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商业地产社区商业崛起之路 离4.0还有多远?

赢商网西安站   2014-02-28 15:20
核心提示:新春伊始,年味未散。各种节日接踵而来,购物继续成为大众生活的焦点。那么,在哪里购物,如何购物?去人山人海的传统商场,还是足不出小区即可一获所需?——社区商业成为今年两会结束后的热议词汇。

  新春伊始,年味未散。各种节日接踵而来,购物继续成为大众生活的焦点。那么,在哪里购物,如何购物?去人山人海的传统商场,还是足不出小区即可一获所需?——社区商业成为今年两会结束后的热议词汇。

  社区商业,这一原本以自发式生长存在的商业模式,在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下,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最优选项之一。社区商业作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与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紧密相关。按照商务部的分析,未来十年,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以现有的发展速度,社区商业的消费总量可以占到我国整个商业零售总额的30%-40%。作为古城,西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在社区商业发展道路上却输在起跑线上。

  追溯商业模式发展历程,从街边夫妻店的1.0版本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2.0版本,再到现在深入社区组合形态的3.0版本。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度运用,社区商业的4.0版本已渐现雏形。那么2014年西安的社区商业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问题?从传统到电商,西安的社区商业还有多少空白,离真正的4.0时代、020模式还有多远?

  为此,赢商网西安站特邀请嘉宾参与暨金辉融侨城赞助的主题为“社区商业崛起之路 离4.0时代还有多远”的第四期《赢商沙龙·大商之道》话题讨论,请他们用案例与数据分析西安社区商业的发展之路。

  时间:2014年2月26日

  场地支持:团结南路中段一号金辉融侨城售楼部

  议题:社区商业崛起之路 离4.0时代还有多远?

  现状分析:目前发展、品牌化服务、业态比例、存在问题

  看点前瞻:4.0版本、电商、一刻钟圈、020模式、服务末端

  主持人:赢商网西安站总经理 唐斌

  参会嘉宾:

  【开发商】

  蔺萌飞  西安万科招商部总经理

  周雅风   西安天朗蔚蓝商业运营发展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

  梁  军   西安天朗蔚蓝商业运营发展有限公司

  张   涛   西安紫薇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徐子扬   中登集团商业部

  裴    强   首创漫香郡招商部

  沈    薇   地铁物业招商部

  雷肯徐   润基控股

  【品牌商】

  盛    莉   西安智悦城黄金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王宏刚   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拓展部

  贺    莹   国美电器开发部

  【运营机构】

  董群亮    西安嘉策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太奥广场)招商经理

  郭治    西安嘉策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东门商贸中心-儿童主题乐园)招商经理

  李漳泉    陕西慧聚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策划部

  朱晓林    陕西慧聚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商部

  【特邀嘉宾】

  刘洪涛 西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直播内容:

  唐斌:今天下午的沙龙现在开始,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莅临赢商沙龙。

  赢商网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十个城市每个月,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场沙龙,在北京做到每周都有商业地产商龙,我把赢商网给大家介绍一下,给大家整体推介一下。

  赢商网是相当于中国商业地产的第一门户网站,是去年8月28日正式上线,从8月份到今年有半年的时间,通过半年的运作,基本上在西安沉淀下来了,今天大家是主角,我是配角,平时我也不太擅长主持这种沙龙。

  我是赢商网西安公司总经理唐彬,今天沙龙主题就是社区商业,还有社区商业电商这一块,今天这两个话题是分开的,但是来的嘉宾有紫薇地产、天朗地产,还有苏宁的嘉宾,但是这位嘉宾临时有一个会,等会讨论话题先从社区商业这一块开始。

  关于社区商业这一块的话题,我们先由西软的刘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有一个社区商业电商的主题演讲。

  刘洪涛 未来商业将是一个电商激战的时代

  刘洪涛:

  大家下午好!

  今天大部分都是商业地产的专家,对商业地产来说,我是一个门外汉,我们主要是做软件的,后来做电商平台的软件,我今天从我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在移动互联时代、商业的看法。

  我是交大毕业的,我是1987年进交大,1997年毕业,毕业以后到交大另外一个学院做了两年的博士后,1999年创立了西软股份,这个公司一直做软件,早期主要给中石油、中石化等做软件。另外一块就是煤业的软件,另外一块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主要是中国主要的管理公司使用的都是我们的系统,包括证券公司等,现在做的是社区电子商业的平台和运营,这是我简单的经历,因为我在1997年到1999年做博士后期间,1999年创立了西软公司,到现在一直作为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在学校期间做了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移动互联时代社区商务与生活服务模式,第二个针对这个服务模式,我们所开发的智慧社区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

  我们先看一下这几张图片的数据,这是2012年EMBA上课总结的数据,2014年到了1.85万亿,我们再看这张图,电子商务是年轻人主导,网购人群中16岁到32岁用户占到83%,在2012年有一个调查,全国超过55%的在校大学生都已经加入网购大军,这是2012年的网购人数是2.42亿人,2014年大概是3.5亿左右这样的数字。

  未来网购人数和人均网购额都会双双增长,中国未来5年每年新增网民数9000万,人均网购交易额年均符合增长率22.44%。更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看一下移动网购的增长,2012年底、2013年年初,移动网购爆发增长666.4%,2011年是156.7亿,到2012年移动网购金额是251.5亿元,实际上2013年增长了600%,达到了1676亿元,这里面有几个具体数据可以看一下,2014双11,手机淘宝整体支付宝成交额是53.5亿元,这一天通过手机的活跃用户是1.27亿,这个数字在2012年的时候,通过手机购物的人数只有5000多万,基本上是增长一倍,交易笔数占整体的24%,双十二,当天通过手机淘宝客户端实现成交的卖家为145万,占到总成交卖家的55%,这是增长的一个趋势,从增长率,从前年的160%到去年的600%。

