口中,“无论未来再一个40年还是60年,都会一起与消费者成长”的寄望。
四十年前的1985年,大丸、松坂屋、三越、西武百货、东急、八佰伴等日资百货巨头叱咤香港。这一年,崇光SOGO以后来者之势,落户铜锣湾。
2000年,日本SOGO母公司崇光百货破产,被西武接手。SOGO香港经营权连同铜锣湾门店物业,被刘銮雄、刘銮鸿及郑裕彤携手斥35亿港元购入。后来各方把香港SOGO资产注入利福国际,由刘銮鸿掌舵。
转为港资的SOGO崇光百货,见证了日资百货巨头香港进退,也伴随着香港经济和零售商业变迁的数次急升骤降,但终究是个坚挺的存在。

01
称霸香港“小银座”
铜锣湾SOGO长红40年

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期间,香港经济强劲,跻身“亚洲四小龙”。浩浩三四十年间,香港零售商业全盛,10多家日资百货公司先后涌入香港淘金。
“急先锋”大丸百货,1960年在铜锣湾记利佐治街开业,每年利润丰厚,迅速成为购物地标,融入香港人的日常。老一辈香港人,用“大丸”指代铜锣湾西片区。小巴设大丸站,市民乘坐公交车时,一句句“大丸有落”是朴素的辉煌印记。
大丸百货的成功,吸引了更多日资百货聚集铜锣湾。松坂屋(1978年)、三越(1981年)、崇光SOGO(1985年)、西武百货铜锣湾分店(1993年)先后到来,五大日资百货巨头扎堆,使得铜锣湾成为全港最重要的购物区,得名“香港小银座”、“港版新宿”。
铜锣湾之外,东急、八佰伴、永旺、西田等日资百货分散式插旗香港,共塑香港商业的全盛时期。日式消费品、消费模式及文化的进入,令当时的香港市民追捧日本潮流文化,香港人逛杂货店、吃寿司和拉面的“日式生活方式”至今流行。
全盛之后,香港经济及商业发展在1997年金融风暴来临前后飘摇不止,日资百货难逃结业厄运。铜锣湾五巨头,各有宿命。大丸和板松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结束营业。三越百货和西武百货铜锣湾分店同于2006年闭店,赶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全身而退。
一枝独秀的铜锣湾SOGO,称霸“香港小银座”,长红40年至今,“SOGO门口等”仍是市民接头会面的口头禅。
●图源:香港地方志

01

多元客群:留港日本人、港人、台胞、游客

由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政策助推,铜锣湾早早就形成一个工商与住宅完美融合的片区,聚集了内地富商、南洋华侨、底层劳工等多元消费群体。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1988年),台胞取道香港赴内地的人数骤增,铜锣湾也成为他们选购礼品之地。
此外,到八九十年代,铜锣湾“日本人浓度”非常高,居住着数万日本人,形成一个完整的“日本小社会”。 当时,日本人是主要的高消费群体,亚洲面孔进店,店员会先用英文、日文打招呼。
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金融危机,香港两度力推自由行,内地游客赴港“扫货”成风,铜锣湾是首要之地。
相比“大到走断腿、大部分时间都在找东西”的海港城,货品又全又集中、价格友好的SOGO崇光,是许多内地客偏爱的血拼天堂。Trip.com上有网友于2018年发帖称,“铜锣湾SOGO的包,比海港城还要便宜,PRADA价差1000港币……”
大丸、板松屋、三越百货结业后,SOGO得以“独享”以日本人为主的高端消费群体、香港本地客及其他多元客群。
图源:ADIN TIME HK

02

先锋敢为:直连港铁,自持物业

聚合多元客群,最重要的是解决“怎么去”的问题。商场与地铁连通,在如今TOD商业相当成熟的香港已算是标配,但在1985年还算是相当先锋的做法。
港铁铜锣湾站E出口可直达SOGO地库,D1出口可达SOGO东角中心出口。时至今日,仍有港人记忆犹新,“如果我冇记错,SOGO开幕同日,亦系地铁港岛线启航。”
《香港志.总述大事记》记载,铜锣湾SOGO开业之初,占地13万平方呎,共十层,投资额达六亿港元。
如此高额的投资,一大原因是,SOGO崇光采取自持物业,可控性强,有本钱熬过多轮周期动荡。而当时其他来港的日资百货公司多属租户身份,抗逆性不可同日而语。
自家物业护航,2001年SOGO崇光被收购后转为港资,逃过日本母公司破产厄运。在其他日资百货悉数退场或暗淡的反衬下,SOGO崇光在香港愈发耀眼,并趁热打铁屡次扩建、连通,成为全港最大、货品齐全的百货公司。

