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六年多以来,海雅缤纷城依托精准的客群定位、业态品牌的持续焕新以及一系列特色营销活动,不断焕新商场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无论是初次进入商业地产的企业,还是已经有所积累但处于调整周期的企业,结合本课程,可以找到适合自身商业逻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天津嘉里汇购物中心历经开业前三年的低谷期,2019年对项目进行全业态招商调整并升级,出租率迅速从70%提升至近90%。
IBC MALL开业近一周年,商场内部正在进行品牌调整,涉及调整业态包括餐饮、零售、生活服务等。
近日,赢商网实地走访龙华九方购物中心,发现其正在进行升级和调整,调整业态包括美食、运动休闲、时尚零售等。
前三季度,深圳万象城、深圳KK MALL、金光华广场三大购物中心调整动作不断。
近日,赢商网从中洲·πmall官微获悉,商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品牌调整,截止目前已有20多家品牌已经开业或即将开业。
二线城市商业高歌猛进,存量购物中心承压,商业“刷新”速度成为项目“活下来”的关键所在。
服饰、餐饮作为购物中心业绩主力和流量担当,怎样调才能撩动主流客群的消费热情?
万象城、龙湖天街、恒隆广场、瑞安天地、天河城这些标杆企业产品线,在面对消费升级和激烈竞争下,是怎样做品牌优化的?
品牌调整不是瞎折腾,别人家的购物中心都在“调”什么?2016-2017年万象城、大悦城、恒隆广场……10大标杆mall产品线是如何做品牌调整的?新思路即刻get!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上海、北京业绩创新高、客流频“爆表”的购物中心是如何通过大胆创新的品牌调整思路实现高收益的?
2016上半年,除深圳外,北京、上海、广州购物中心首层租金均有所上涨。商业市场消费形态从购买产品向购买服务转变,主打特定消费群体的特色生活方式品牌将吸引更多的眼球,各大标杆购物中心也纷纷进行调整试水。
城市中心型商业趋向饱和,购物中心调整品牌策略,重新寻求新的增长点,它们从时尚品位、科普学习、医疗美容等寻找多样升级消费体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