  移动支付金额达到9.64万亿元,同比增长317.56%,我们可能在座的年龄偏大一点的人,都对手机有一种不信任感,对手机支付有排斥的感觉,今年春节很多人完成了抢红包把银行卡绑定了,我们实际上看一下这个数据,这是一个趋势,是挡不住的。

  这张表是截止2012年的数据,国美、苏宁、京东,它们不同的销售收入的变化趋势,白线是苏宁电器全部的,苏宁易购起动的比较晚,国美在线启动的更晚,这是国美电器,这条增长的趋势最陡的是京东,成长是最快的,一直是高速的增长,京东是全部在线,国美是包括线上、线下,苏宁也包括线上线下,这是国美线上部分,这是苏宁的线上部分,这是一个变化趋势。

  通过前面可以看到,马云有一句话就是无电商不商务,未来先搜后买会成为一个常态的模式,如果在网上找不到你,在现实世界里就不会光顾你,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你了,也会转头到网购的怀抱。

      我们实体店未来到底在哪里?我这里做了一张图,对商业地产我是门外汉,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实体商业最基础的层次是提供一个交易场地,比如说在西安像康复路、金海电器批发市场,基本上完成了一个提供交易场地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它是最低层面的,在过去的商业里边,上千年历史都是这样。

  第二块不仅仅提供一个场地,提供一个更良好的展示场地,提供视觉感受,部分产品的良好展示,比如说像今天的百盛、万达,提供的是良好的展示场地,到里面去产品展示的比较舒服。

  第三个是为顾客提供体验,包括环境的综合感受,包括导购、咨询,包括交易过程、送货及售后信誉保障,这个的代表就是苹果商店,是一个很综合的感受,这个其实是今天的实体商业比较高端的一个成本,大家都在往这方面走,包括万达今天也向给顾客提供更好服务的角度发展。

  实体商业应该可以创造客户,我可以给商家带来客户,这个带来不是放在这地方,打个广告,更需要挖掘客户、需要吸引客户,需要拥有、维护留住他,这是实体商业未来最有价值的地方,开在这个地方不因为仅仅站在这个地方,是因为你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给实体商业提供更多的客户,这是实体商业最高的一种状态。

  可以做到这样呢?对实体店来讲,未来的机会和出路在哪里呢?就是O2O的概念,今天O2O概念比较范,也可能会从线下到线上,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这是更准确的一种表述,对于实体店来讲,现在是先搜后买,怎么在网上找到你,这是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步需要开网店,但是开网店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开了网店别人怎么找到你,大家知道今天有两个电商界的巨头,一个是淘宝天猫,我们知道电商未来新兴的势力还有一个是微信,今天很多商家都在微信上开店,大家会发现你在上面开店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他5、6亿用户是微概念,如果不能让别人关注你,你是没有办法跟他做生意,你的所有促销推送都不可能完成的,怎么通过网络找到用户呢?现在有这么多网民,这么多人都在网上,你知道他们是谁,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说到精准营销的问题,怎么吸引并留住用户,做精准营销同时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未来的实体店要开网店,必须让别人找到你,必须给客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必须有一个以会员系统为基础的,可以与客户建立良好的通道,这种会员系统的基础,使你知道消费者是谁,消费者在哪里,你知道潜在客户什么时间需要什么东西,这就是我们做宅生活一公里生活圈的概念,可以让商家知道知道我的顾客是谁,我作为一个商家开在一个社区,让周边的客户知道我,不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不需要在淘宝上花钱买流量。

  这里有一张表,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传统网店、传统营销、传统会员管理的问题,传统的网店,一个是拼价格的问题,比如说在淘宝、在京东,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不便宜就没有机会,你便宜了也不一定有机会,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单中心,就是说你上淘宝,必须挤到首页,比如说你在淘宝上买一双袜子可能有30万个信息,我们刚才讲微信代表的新兴电商为什么会受到重视呢?受到重视的概念,是假定你关注了它,一旦你的客户关注了你,你就成为中心点,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费用,去掉单中心,可以理解为多中心,未来的电商发展趋势一定是多中心、泛中心的概念。

  上次参加赢商网论坛的时候,大家讨论到一个话题,80年代的时候,我1987年到交大上学,每到周末到城里面逛商店买东西,基本上两个点,一个是民生,一个是钟楼,那时候应该是唐城百货,那时候还没有开元,再加上一个副的商业中心就是小寨,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已经非常多中心化了,像我住的交大旁边现在就有沃尔玛,有百盛了,多中心的趋势非常明显,商业地产服务的就是你周边的五万人、十万人,你把他服务好就非常好了,这是从实体商业到网上的电商,都面临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的发展。

  传统的电商是坐商,现在基于移动互联的电商更想行商,会把产品优惠推送到消费者手中,可能坐车堵车的时候就可以购物,传统营销大家都非常了解,广告成本高,目标不清、效果差,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至于是哪一半也不知道,传统的报纸上打广告,在座商业地产上都会在报纸上打过广告,大家会有一种感觉,在报纸上花10万、20万,带来不了多少人,同时打广告和交易不能同时完成,对一个社区的商业来讲,很多顾客是回头客,对我们很多单家的商家来说,自己建一个商业系统,发行会员卡这是很困难的,第二即使建了会员系统,你和会员沟通是非常弱的,有效性是非常糟糕的,我们希望有一个平台,商家不需要建立会员系统,他和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要比电话和短信更加友好。

