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2013年将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地产大鳄纷纷加入,项目开发林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华景象。然而,在同质化、泡沫化的重压之下,开发商也必须居安思危,探寻变革。缺少积累的中国商业地产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而行业翘楚对未来的思索,将成为行业创新和前行的动力。
近日,赢商网记者采访了荔园新天地总经理邱越先生,邱总表示,2013年品牌商家开店变得更加保守了,知名品牌聚众购物中心,街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购物中心要在运营理念上有所创新,突出体验和实现差异化,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对于2014年,邱总表示,广州的商业地产市场还是大有作为的。以下是赢商网记者采访实录:
赢商网:纵观2013年商业地产,您觉得行业今年整体出现了哪些变化?面临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邱越:回顾2013年,我觉得商业地产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品牌商家变得更加保守了。各个城市大建城市综合体,项目蜂拥入市,招商需求大量增加。对于品牌商而言,就面临更多的选择,反倒让他们难以抉择,进而导致和项目之间的谈判时间延长,项目招商进度自然就受到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招商的一方,我们要给品牌商家入驻项目以足够的信心,当然这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以我们荔园新天地项目为例,采取的是“主力店先行”的策略,我们先把主力店——麦德龙、迪卡侬、百乐门宴会中心、金逸影城、永旺幻想乐园等确定并确保主力商家先开业。“主力店先行”,首先可以向更多商家、消费者证实项目的实力,然后依托主力商家的品牌力量和它们给商场带来的客流量,实现市场培育“零周期”,吸引更多商家入驻,促使他们加快做决定。
另外,由于现在商业地产开发过快,商业项目爆发式增长,也使人才紧缺问题突显。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是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而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时间也就十来年,本身就缺乏人才储备,面对突然暴增的人才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是必然的。这时候,其他行业的人员纷纷跳槽进入商业地产,但基本上都是缺乏经验之辈,并不能满足商业地产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在人才储备方面,我们荔园地产主要是通过院校招聘,然后联合戴德梁行进行人才培训。我们尽量不空降人才,高层职位可能会空降1-2人,但主管、经理级别的人员尽量从内部培训提拔。我们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收效还不错,基本上半年就可以培养出比较专业的人才了。
商业地产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街铺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比较知名的购物中心对品牌商家的“聚众”现象已经非常明显,街铺逐渐被冷落了。再说,从长远来说,街铺租金上涨的支撑力已经不足,各方面优势在慢慢消退,所以未来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赢商网:在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发商纷纷加大餐饮、休闲娱乐、儿童等业态比重,会否又成为购物中心同质化的另一灾区?
邱越:购物中心增加餐饮、休闲娱乐等这些业态,可以带来更多的人流和客流,对商场聚集人气是非常有利的,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个商场都能如愿做得到的。因为餐饮、娱乐、儿童这些业态对物业荷载、用电量、消防等方面的硬件要求非常高,不是每个商场都能满足这些条件的。除非项目从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否则后期进行硬件整改,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再加上这些业态的承租能力相对较低,占用面积又大,对商场而言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压力。商场想增加这些体验业态的想法是很好,但是否合理划算,还得看项目的具体情况。所以同质化另一灾区的形成还不太可能。
赢商网:您认为购物中心应怎样做好差异化、体验式商业?
邱越:在品牌商家方面是很难做到差异化的,因为行业里就这些品牌资源,像影院、宴会厅、儿童业态等品牌商家都是固定的那些。但我们可以从经营的角度去做差异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们荔园新天地引进的百乐门宴会中心、迪卡侬,这是广州很多购物中心都没有的品牌业态,这就做到了“人无我有”。我们把一楼的黄金位置给了麦德龙超市,这不是每个购物中心都舍得的成本,我们就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在“人有我精”这方面,我们是把主力店“做精”,把金逸影院打造成广州全城最大、唯一的双巨幕豪华影城,拥有近1800个座位,堪称是番禺首家五星级豪华影院,这是完全区别于其他购物中心影院的规模和级别的。
其实差异化的本质是在运营理念,而不是在硬件,关键是看你花多少心思和时间去做运营。有些好的活动也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关键在于如何服务好消费者,提升他们的休闲购物体验。
赢商网:电商发展突飞猛进,万达、宝龙、绿景等纷纷打造自己的购物中心电商平台,您怎么看电商平台在开发商商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微信的火热,购物中心纷纷推行“o2o”营销模式,这会否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吗?