03

货品全、价格低:比海港城好逛好买

1985年,铜锣湾SOGO标榜“香港前所未有、货品最齐的百货公司”。
近四十年后,其业态和品牌组合依旧有自己的优势,每个楼层有不同销售重点,例如名牌手袋、珠宝首饰、运动用品等。更在11楼开设书店,专门售卖日文流行杂志、书籍和漫画,是香港全面、细致的日式潮流文化聚集地。
国际大牌精品方面,“香马驴雕卡”五大顶奢缺席,但PRADA、BURERY、Celine、Emporio Amarni、Marni、Miumiu、SaintLaurent、Versace、Tory Burch、Coach等也够撑场。
图源:利福国际官网
作为核心品类的美妆,在全港相当强势,国际一线、大众平价、小众热俏,应有尽有。肉眼可见的是,铜锣湾SOGO的美妆势头还在叠加。日本高端美妆护肤品牌SUQQU、PRADA BEAUTY分别于2024年3月、4月首次登陆香港,均入驻铜锣湾SOGO。LVMH旗下的Benefit Cosmetics等品牌全新专柜,亦钟情此地。
常年的品牌特卖、半年一次的店庆「感谢祭」(5月和11月),折扣凶猛,是其自1985年延续至今的传统聚客法宝。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
●facebook 网友晒出的崇光一周年「感谢祭」优惠券 
利福国际官网数据显示,铜锣湾SOGO「感谢祭」销售额2007年达3930万港元,2010年飙升至6880万港元,2013年更是创下「感谢祭」首日销售额1.104亿港元纪录,总销售额超过7.97亿港元。气势如虹,可见一斑。
漂亮的业绩,让铜锣湾SOGO成了利福国际顶梁柱。2018年利福国际销售款项总额增加13.5%至117.1亿元,其中铜锣湾占比83%,增幅10.5%。也是在这一年,利福国际与日本崇光西武百货签订新一轮20年崇光商标特许权协议。
有网友感叹,“这些年,香港商业后起之秀不少,但铜锣湾SOGO的地位依旧难以撼动”。这也让司利福国际底气十足,想要再复制一个铜锣湾SOGO。

02
折戟尖沙咀
SOGO两番失利

2004年香港SOGO资产被注入利福国际,后者于当年4月登陆港交所,IPO交易金额为17.18亿港元。
利福国际趁势推进SOGO崇光百货的扩张步伐,瞄准香港另一个商业繁华地块——尖沙咀。
SOGO第一代分店,于2005年在尖沙咀尖东梳士巴利道12号开业,面积约11万方呎。该店于2014年2月闭店,同年12月迁到弥敦道20号喜来登酒店基座重新开业,是为第二代分店,后者也于2023年3月闭店。
●图源 :inmediahk.net
两次出击,SOGO尖沙咀店人流始终不理想,生意不温不火。在利福国际财报中,铜锣湾SOGO营收向来占总营收八成左右。具体到每年最重要的「感谢祭」促销期,更显尖沙咀SOGO“吊车尾”。
根据利福国际2015年年报,当年「感谢祭」期间,铜锣湾SOGO带来销售额达22.4亿港元,尖沙咀SOGO却仅录得4.08亿港元收入,二者反差巨大。
SOGO尖沙咀店前后18年,一直鲜少见诸报端。内地社交平台上,铜锣湾SOGO购物攻略爆帖很多,尖沙咀SOGO攻略几乎不见踪影。唯有2023年3月结业前长达3个月的清仓甩卖,备受媒体和消费者关注。
从这最后的喧嚣中,可对尖沙咀SOGO经营状况,概括一二。