  这张表总结了一下社区O2O的优势,有纯网店,有纯实体点,有O2O,有社区O2O,今天在淘宝天猫开一个店成本非常高,还可以充分展示刺激消费的优势,我们看到一张照片非常漂亮,让我们产生食欲,可能就会购买,包括预约消费,比如说期待成为依托,为什么很多人会王够成瘾,就像很多人买彩票的道理一样,买了彩票就期待开奖,我这就不展开讲了。

  未来社区商业和生活模式,会以居民生活为中心,提供线上线下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是未来社区商业的最主要模式,去中心化,以CRM为基础,你一定要知道客户是谁,他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需要什么东西,当你在他需要的时间点给他提供了广告,就是有价值的知识。

  这张图描述了未来商业的模式,这个人会通过手机、平板、计算机进行货物和服务类的挑选和在线购买,会在实体店完成消费,有基于会员系统推送,满足先搜后买的需要,然后是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

  下面第二部分,我介绍一下我们和中国联通、招商银行开发的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什么是宅生活一公里生活圈,真正的智能家居,并非房子里的物品是智能,它是以校区居民生活为中心,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公里生活圈,面向小区居民提供小区物业及周边一公里生活圈的便民服务、商家产品、优惠精准信息,并提供网上交易,为商家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营销平台与入户通道。本质上,是在商家和其周边客户之间建立了一个高效、友好、低成本、持续的连接通道,我们是提供平台是开放的,第三方商家都可以入驻。

  这个方案可以以居民的视角看,这是居民、物业公司,周边有家政、社区银行、药店等,对于商家之间周边有小区A、小区B、小区C,有大学、有写字楼,有职员,这个平台让商家和他们之间建立直接的通道,它挺像微信的,你在微信上开一个店,别人关注你了,你就把客户和你连接起来了。你在微信上开店,让别人关注你,它像一个相亲平台,别人相不中你你什么都做不了,我们现在做的更像一个试婚平台,只要商家开到我们这个社区,我会让商家和居民自动匹配,如果说居民说你提供的服务我不感兴趣,可以取消对你的关注,即使取消对你的关注,他收不到你的优惠信息的推送,但是他还可以看到你的优惠信息,还可以做交易,商家和客户之间有这样一个连接通道,第一时间把优惠、新产品、服务推送到需要的客户手中,可以做在线销售,商家和其周边用户之间,有一个高效、友好、低成本的连接通道,我们可以带领商家进社区,同时吸引商家进店,今天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商家很方便的把折扣券发送到居民手里。

  我们目标是构建良性的社区商业生态圈,不拼价值,不是淘宝,不是团购,基于CRM,低成本、友好、精准、持续营销,不同于微信。

  现在我们平台已经上线了,现在已经把交大周边的100、200个商家全部开起来了,在西安几百个社区我们会推,对于居民来说,手机可以做智能家居的控制终端,这是家里门口机,通过手机可以开门,家里的可视对讲有便民服务,这是家里的一个示意图,上面可以展示特价促销、餐饮、超市等,平板电脑也可以完成这样的功能,居民在家可以完成超市购物、避免排队,可以点餐,手机也可以做成一卡通,可以完成门禁刷卡、车库刷卡、周边商家的会员卡,基于手机这个虚拟会员卡,商家不需要自建会员系统,不需要自己发卡,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物业通知,右侧实际上是手机截面的截屏,我们可以享受物业的服务,用手机可以快速获取便民信息,比如说外卖、家电维修等,可以随时了解周边商家的优惠,可以看到商家提供的代金券、礼品券,可以分类去查看商家的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他们的代金券和促销信息,可以网上下单、线下消费,可以网上下单、到店自提,这个模式是比较灵活的,我们还开通了一个跳蚤市场,二手货交易一定要在社区内才有意义,因为对于二手货新旧程度理解大家是不一样的。

  对于物业来讲,物业公司可以管理业主信息,可以设置缴费提醒,可以远程服务业主,商家可以开店、展示产品,可以获取会员,可以做精准的营销。

  我们的二维码扫一下,大家就可以感受一下,基本上情况就是这样,具体大家可以下载一下我们的APP。

  唐斌:非常感谢刘博士!

  这两年不管是社区商业,还是我们的商业,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互联网、淘宝、天猫,这两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现在体验式购物,也受到电商的冲击,今天让刘总过来给大家讲一下互联网的思维。

  我们下来把赢商网给大家介绍。

  赢商网 为商业地产精英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李静:

  这是我们赢商网的一个PPT,我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以及我们的板块划分。

  大话2014年,我们希望把做商业的精英人士会聚到我们网站,我们策划做一个赢商网沙龙的活动,就是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大商之道,现在做到第四期,这一期主题就是社区商业崛起之路,离4.0时代还有多远,赢商网现在主要做的事情分两大块,第一就是解决开发商销售的问题,第二就是帮助商家寻找店面,业内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我们这里汲取到一些资源。

  现在有五大频道,举办各类行业的活动,融合了庞大的资源,我们核心访问用户是连锁品牌商家,以及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主要是开发商作为管理层和招商部门人员,还有品牌商的拓展人员,是我们赢商网访问量最大的用户,这是赢商网的流量,包括全球的排名,访问量现在超过130万,在所谓的商业地产的门户网站,我们排名第一,在ALEXA全球综合排名排到10700位,也是同行第一,我们现在注册企业用户有49100位,项目招商库有25300个,品牌选址库有将近3万了。

