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分流传统商场纷纷谋转型 “鲶鱼刺激”能否生效

文汇报 记者 徐晶卉   2013-10-11 15:12
核心提示:在陈宪的眼中,电商就像是一条大鲶鱼,反而刺激着传统商场从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中解脱出来,逼迫他们自身创新,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传统商场需要换一种思维,想想实体店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对于传统商业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最坏”是因为电商正在逐渐“蚕食”传统商业的地盘和耐心,一些商场甚至已经无奈关门;“最好”是因为电商“夺食”的同时,市场的“蛋糕”也越做越大,给创新留下了空间,传统商业若能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完成调整转型,未来并不见得就“漆黑一片”,反而可能“柳暗花明”……

  事实上,电商并非战无不胜。在家居领域,这两年宜家的门店不仅没有萎缩,反而还在扩张;沪上新开张的一些商场也频出新招,吸引来众多挑剔的消费者;一些近况不佳的商场也在尝试转变……本报记者近日就沪上传统商业的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从今天起将推出系列报道,探讨传统商业如何应对电商冲击的话题。

  受愈来愈强烈的电商“冲击波”影响的,并不止传统商业一家,如今金融、旅游、传媒等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我们不知道传统商业能否很快走出成功的转型之路,但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会给更多行业谋变带来有益的启示。我们乐观其成。

  买衣服的时候能试穿另一品牌的鞋子;男士西服旁边,新款公文包随手拿来搭配……阔别上海7年的连卡佛昨天在时代广场原址重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家中国最大旗舰店没有沿用国内传统商场的品牌“租赁模式”,而是通过买断进行自营,超过500个品牌不再“分界”,以创新的“混搭”形式帮助消费者走近时尚。

  在电商“紧逼”下,沪上传统商场不愿沦为“试衣间”,他们正在谋变—寻求品牌大融合、品牌定位差异化、集吃喝玩乐与购物一体……试图找到合适的方式突破瓶颈。专家认为,电商的冲击并非坏事,这将促使传统商场从一成不变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重新焕发活力。

  电商带来分流的阵痛

  如果仔细观察淮海路商业街,这两年间的变化其实相当大,上海市民曾热衷的传统商场如今日渐式微。去年年底,第一百货淮海路店在经营到第19个年头时“戛然而止”;今年年初,国泰电影院斜对面的二百永新也闭门谢客……曾在上海叱咤风云的“号码百货”一家接一家“埋”入历史。

  淮海路只是上海商业变迁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沪上“倒下”的传统商场不少,这些传统商场的式微与电商的冲击不无关系。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3795.10亿元,同比增长16.8%,但增速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去年本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7815亿元,同比增长41.9%,电商交易额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11.38%上升到了去年的14.5%。

  在很多领域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行业变革带来的颠覆性,传统商场的困局便是其中的一场阵痛。“面对电子商务这个生机勃勃的新进入者,原本看起来优势明显的传统巨头们有些惊恐。”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认为,电商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它确实对实体店的冲击很大。而传统商场的担心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是电商发展速度太快,中国的电商发展甚至比发达国家的节奏都快,这是传统商场始料未及的;其次,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支付体系的成熟和消费者网购习惯的养成,必将分流一部分消费者,现在电商的零售商品营业额,都是从实体店里分流出来的。

  传统商场纷纷谋转型

  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就会被别人革命—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的这句名言,如果用来描述传统商场目前的处境,其实再恰当不过。

  记者了解到,这段时间,一批传统商场正在快速转型。位于淮海中路黄金商圈的百盛购物中心在开业16年以后,今年5月首次关闭装修,进行调整以迎合消费者的新需求。

  连卡佛2006年曾黯然离开上海,如今带着全新经营思路杀了一个“回马枪”。连卡佛(香港)有限公司高级公关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连卡佛回归,将实行独特的“买手制”,85位全球买手根据国际流行趋势,购买各个国际品牌的部分货物,并将一批小众的高档设计师品牌引进国内,“这在网上花钱都买不到”。

  一批“新人”则在开业之初就思考着电商时代的应对之策。8月5日,淮海中路环贸iapm商场悄然进入试营业阶段,新鸿基地产租务总经理冯秀炎告诉记者,面对电商的冲击,环贸iapm主要有两招“杀手锏”。第一招,走“高端独家品牌”策略,“电商对中低端传统商场的冲击较大,因为两者价格相近,前者却有不受时间及地点等限制的优势,相反,高端消费者着重体验,对消费场景有较高要求。”据悉,环贸iamp在引进品牌时就偏向“独家”,238个国际级品牌中,一成是首次进驻中国市场,另外一成半是首次进驻上海。第二招则是“夜行消费”,目前所有的零售商户延长1小时营业时间,未来可能会更晚。

  “到目前为止,传统商场还没有找到一条明确的出路摆脱电商带来的竞争困扰。”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执行院长陈宪说,他目前比较看好集健身房、影院、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商场,消费者可以互相引流,提升人气。

  鲶鱼刺激能不能生效

  在陈宪的眼中,电商就像是一条大鲶鱼,反而刺激着传统商场从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中解脱出来,逼迫他们自身创新,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齐晓斋认为,传统商场早已失去了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朝南坐”的地位,消费者更不会抱着一个目的去商场购物,因此,传统商场需要换一种思维,想想实体店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我认为,沪上的商业圈已成为消费者休闲、逛街、朋友聚会的场所,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消费者即兴逛街、即兴消费,如果能通过优化服务和体验,抓住这批消费者,就能成为新的核心优势。”

  “电商的冲击不独在中国,但市场之大可容纳在线、线下商机双轨并行,最重要的是向市场提供更多选择,随市场走。”齐晓斋比较认同差异化竞争的方式,他更欣喜地发现,商场在谋变时的奇思妙想更多,“我看到K11在开心农场养起了小香猪,主打环保概念;环球港依靠规模优势办起了音乐会,更注重品位。传统商场在创新上正在百花齐放。”

  “古往今来,竞争的本质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现在很多传统商场看起来处于弱势地位,其实商场本身还是很有实力的,只要能找准线下独特的优势,就有屹立不倒的可能。”陈宪对传统商场的未来有信心,他认为,上海传统商场十几年来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已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和电商有得一拼。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宜家苏宁百盛电商
本文转载来自:文汇报 记者 徐晶卉,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