01

客群单一偏重游客,竞争力不敌海港城、K11

相较而言,铜锣湾是目的性消费属性极强的传统商业片区,尖沙咀是更新潮的旅游商业区,后者的消费群体相对单一,偏重游客。当地媒体报道,早年SOGO管理层就坦言,尖沙咀店主要以内地游客为主。
来到尖沙咀的游客,无论是买奢侈品还是买时尚休闲用品,海港城、K11 Musea、The One等更具吸引力。相较之下,尖沙咀SOGO品牌多样性不足,只有Coach、MK等少数几个轻奢品牌;并且,其11万方呎的空间逼仄、体验性差。
待结业消息传出,却发现“早已被遗忘”。“这间有人去的吗?”、“去海港城/K11/The One都不会到这个SOGO”、“这间劲小,毫无消费体验”、“又暗又不好走”、“这间SOGO晨早就要滑啦,和铜锣湾那间根本两回事”……
●图源 hk01.com

02

租赁物业不可控度高,成本高昂

与铜锣湾SOGO自持物业的做法不同,尖沙咀SOGO是租赁物业。
一方面,不可控度高。尖沙咀第一代分店入驻新世界物业,恰逢后者准备进行大规模重建(后重建为K11 MUSEA的一部分),SOGO被迫提前撤离。第二代分店则是因为租约到期闭店。
另一方面,成本高昂,挤占经营利润。2023年11月22日,戴德梁行发布《全球主要零售大街》报告显示,尖沙咀商铺租金排名从上年的全球第二名,下跌至全球第三名,但仍连续4年蝉联亚太区最贵,每月呎租约970港元。
在香港零售业蒸蒸日上、利福国际整体经营理想的前提下,尖沙咀SOGO虽然仅能贡献营收两三成,也值得维持运营。但当上述条件生变,利福国际不得不重新衡量尖沙咀SOGO的去留。

03

财务压力大,剥离低效资产

刘銮鸿早在2016年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零售市道比SARS时期更差”。而后2020年爆发的疫情更是让香港零售业跌入寒冬。尽管有恢复通关、港车北上等政策利好时机,但香港零售业难回曾经的高光时刻。
身处其中的利福国际,业绩日渐下滑。2018年、2019年营业额分别为43.58亿港元、35.42亿港元,降幅分别为11.00%、18.72%。疫情突袭的2020年,营业额则低至19.93亿港元,暴降43.73%。
2021年,尽管营业额回弹至22.9亿港元,但仅为2018年的52.54%。与此同时,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净亏损13.05亿港元。
亏损难以扭转,股票流动性差,利福国际终于2022年12月20日退出港交所,以期通过私有化降低相关成本。
最终,利福国际无心恋战,决心甩掉尖沙咀SOGO。由于已签订新一轮20年崇光商标特许权协议,加仓香港势在必行,但单靠铜锣湾SOGO远远不够,于是利福国际押注启德新店。

03
力押启德CBD
复制铜锣湾 SOGO荣光?

疫情过境,香港零售商业之变,尤其明显。香港的商场们开始不拼顶奢,拼新形态的艺术性+社区性。此背景下,SOGO第三代分店登场。

01

由轻转重,百亿双子汇“护航”

几十年兜兜转转,利福国际确信,商业做重才更有竞争力、更容易筑起护城河。启德SOGO放弃尖沙咀店的租赁模式,回归铜锣湾店的自持物业重资产模式。
早在2016年,利福国际旗下公司力压其余七家中港财团,以73.88亿港元拿下九龙启德第1E区2号地皮,每呎楼面地价6733港元,打破当时香港最贵商业地块纪录,新晋“九东商业地王”。
手握地王地块,砸150亿港元投资开发。The Twins双子汇(下文简称双子汇),总楼面面积达110万平方呎,由两座超20层大楼组成,并设有4层地库。
●图源:facebook@The Twins Hong Kong 香港雙子匯
一期楼高20层,主打零售及百货,于2024年11月15日正式开业。“最令人期待的”SOGO崇光百货占据10层(B1至9层)。
二期楼高22层,将注入“三道SNDO”品牌,预计2025年年中开业,糅合生活零售、体验、年轻及认可的购物餐饮体验,并设有2.5万平方英尺的多功能展览空间「TT SITE」、面积逾1.9万平方英尺的空中花园及雕塑花园「Sky Koen」。
双子汇“护航”,启德SOGO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百货店,离开发展饱和的传统商业区的公域流量池,其可借力综合体以更丰富的业态、更多元的体验造一个私域流量池,以吸引和维持人气,有利于新店的培育和长远经营。
至此, “SOGO旗舰店”头衔,从铜锣湾店切换到启德店。双子汇项目能否兑现“回报期至少10年”的预期,启德SOGO被寄予厚望。