  这是以前我们做的活动,像有连锁业大会、住交会、餐饮业大会,万达年会三大合作媒体有央视、新浪,同时还有我们赢商网,这是赢商网五大频道,新闻频道每天更新新闻,包括行业内的一些政策、动向、数据报告、企业观察、拓展动态、案例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热点专题,每周不定期的时间内都有发布。

  另外就是商务频道,我们拥有最大的商务平台,我们是中国最大的品牌数据库,中国最大的项目数据库,包括招聘频道,这就是线上线下的招聘平台,如果要招商业地产类的人才,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需要求职也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下载频道,就是商业地产网上商学院,在这里有82000多份商业地产专业报告、涵盖市场调研、定位规划、建筑设计、营销推广等,如果是企业会员,可以在这里下载一些企业需要的资料。

  另外就是赢商论坛,这是供专业人才在这里交流的平台,如果注册到赢商网的用户,每天在这里可以发布自己想要了解、知道的信息,小道消息都可以在这里发布,可以供大家流传和讨论。

  再就是赢商家族,我们打造多位一体服务体系,主要有赢商通、官方微博、决策参考、手机客户端、赢商周刊。

  唐斌:下来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社区商业,实际上前一段时间本身想做一个社区商业的数据统计,现在这个数据正在统计,以后我们这个东西做出来会发给大家,西安社区商业总量非常大,大概有1000多万方,这么大的一个体量,从沿海一线城市看,社区商业不管招商、运营,还是产品设计,包括政府对这一块的重视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今天围绕这个话题,大家结合自己的一些项目,可以聊一下,包括你们心中的一些困扰,以及未来的展望。    

  蔺萌飞:万科积极做社区配套商业

  蔺萌飞:与大多数住宅开发商遇到的情况类似,大多数地块都配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用地指标,我们全国的商用指标加起来是非常巨大的,如何结合住宅业务开发这项指标,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之前我们集团对商用指标提出三种产品系列,一个是万科广场,就是购物中心,目前北京和深圳已经各有一个购物中心开业;二是社区商业,包括区域性或社区型的购物中心,临街底商形式的商业配套,三是写字楼。针对社区商业而言,我们的出发点还是希望为业主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也就是说我们不希望只是卖房子,而是能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目前的社区商业,我个人总体有两个感觉,一是,我不知道其他同行有没有同感,目前土地商业用地指标,我个人感觉多数超越了自己社区承受的范围,比如有的项目对外辐射能力较弱,更多是需要本社区的业主消费,但是人均的商业面积接近2个平方米。第二个问题就是招商上的困难,社区商业是高度依赖于入住率的,通常入住率是逐步、分批提升的,那么在第一批入住时招满或者达到一定的招商比例,这个显然在短期内很困难。据我们调查了解,社区商业基本上经营高度依赖于自己的社区,以及周边的入住率,以北郊为例,凤城五路往南,入住率、开业率比较高,凤城五路往北,入住率就比较低。

  最后我介绍一下,基本上我们立足于社区配套,基本的生活便利。很多社区里面会配套30个左右的业态,包括便利店、美发店、干洗店、餐饮等,我们初步将之规划为邻里中心或者邻里家的产品线等,这种业态的特点,就是承租能力也比较低,所以认为社区商业的属性,大家不能过分的把它作为一个资产,去追求它的收益,可能更多的要从满足业主需求的角度来看待它。  

  唐斌:我们赢商第13期周刊里有一段话,就是社区商业作为商业形态,商业服务人口一般在5万以上,服务半径应该在五公里以内,政府一般决定总规模要控制在3万平米以内,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已经成为居民综合消费的一个很大的载体,实际上购物中心不是他们最大的载体,他们基本上在欧美国家,人均商业面积是1.5到1.8平方米左右,刚才听到说用地指标比较超,这两年政府在用地指标上不断的在加大,西安大概有1000多的体量,这个数字非常的庞大。

  比如说曲江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入住率很低,商业配套有,但是商家是要赚钱的,我前一段时间跟松茂的老总聊天,他说我今年可以不开店,把现有的店做到更好,哪怕购物中心给我再好的条件,我也不开,因为大环境不好,这就造成了招商相对困难,他说一定要购物中心熟了以后,赚钱了以后再开。 

  唐斌:下面有请紫薇的张总,紫薇一直没有做大的购物中心,张总,您把你们这些年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张涛:综合体大爆发将成为众多开发商面临的一大难题

  张涛:感谢赢商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说哪算哪,不代表公司,只代表个人的意见,结合刘博士这个话题,社区商业、电商,现在总流行的综合体,这是三种业态或者形式,这三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中国在过去十年左右,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发展,在万达这家公司的带领下,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发展速度快会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政府的盲目性,由于这种业态新兴阶段,对一个区域的带动,税收、商业氛围的形成都非常有帮助,这个时候政府的追求就会膨胀,以致于以前跟一些政府官员聊,提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荒郊野外就不能做商业吗?其实商业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货,不是钱,是人,没有人的地方就没有商业。

  由于万达这种城市综合体模式,这个方式在政府的思想里面发生了变化,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现在很多开发商都在做综合体,我认为综合体永远都可以做,但是有一个非常缜密的体系选择在哪做,不是是个开发商,是个项目就可以做综合体,综合体的泛滥将成为中国的一次灾难。