邱越:购物中心做电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但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适合做电商,电商也不会取代商场。哪些购物中心适合做电商,要根据自己的消费群来决定。以零售业态为主、消费群以中低端为主的商场,他们的客群会比较在乎价格,受电商的冲击也会比较大,这些就更适合做电商平台。反之,像太古汇一类的高端购物中心,他们的客群是中高端消费者,在乎的是购物体验而不是价格,受电商影响不大,所以它们也没必要去大力发展电商平台。
关于O2O,这是商场很好的营销渠道,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快捷、方便的了解商场的优惠信息,但这不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因为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非常快,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在更新,就如微博,前两年风靡一时,大家都认为必须做微博,不做的就落后了、死定了。现在发展了两年后,微信的风头很快就盖过了微博。也许过两年,又有新的科技产品出现,会把微信取代掉。再说这种渠道用多了,就没有新意了,铺天盖地的信息传来,反而会让人反感,产生抵触心理,依此发展下去,大家会不再喜欢看微信。再说,微信仅仅是一种渠道,它不会颠覆什么,人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微信它也不会成为新的趋势。所以,我们购物中心还是重点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体验、突出家庭式购物的主题。
赢商网:社区购物中心被誉为是商业地产下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未来,社区购物中心会否成为商业地产新的突破点,您对发展社区购物中心有什么建议?
邱越:未来,除了城市核心区的购物中心外,其他购物中心的形态全部都会是社区购物中心。现在满城遍布购物中心,品牌、业态、服务功能基本上相同,所以项目的辐射范围只能是为自己社区范围内的人群提供便利性。同时,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大家也更倾向于就近消费。
做社区购物中心,要充分了解所在社区人群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的空白点。以番禺为例,番禺的人群酒席宴请大部分都在90-100桌,而整个商圈内就没有这样的宴会厅,所以荔园新天地引进百乐门宴会中心,打造容纳100席的空中无柱宴会厅,刷新了番禺宴会格局。同样的,我们的金逸影院、麦德龙超市、迪卡侬运动超市、儿童乐园的规划也是根据社区的消费需求而定的。做社区购物中心,就要把服务好社区作为目标,平常可以多组织社区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只有服务好社区,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赢商网:三中全会结束之后,对于房地产的政策并无多大详细提及,您觉得三中全会对于房地产,特别是商业地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政策之后,开发商在商业地产的发展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
邱越:在这个问题上,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不应该分开来看,两者是紧密相关的。住宅地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房价太贵,人们的收入大部分用于还贷,经济压力加大,生活消费支出减少,最终还是影响到生活质量。而商业地产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促进消费的,如果住宅地产受影响,商业地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开发商方面,我觉得应该适当减缓开发速度,更理智的看待市场。现在政府出让土地,基本上都规划有商业配套,但开发商不能因为开发就盲乱的拿地。
赢商网:对于2014年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您有怎样的预测和期望?
邱越:2014年的整个商业地产趋势不好说,但我觉得广州范围内的市场还是大有作为的,现在广州的购物中心还不算非常多,也没到过剩的地步,我们可以抓住市场空白点进行开发。现在大家都认为商业地产存在过剩、同质化严重、泡沫隐现等各种问题,但我真不这么认为。虽然现在项目招商都有很大压力,毕竟中国品牌资源非常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新品牌,开拓市场空白点。总的来说商业地产的前景还是非常让人看好的。
在运营方面,我觉得购物中心可以控制零售店的数量和占比,扩大主力店规模,因为主力店长远稳定,不会在一年半年内出现大的变动,从运营的角度来说会更加安全。另外,项目分期开发也是很好的思路,可以先以一期汇聚人流、打造品牌和影响力等;二期、三期才开始以营利为目的,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吸引新品牌的入驻。
源于对生活中“吃穿行”的热爱,蔡贵春于十三年前义无反顾的踏入商业地产行业,从此成为一名矜矜业业的商业地产人。
商业魅力在于它的复杂性、多元性及它所带来的改变世界和社会力量。从事商业的人便是一群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更是一个个有趣的灵活交相辉映。
赢商网对话卓越商管总经理查君,带来其对于产品力打造、对于非标商业、主理人商业的实践与洞察分享。
我从前的一句“此熊不是彼熊,是我对今日局势的认知重点。如今再加一句:这是大部分人的熊市,不是所有人的熊市,这是我们比较幸运的地方。
对于合生的未来之路,这位年轻的掌舵人显然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商业地产是合生创展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