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来福士广场设计鉴赏:“切开泡沫块”的概念

人人网   2012-04-20 15:54
核心提示:成都来福士被业主定义为一个“城市综合体”,计划在2010年底建成。Steven Holl针对复杂的“城市综合体”定义,将其简化成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两部分,提出“切开泡沫块”(Sliced Porosity Block)的概念:先沿基地红线拉伸出一个泡沫盒子,再根据人流动线和具体功能将这个盒子鬼斧神工般切成5座大厦,5座高层再以桥相连,而大厦之间的空隙以及大厦围成的院落都成为吸引人流的公共空间。

  10月28日,成都来福士广场(开业时间:2012-09-23、已签约221个品牌)开工仪式隆重上演,在四川“5·12”和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发展商居然信心满满的请来美国建筑大师Steven Holl为全球第六座“来福士”担纲设计,仅设计费就达到1亿元人民币,希望借此表明对这座西部城市的信心,而Steven Holl也因此成为继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外籍建筑师。究其原因,就像著名建筑评论家方振宁说的,“是因为Steven Holl 首先不重复自己,更不会重复别人,在很多明星建筑师的创造力开始衰退的时候,Holl 在上升。”  

  “切开泡沫块”以及楼中楼  

  成都来福士被业主定义为一个“城市综合体”,计划在2010年底建成。Steven Holl针对复杂的“城市综合体”定义,将其简化成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两部分,提出“切开泡沫块”(Sliced Porosity Block)的概念:先沿基地红线拉伸出一个泡沫盒子,再根据人流动线和具体功能将这个盒子鬼斧神工般切成5座大厦,5座高层再以桥相连,而大厦之间的空隙以及大厦围成的院落都成为吸引人流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中三座巨大的池塘来源于杜甫的诗句“三峡楼台淹日月”,它们构成了6层购物中心的天窗,并且在对角自动扶梯的切割下构成了三座“楼中楼”。建筑外墙空洞处的亭台是Steven Holl设计的历史亭、Lebbeus Woods设计的高科技亭和艾未未设计的杜甫亭。

  这座“都市中巨大的建筑院落”中包括办公室、服务型公寓、零售店、饭店、咖啡馆和餐馆等。面积达10.5万平方英尺的场地将最大化地建造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微城市化的发展。“为了还公共空间于市民,我们牺牲了大量的商业面积,5幢建筑围绕中间的公共面积,5个出入口,24小时全开放,市民随时都可以到成都来福士广场休闲。”

  Steven Holl也为这个项目实施了多种绿色节能技术,如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利用、中水回用、屋顶绿化、就地取材,以及地板送风、热回收、冷/热水蓄藏等机电优化措施,建筑全年节能量能超过25%,该项目也已经申请国际最权威的绿色建筑认证——美国LEED金奖。   

  坚持“场所”内容的哲学  

  对于年轻建筑师来说,提起Steven Holl,就一定会想到他在建筑界广为流传的三个故事。 

  刚刚大学毕业时,从事建筑设计的Steven Holl选择了非常艰苦的生活方式,住在一间非常小的“冷水公寓”里,睡的是胶合板搭成的床,没有热水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去洗澡。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8年,长达11年之久。 

  Steven Holl面对甲方一向不够得心应手,有一次面对甲方的无理要求Steven 以辞职来威胁,哪知道刚一开口甲方就同意了,这还是在他成名以后的事情。从那之后,Steven 不会再跟甲方硬碰硬,而是用他的设计让缺乏专业精神的甲方闭嘴。

  从1977年开始,每天早餐后的一幅水彩设计草图是Steven Holl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每天必做的“功课”,直到现在也不例外。这样的勤勉与坚持在普通建筑师中已不多见,更不要说是他这样大师级的。

  细数履历, Steven Holl于1947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他职业生涯中的荣誉数不胜数,包括2001年,Steven Holl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建筑师;同年获得法国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但放眼全球,Steven Holl却似乎并不像大多数明星建筑师那样,拥有个人符号式的作品,如弗兰克·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福斯特的伦敦“小黄瓜”等等。 

  Steven Holl对于建筑理念的追求,使得他从一开始便偏离了现代建筑的轨迹。他不做社会调查,但是看重太阳和采光;他以事物的本质为本,反对呆板的理论知识和片面追求概念性的知识,着重生活过程和各种客观实体的密切关系。形式、风格、构成之类现代建筑的所谓精华,对Holl毫无影响。他的建筑从一开始便具有一种实验性,有确定的规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相似的是都有一种吸引人的理念。在霍尔的设计中,总是能够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而这种有趣又不是简简单单,一目了然的,只有用心地去体会才能发现。Steven Holl总是感性的追求场所内容,并且理性的用独特的空间内容去解决问题,这是他独有的“感知现象学”方法论。   

  MIT学生公寓,现象学思想

  在设计著名的麻省理工学生公寓时,Steven Holl进一步尝试了他对感知现象学的见解。位于西雅图的MIT公寓基地狭长,为90英尺×460英尺,周边环境是一个准工业的地域。公寓位于运动场区的条状地段和一条老铁路线之间,一面是瓦萨大街,另一面是朝向剑桥港,尽管对于一个步行者来说要从剑桥港走到布雷格斯区,铁路和四条波士顿的快速路等一系列的链接隔开,甚至他们之间根本看不到,因此位于布雷格斯南面的公寓阻挡了望向河流的视线。但是尽管如此,剑桥港的公寓仍然重视他们与河的联系。公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使建筑既有足够的出入口,同时又能保证视觉上的通透。 

  Steven Holl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共10层,长382米的巨大混凝土网格建筑,部分体量被掏空形成悬挑区域,海绵状的公共空间穿插在公寓中。由于结构在外墙的解决,内部公共空间可以十分自由,结构墙的厚度使得洞口可以挡住夏季的阳光,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冬季,光线能够穿过洞口进入室内。 

  建筑内部除了公寓外,还设有一所电影院,宵夜咖啡厅和室外餐厅,18英尺进深的混凝土网格保证了2平方英尺的窗户遮阳,同时考虑到依靠冬日的阳光角度低的特点给建筑供暖。有些方格用混凝土填实,很多侧柱被刷上了颜色形成了主要的色彩图案,当人移动到侧面的时候就显得更加明显了,建筑看上去就好像是浮动的格栅,从银灰色变成了彩色的,同时这也导致室内的一些变化;到晚上,光线从室内透出来,建筑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发光的海绵体。 

  远距离观察或是近距离触摸这座建筑,都可以感觉到无论是整体设想(大学,社区和结构方面)还是个体表达(室内、人和材料),它都很典型地体现出了Steven Holl的现象学思想。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人人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