  现在综合体还存在一个问题,综合体同质性非常强,无非是在商家的开发团队或者决策机制里面,觉得我喜欢这家,不喜欢那家,我们接触很多商家的开发团队,实际上商家的开发团队有自己所谓的选址标准,但是实际执行中感性的成分多一些,我跟这个场子的招商人沟通更好,条件符合我,那边也符合,但是我认为沟通能力差一些,在条件方面表现的更弱一些,这样一来如果是遍地开花都是同质性的综合体的现象,这就很可怕了。

  我们把话题转向第二个概念就是电商,电商对实体商业冲击是非常非常之大的,在这么大的冲击下,电商现在唯一没有涉及还没有打通的一个领域,就是体验项目,这个是电商无法进入进去的,以后能不能我们不知道,靠刘博士这样专业人士给我们预测出来,王健林提到要去服装,提高体验式项目,体验项目有多少,是不是可以无穷大的挖掘出来,如果说综合体全部都做成体验式的东西,我花大价钱做热带雨林、滑雪道,是不是可以做到呢?开发商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公益,电商对实体冲击的状态下,我认为社区商业是有机会的。

  我们跟万科都一样,我们以前做住宅,这些东西是配套,为了让我的住宅溢价,而不是让商业产生利润,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些案例,社区商业为住宅溢价做贡献,同时住宅为商业贡献消费市场,这两者之间是可以找到平衡点的,这里就和你的招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社区规划能力、宣传、包装等有关系,我们田园都市大家都知道,当年号称西北第一大盘,商业并不怎么样,田园都市从20块钱的租金,现在过去了7、8年的时间,最好的地方已经有200、300的租金,这个过程是相互促进的过程,田园都市是我做的,我当时看到一个业主搬进来7天,又搬走,对于一个人搬家是很困难的事情,吃没地吃,买没地买,我们开始做招商,我们免物业费,贴租金帮忙做宣传,开始有一些商家感兴趣,首先把餐饮做起来,然后又开始做零售,确实有很多东西不是想象的,我们当时都认为素心铭很好,但是后来不是很好。

  刚才讲了电商对综合体的冲击,社区商业为什么有机会呢?因为社区商业有一个词,是可以替代电商的,就是方便,这个概念好像很微观,但是大家仔细想想,为什么选择电商,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冲击在哪里?我认为最多、最主要是价格便宜,服务上门这个概念,但是我说一个很小的概念,买一包烟、买个饮料,大多数人会下楼一买就可以了,方便性将会冲击电商,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当然幅度有多大、面积有多大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说体验式的消费,餐饮业,电商无法冲击,以后综合体还会存在,但是不会像现在这么盲目扩张了,通过市场、政策都会调整,综合体规模还会更大,它成为老百姓重大节点去的。

  唐斌:紫薇有没有类似万科,提出邻里中心的概念。 

  张涛:去年一年我们在研究这些东西,我们认为邻里中心的概念,我们这个部门正在向公司推荐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堂很多,实际上是做小、做分,不是做合,它中间的机会非常多,我们看过苏州工业园的邻里中心,它们生鲜超市是分开的,除了规划好,卖场布置要求好以外,我认为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有价格控制,每个摊位上会有苏州这两天这个物品的平均价格,实际上是对商家的价格控制,做的这么细致的时候,这个生鲜超市确实生意非常好,老百姓都愿意去。

  讲到邻里中心,我们就可以跟住宅类的开发商谈到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开发商很简单,住宅商铺的成本甚至没有住宅高,就是小商铺成本没有住宅高,价格是住宅的两倍,基本上开发商围一圈底商,由于现在高层越来越多,底商的结构上的伤害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底商会越来越少。

  我们在北京看到一个项目,这个开发商就很聪明,他们是大商家起家然后转行做商业,它在这个项目项目上斜角上切掉一部分,住宅可以不收一分钱,挣回来的钱全部砸到商业里面,追求的是单项的利润。他们持有一条街,大概在10万的样子,住宅本身还有利润,把住宅利润放到这一条街里,给这条街里面留了招商管理成本,住宅仍然赚钱,是典型的持有地产,这个时候再看这个项目的时候,由于这一圈底商的去掉,住宅品质、绿化水平都非常高,整体的住宅溢价又出来了,围了一圈底商,因为商家经营的影响,对楼上用户还是有影响的。

  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关系很值得思考,今天也有很多开发商,这个话题大家可以共享,有机会大家可以多聊一下。

  另外我想谈一下指标的问题,商业地产指标里,我们一直在谈这个指标,根据我们所调研的日本目前是全球人均商业面积最高的地方,大概在2.2到2.5,欧美基本上是从1.2到1.8,我个人认为,紫薇不算一个大企业,我认为在商业地产,社区商业这个概念里面,我个人认为应该在人均0.8到1之间,得把周边项目的面积和人均都算进来,重新做计算,这个指标猛的看没有参考价值,实际上我们做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它有非常高的价值。

  最后再讲一点,从大环境角度来说,刚才唐总提到,跟松茂的孙总聊天,我们这两年接触的大多数商家也都是很保守,不像前些年觉得大环境好,敢去养,现在他们都很保守,这个时候我们的政府规划部门、土地部门还有些膨胀,比如说我们有一个项目,明明是一个荒郊野外,明明旁边有一块地被奥特莱斯拿了,从我的角度看,我要看我们的项目利润,我们说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十步是先烈,如果我这个房子盖出来没有人要,我做这么大的商铺干什么,这就是商家、大环境、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紫薇现在持有了十几万方,都是被迫持有,我们的角度是能卖都卖,最后因为商业面积大,就得出条内街,我们只有做大客户,像国美、民生、人人乐,他们的消化体量大。  

