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难存活:无固定经营模式、无特色品牌店

中华合作时报 记者:赵晓娟   2013-04-28 10:34
核心提示:零售专家胡春才同样表示,由于每个门店所处商圈不同,消费差异较大。因此社区的门店就需要更加灵活多变,针对各个社区不同的定位进行不同的营销。

  4月,北京西三环莲花桥附近,BHG时尚百货莲花桥店。

  这个紧挨西三环的小型购物中心人去楼空已经近5个月,惟有写着“改装出清、疯狂甩货”字样的海报残留在临街的橱窗上随风飘荡。

  谁也没想到,背靠着莲花小区、盛今家园、莲花池西路8号院,外加一个部队大院,也没能“养活”一个社区型小百货——BHG时尚百货,开业不到一年就匆匆“逃离”社区。

  不过,即便有上述失败案例,许多企业对于社区商业的热情仍然不减,包括零售外行。

  万科的“零售王国”

  万科就是这样一个瞄准社区,并利用自己独有的优势将社区商业打包的零售外行,包括社区内的餐饮、菜市场、收发快递和缴纳保险等服务类项目。

  在北京房山区的中粮万科长阳半岛小区,记者发现,在整个社区内,处于营业状态的除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华润便利外,人流量更多的是一个名为“幸福街市”的社区菜市场和名为“第五食堂”的餐厅。

  据记者了解,幸福街市菜市场今年3月份才开始营业。在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菜市场内部,家常蔬菜基本一应俱全,品相也比较新鲜,价格与京客隆等社区超市不相上下。除了鲜菜,还有较少品种的肉类,与永辉、麦德龙等肉类的丰富程度相比差距较大,但基本满足家庭日常所需。

  幸福街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菜市场为万科物业公司自己经营,其工作人员也都属物业管理。

  在菜市场收银处,一个名为“幸福驿站”的宣传板引起了记者注意。经询问,幸福驿站同属万科物业,是万科物业包揽社区多项服务类项目的总称。

  在距离菜市场不远的幸福驿站,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约30平方米的开间。记者看到幸福驿站的服务项目包括收发快递、缴纳车险、房屋租赁、衣服干洗、家庭装修等多达8项的服务品类。

  不过幸福驿站中仅有3位工作人员,与这么多服务项目相比显得力不能及。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只有快递和保险业务为主,记者看到,地上也仅有不到10件的快递包裹。

  当记者提出租房时,工作人员迅速拿出一张抬头为“万科租售中心”的名片,让记者直接打电话即可。他表示,目前租售中心还未成形,暂时由万科另一小区——假日风景小区的物业代管。

  事实上,比幸福驿站和幸福街市更为成熟的是第五食堂。记者进入已开业近一年的第五食堂时是下午一点,此时食堂内仍有许多就餐的消费者在排队“打饭”,据了解,人均消费基本在20元左右的“第五食堂”模式已经得到许多万科住户的认可。

  此前,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就表示,万科集团开设“第五食堂”作为社区餐饮配套项目,开设“幸福驿站”为社区居民提供收发快递、代缴水电费等日常服务。

  他表示,在未来几年内,万科还将继续开设洗衣店、药房、银行等社区配套商业项目。

  社区商业方程式求解

  按照北京市的规定,北京所有新建小区都将按住宅建筑面积2%的比例规划建设菜市场。为实现菜市场与小区的无缝衔接,有业内人士认为住宅地产商自建社区菜市场等配套商业最为适宜。

  据了解,万科在全国已有近300个楼盘,显然,仅万科项目内的社区商业似乎已经潜力无限。

  而从政策层面,社区商业将拥有更多“利好”。去年八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我国未来流通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目标。《意见》指出,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这意味着社区商业将来拥有更多的选址空间。

  其实,不仅仅是万科这个零售“外行”在打社区商业的主意,那些一直活跃在社区周围的商业早已盯上了社区商业的肥肉。

  上海汇智咨询首席顾问程岗告诉记者,如今受电商冲击、租金上涨、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大卖场走向郊区、边缘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这样就为那些中小面积的标超和便利店等腾出了生存空间,小卖场、社区商业再一次成为聚客焦点。

  实际上,北京华联早已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记者了解到,北京华联BHG Mall的发展定位为社区型购物中心,已开业的北京华联万柳、天通苑、武夷、回龙观、天时、公益西桥、广安门、上地等八家购物中心,均拥有远离城市中心、布局在大型社区周边的特点。

  广州百佳超市去年也已将其两家门店进行了“减少百货元素、增加食品品类”的社区化转型。并宣布了华南地区开启“紧凑型中小超市”新战略:百佳计划在3年内可以在广州开50家超级广场和超级市场,也就是俗称的社区店和中型超市,这种中型超市在成熟的社区有拓展的空间。

  不过目前关于社区商业的认知差异比较大。程岗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认为社区商业只是把大卖场中的服装、纺织品、电器等品类剔除掉,强调加强版的超市;另一种认识就是做比标超大但比大卖场小的小型Mall,然后再配套一些其他商业,比如童装店等;还有一种则是以一个小主力店为中心,做加强型的生鲜超市,同时加强服务类项目。

  不管是哪种看法,其中共同的一点是:社区消费需求看似简单,对社区商业主而言却是一个棘手而复杂的数学方程式。要把地段、配套、品牌、商家等诸多函数条件代入其中求解,这远比单纯招商并引入品牌进入复杂得多。

  过火还是虚火

  其实,北京华联BHG莲花桥店就没有解好莲花桥附近社区的商业“方程式”。

  在已经关闭5个月的BHG莲花桥店旧址,记者了解到,这个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临街单体建筑其实正符合社区小型Mall的定位。附近保安告诉记者,此前这里地下一层为BHG食品超市,地上三层是华联商厦百货。

  在关闭长达近半年的空白期,目前商场并无开业迹象。记者拨通了商场新接手者的招商电话,对方自称为北京荣恒泰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属于商业物业管理公司。对方告诉记者,目前商场从北京华联接手,签约20年,并初步定于今年8月份开业。

  不过当记者问及招商进度时,得知这家物业公司并没有引入主力店,也没有自有品牌的百货店,招商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对此,程岗表示,商圈差异很大,人流量不够、购买力不够、流动性不够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导致社区商业存活不下去,比如有的商圈,核心购买力是稳定的,外围购买力则并不固定,外围商圈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比如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打击,难以持续经营。

  他告诉记者,此前万科在上海有一个项目叫万科金街,即在社区购物中心的外围做了一条商业街,但却成了一个失败的社区商业的案例。因为金街在招商的时候看似很美,商户开业不久后却纷纷“凋零”,因为这样的社区商业想的时候很美,做的时候过于急功近利,加上社区商业并无固定模式,如果没有特色很容易失败。

  零售专家胡春才同样表示,由于每个门店所处商圈不同,消费差异较大。因此社区的门店就需要更加灵活多变,针对各个社区不同的定位进行不同的营销。

  在程岗看来,很多失败的社区商业其实跟招商有关。“有的社区中心在招商时,喜欢招大牌,如星巴克、味千拉面等,并对其一年免租等优惠。其实完全没有这种必要,更应该找一些小品牌、有特色的店铺,形成独有的特色社区商业或者主力店,跟大众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

  他认为,大商业就是要有大品牌,强强联合;小商业则要有独家的特色和味道。北京有些奶酪店、泡芙店就是这样,位于社区角落的门店并不起眼,但仍然有顾客排队。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华合作时报 记者:赵晓娟,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