02

造九龙东最大美妆区,向本港家庭客群倾斜

综合双子汇官方facebook披露和当地媒体报道,一期引入超700间店铺、超480个品牌,牌面拉满。B1至地面,以美妆美容服务、国际精品及首饰为主;7楼为电器、厨具 、餐具;12、14和15楼则特设餐饮区「食汇堂」。
其中,启德SOGO依托美妆传统优势,打造九龙东最大型美妆区,引入品牌超110个,并划分出Beauty Academy美妆学院、Scent Studio香水专区、Beauty Service私密美容服务空间三大特色空间,做足体验,让消费者感叹“崇光的招商能力是真的强”。
●图源: facebook@The Twins Hong Kong 香港雙子匯
另外,刘銮鸿坦言,内地客对本港零售贡献有限之势短期内不可逆,双子汇还是要以服务本地客为主。因此,启德SOGO明显向家庭客群倾斜,设有九龙东最大型童婴专区 Baby Mart,汇聚超过 110 个婴儿用品及食品品牌;Toy Zone 玩具区亦云集90个品牌。

03

“槽点不少”,复制铜锣湾SOGO不易

虽被利福国际寄以厚望,启德SOGO在开业人流散去之后,目前显然还没达到爆红的级别。
社交媒体上“启德SOGO攻略”寥寥无几。去过的人,难免意兴阑珊。甚至有港人评论,“你敢信我就住旁边,但是SOGO开业我一次都还没去过”、“我一模一样,没开的时候老想着去,开了一次没去过”。
消费者不买账,启德SOGO“槽点”难掩:
一方面,空间逼仄。 香港及内地的年轻一代消费者,即便是去扫货,也已经脱离“纯刚需性购物”,转向体验性、艺术性、有呼吸感的休闲生活方式。
启德SOGO太想“照搬”铜锣湾SOGO用尽每一寸空间。网友表示,“从品牌到动线,与铜锣湾SOGO相似度有七八成”。同时,又想做出强体验的新场子,比如每隔三层楼会设一个小天井,“但小到什么都做不了”。甚至有人直言,“2024年商场…1990风格”。
对比南丰70万方呎的AIRSIDE、新鸿基「天玺.天」基座24万方呎商场,以及即将开业的70万方呎的新世界「K11启德零售馆」,“新壳子装着老百货”的启德SOGO“逼到爆”。
●图源: facebook@The Twins Hong Kong 香港雙子匯
另一方面,高不成低不就。 走进一个商场,不是非得定性高端或大众,而是要一种恰如其分的舒适感、自在感。但启德SOGO缺乏这种自在感,取而代之的是难言的“别扭感”,被笼统概括为“想高端却实在是高端不起来”。
如此尴尬局面,既因为利福国际难以放弃对铜锣湾SOGO的路径依赖,也与启德片区规划生变有关。
有香港媒体人指出,启德CBD2的定位出现摇摆,能不能兑现已是未知数。而周边抬头勉强望到顶的超高层住宅客,主要客群已从中产变为“公屋客”,消费力大减。
或者正因此,启德SOGO被迫放弃当初“定位中高档,目标客源包括该区富豪”的设想,调整定位、品牌组合以及运营模式,有轻奢矩阵,但“未见Hermès等顶奢品牌入驻”。
不过,目前启德SOGO才开业一个月,未来尚不可定论。毕竟,一个商业体入市后进入养店期、调整期,也是必经之路。

利福国际要做的是,接受铜锣湾SOGO传奇不可复制的事实,才能打造一个全新的SOGO。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审美。赶场扫货时代已经过去,好看好玩好逛好买的SOGO,才是消费者想要的。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SOGO香港香港商业启德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