  唐斌:刚才提到两点,一个是政府盲目性,前一段时间我们去商务局,商务局说西安城市网点布局,强制性的商业指标很多,他们不是太接地气,前一段时间我们又做了一个灞桥区,灞桥区纺织城、东郊,让我们给他们做网点规划,现在开发商很多小区已经竣工了,但是没有商业,商业配套、形象很难看,政府出资、出力,政府会给一些政策,把商家招过去,这个也是比较难的,如果政府把这个事情做的比较前面的话,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是比较好的。

  谈到社区商业往小做,前一段时间,我们提到社区商业要碎片化,现在是往邻里中心的概念发展,碎片化带来的就是多元化。

  刘总现在推的社区电商,前年刘总把这个东西提出来,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这个东西会很慢,微信出来以后,我去年9月份介入了这个事情,也参与了这个事,我现在接触的开发商他们都有这个自发的意识,不是我们去推动,非常感谢张总!

  去年我跟天朗接触的比较频繁,不管是从省外的项目,还是省内的项目,现在自持了很多的社区商业,我想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

  周雅风:社区商业 让系统生活服务提供商

  周雅风:从我们来说的话,跟紫薇、跟万科,从社区商业地产这一说没有办法比,他们体量很大,我们这边就很少了,我们从今年来说,集团性的战略做了决定,就是社区文化集,这个是作为我们的重点打造的,另外一个就是城市名片集,像我们无锡的项目,还有一个是汉城湖的项目,还有一个是长安的项目,自己社区文化集来说,在3、4年前,我们曾经提到过就是系统生活服务提供商,也是跟万科是一样的,就是我们给业主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便利,让我们社区的住宅去增值,刚才听到张总提到了便利,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关键点。

  现在我们从业态的划分上,万科那边有五菜一汤、五菜一汤的说法,我们这边会有十菜一汤,从业态划分,给业主提供最基础的,不管从精神、教育、医疗、从社会配套方面,我们给业主提供服务,把最基础的业态先定下来,我们肯定要去寻找一些具有质量、具有品牌的去入驻,我们作为社区商业来说,我们还是一个小孩,才刚刚起步,要多多向万科和紫薇学习,今天我有幸可以参加这个沙龙会,也非常开心,很高兴认识大家,以后欢迎大家到我们公司来作客,同时希望大家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大家更多的交流,我希望更多的听取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当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商家到我们公司洽谈合作上的事情,现在最难的就是招商,一说招商,我们做的广告,做的宣传都很厉害,商家打过来电话都是什么面馆、菜馆,我们要往高端的拔,同时我们也会跟赢商网进行合作,建立起商家和我们的合作关系。谢谢大家!  

  唐总:前两年我们谈商业谈的最多的,就是菜市场,中登的张总谈到菜市场的问题,跟区上也讲了,一个菜市场老百姓都买的不得了,你们非要搞高端,最后弄了一个菜市场,对他的销售拉动是非常大的,之前业主要买菜要跑到很远,现在就到中登买菜。非常感谢周总,刚才提到跟我们赢商网合作,天朗一直跟赢商网在合作。

  下面有请地铁置业的沈总谈一下。 

  沈薇:地铁商业与社区商业

  沈薇:我是西安地铁公司,地铁置业是我们的一个合作开发商,在地铁沿线出入口周边,会有开发用地和地铁建设用地,做一些基本的上盖物业,现在龙首源那一站有一个钢架结构,我们分析了地铁客流,主要以随机消费为主,我们定位上也是以方便、快捷的业态为主,当时北大街做了一些餐饮,然后做了联通、移动的缴费店、蛋糕店,经过运营看,餐饮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龙首源招的是必胜客和肯德基这些有知名度的企业,我一直关注社区,我觉得地铁商业和社区商业有非常类似的点,因为我们都是在一些十字路口的出站口,在这些出站口的周围是有很多社区的,我们也是想利用这方面的资源,我们的用地面积不是很大,出入口的面积能给我们用的,能盖起来的就是几百平方米,就是几千平方米,最大的就是万寿路那个,做购物中心都不太可能,我们还是考虑便民商业为主,我们招商定位上也是这样定的,大一点我自己更倾向于做一些好的体验式的品牌,比如说像儿童娱乐、培训,还有KTV,可以是小型的。

  当时我看过一个案例,有一个城市招商特别困难,招商经理通过几个月的考察,找当地最有名的小吃,和最有名的业态,把它引进到这个项目,然后这个项目就非常火,我总结就是接地气。

  唐斌:地铁现在面积是多大的?

  沈薇:一千到两千比较集中,我们主要在出站口,规划用地就只能这么大,我们只能做一些小型便民的业态为主。

  唐斌:从地铁角度,你们的招商压力实际上是最小的,只不过是把价值放到最大化,这是你们要解决的问题。

  张涛:我跟地铁也接触过,他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整个政府在大规划逻辑里面,地铁是地铁,和所有开发商不粘,现在是地铁商业发展的初期,地铁一、两条线没有意义,只有形成网络之后才有价值,只有到最后形成网络之后,地铁在自己的布局结构中,自己拿地铁口的地,才可能做大商业,做我们说的上盖物业,现在都在老城区改造状态,现在只能从站台里面抠一点。  

  沈薇:我们前期还是以一些小商业为主,分散式的,我们现在在地铁一些沿线,有一些便民的菜市场,从销售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这个是方便一些乘客,让他们觉得乘坐地铁更方便,我们的客流量比过去预计的还要更高,我们如何依据这些客流创造一些商业机会,在物业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会考虑周边的储备用地,比如说物流、包裹,我们不是以一个点为主,我们可能是立体式的一个开发模式,我对O2O是比较感兴趣的,我们也一直研究怎么样把这80万客流利用起来,因为他们每天都会在这个密闭的空间经过,你投放手机广告,给他们发放一些商业广告,是非常方便的,我们要考虑到人流。

  商业的话,我们尽量规划的更多一些,像三号线,我们整体规划,零零星星加起来在8、9万以上了,临潼线轻轨周边会拿到比较大的商业用地,前期是先做好规划,最早是没有商贸部,在商业前期规划方面做的不是很充足,我们会在一号线和其他号线进行一个改变。

  唐斌:我们去年做了一档电视栏目,就是《都市好掌柜》,很多人报名,报名的这些人有一些项目,最后他们说商家想着在里面卖饺子、卖蔬菜、卖羊肉,觉得这是老百姓自己想出来的,一些外地的项目已经这么做了,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地铁的专题,地铁未来的空间应该非常大,香港很多好一点的综合体,一定在地铁的出口处或者换乘处。

  沈薇:地铁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地铁商业不是说地铁商业自己开发的企业,更关注的是一个城市的商业连接。

  唐斌:下面有请一下商家代表,每一天便利店的王总,跟大家分享一下。 

  王宏刚:商业地产是一个全业态的生态圈 要做到面面俱到

  王宏刚:我想到第一个问题,就是体量的问题,我接触很多商业业态和规模不相符,我昨天接触一个小区只有2000户,商业业态有3万方,招商非常困难,这个项目后期招商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另外一个,招商同质化非常严重,希望开发商这一块,在前期运作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第二个,现在开发商为了资金的回笼,一些小的开发商把商铺都卖掉,业主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导致商业业态组合没有到位,谁给钱都会租,招到的品质就有影响。

  便利店本身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有个很典型的代表,我开在小区门口的第一家,中间隔了两家,第四家也是一个便利店,我的销售是它的三倍,我们要做社区商业一定要守住小区门口,或者出入口,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大家对便利店的承租能力不是太了解,目前我们的承租能力在整个行业里还是比较高的,单平米的租金,目前每一天开的便利店,单平米的租金最高已经达到800块,每个月的租金最高是4万,所以说它的承租能力很强,这种就要求它有足够大的客流、固定客,这样我的销售就可以支撑,便利店辐射范围大概在300米以内。

  刚才刘总说到电子商务,实际上便利店现在更多的并不是零售,零售只是我最基础的东西,现在就每一天来讲,有电话缴费,我们有24小时免费送货上门,这些我们都在做,现在我们和银行合作,想引进ATM机,我们和便民驿站也在接触,包括现在有一些票务的销售,现在我们也在做。  

  唐斌:用户管理怎么做呢?

  王宏刚:顾客要缴费就可以来店里,店里电脑上就有缴费系统,我们可以增加的内容非常多,这个就像电脑的扩展槽一样,甚至我们可以把周边的商家整合,这些都不是问题,整合能力非常强。

  现在大家招商优先考虑的主力商家,从我的角度来讲,商业整个是一个生态圈,不光有大的商业,也需要小的,这才是一个比较合理、良性的生态圈,便利店可以作为一个配套优先入驻,以前社区商业第一个入驻的一般都是烟酒店,现在便利店很快,从去年开始,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烟酒店的发展几乎已经停止,发展的很慢,但是便利店的上升速度非常快。真正烟草公司提供的利润很低,我们统计毛利润只有11%,但是便利店的毛利润,对于我们每一天来说,毛利润大概在25%左右,对于我们来讲,很多顾客并不是对价格敏感,他对便利性要求非常高,对购物环境要求也非常高,他觉得形象做的很好,我进去购物很舒服,我们做到一些综合体底下,比如说旁边有娱乐的地方,他们晚上消费完了以后,想吃熟食的话,我们便利店都有,楼上住户不限金额,不限时间,打电话就可以送货,员工送货的时候,顾客门口有垃圾,帮顾客要把垃圾扔掉,对于我们来说,社区的服务发展空间也很大,因为它对位置的要求可能会更高一些。 

  唐斌:刘总,从商家角度,便利店和这个平台结合,是不是切合度更高呢? 

  刘洪涛:我去年跟你们老总沟通过。

  唐斌:你们一年能开多少家店。 

  王宏刚:今年在西安的拓展计划大概在200家。

  张涛:对于你们来说,你们有一个单店成本和大成本的关系问题,如果想满足24小时营业、送货上门,不限价送货上门,这个运营成本会很高。

  王宏刚:我们每个店人员成本大概在1万到1.2万之间,晚上送货,每个班是两个人,增长成本并不多。 

  唐斌:可以送得过来吗?如果量非常大的情况下。

  王宏刚:现在量还不是很大,我辐射范围不会很大,顶多一个社区。作为我们来讲,实际上我们选址的时候会倒推,这个地方预估产生的销售,比如说5000、6000,我们会考虑成本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今年开店压力更大,我们更多的希望和综合体、开发商、地铁合作,现在我们合作有天朗,在七色镇我们开了一家店。

  每一天大部分店面是加盟的,但是所有的经营管理全部是我们做,加盟商是投资人。

  饮料、小食品占比在60%以上,但是地铁上不能吃、不能喝,这个很受限制,地铁这一块合作空间还很大。在社区的话我们要守在出入口的第一家,现在还存在一个问题,很多开发商对我们的用电量估计不足,我们一个用电量要达到30千瓦。

  张涛:开发商都是拿规范套,设计阶段是拿着书本套,并不了解商家的问题。

  梁军:假如现在电商平台出来了,就拿刘总这个平台出来了,我们面向所有的业主服务,我要求便利店在这个平台上开你的网店,做在线定单和支付,刚开始可能是免费,可能在我发展到一定的情况下,我可能面向所有的商户,要进我这个平台我就要收费,现在有一个临界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达到什么条件,你愿意花钱进我这个平台,第二个,在什么情况下,你可以放弃所谓的在社区主入口拿临街一号店,因为我这个平台出来,无所谓一号店,只要店存在,客户已经养成线上支付的习惯了,作为商家来说,您怎么卡这个比例的问题呢?

  王宏刚:第一个问题,就是临界点的问题,我们只要有盈利,比如说咱们这个平台会给我带来一个很大的销量,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们都愿意付费。  

  唐斌:前一段时间我问了几家,刘总的运营模式里面,比如说天朗自身的电商平台,在这个上面要开一个店,现在一般是3到5,万达前一段时间出来也是这样测算的,但是这个东西你很强,你可以要的更多。

  张涛:还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王总战略设计里面,真的想从零售业里面挣毛利,还是要布局大系统,西安最早的海星卖系统这个事情,思路失败了,主要是做了一些虚假的账目,真正我个人理解的便利店,大面积开店,只要保本甚至微亏都可以接受,一定会在收购过程中实现它的利益,它跟电商的结合度,就要看它布局速度的问题。

  王宏刚:我们第一希望有足够的布局,希望这个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希望卖掉。 

  唐斌:下来有请中登徐总,你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中登在社区商业,以及你们未来社区商业的情况。

   徐子杨:我相对年轻,各位都是我的老师,这一块我接触的不是特别多,今天来感谢赢商网提供这个平台,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跟大家探讨社区商业的知识,我主要倾向于学习。 

  郭治:我过去一直做批发市场,我去年从转过来,我说实话,我首先没有参加过这种沙龙,当时唐总跟我聊的时候,我积极的说能不能让我来参加一下,我想过来学习探讨,我觉得这个氛围很好,对于今天聊天的沙龙主题,我也说一说我自己的理解。

  对于我来说,我刚开始在城东康复路做了十年,到现在为止我为什么转过来,重新入职到现在的业态呢?其实我看到它广阔的前景,作为像这种批发市场的业态,现在受电商的冲击力非常大,尤其是康复路主打的销售就是服装,但是服装,恰恰是电商冲击最强的,电商唯一不能插入的就是体验,作为我来说,我觉得商业综合体是以后城市发展的必要趋势,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壁垒,在哪里呢?中国的跟风,做商业的人、商家就这么多,因为他是受客户的多少影响的,包括我在康复路待了十年,一个商场死,另一个商场才会火,一个商场不死,另外一个新商场很难火起来,现在城市综合体弊端,就是现在商家就这么多,它辐射面会很广,周边没有好一点的,大一点的,比如说立丰、凯德,它周边辐射很大。

  我反过来说,如果说在金花路或者在华清路、胡家庙,也有一个立丰一样的,立丰的销售量最起码减少35%,我那天看了赢商网上的2014年全国综合体开店的情况,2015年全国竣工的城市综合体有4000家,综合体以后影响的范围会越来越小,不管是开发商也好,也会慢慢感觉到这个情况,肯定也会慢慢把大面积商业综合体,转为做适合社区的商业配套,这是我对社区商业的理解。

  社区商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像刚才张总说的就是便利,现在很多人工作忙,没有时间动,晚上吃完饭下楼转转,转的时候就把这些商业转了,如果体量过大,也没有精力去转,这是我个人一些小的想法,感谢各位的倾听。

  唐斌:郭总之前做批发市场,去年做好掌柜的几个评委,他们就说盖了7万平米的项目,原来康复路的客户都抢着要,去年一竣工一开业,立马就感觉状态特别不好,7万平米为什么不搞一些餐饮呢?他说来不及,现在招商能招进来,但是商户养起来就非常难,前一段时间我大概去逛了一下,以前康复路是一铺难求,现在你要说服商家,我们实际上在很多论坛场合都谈到,中国的品牌商家只有那么多,包括现在西安市同质化情况也比较严重,如果再放眼到全国各个购物中心,餐饮的业态是不一样的,餐饮本土化的东西会更多一些,因为吃的习惯不一样,再一个体验的东西也不一样,单从服装这个品牌,国内能叫得上牌子的只有那么多,欧洲一个国家,包括意大利、法国这些国家,他们的牌子是非常多的,从单均人口拥有品牌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再加上中国这些年原创性比较差,这也是我们招商困难的原因。

  李漳泉:大家好!今天确实是第一次参加咱们这样的沙龙活动,感觉氛围很好,非常感谢唐总和赢商网,我先简单讲一下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全名是陕西汇聚商业投资公司,我们主要是做商业地产这一块,目前有一个项目在土门,原来一个街心公园要改造成一个商业广场。

  围绕咱们今天的社区商业,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刘总提到了通过网络聚焦咱们的线上和线下的衔接,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的感受和分享。线下和线上衔接,我之前对线上也有观察和揣摩过,这无非在于同质化泛滥的一个阶段,才会出现这样一个差异化,线上可以崛起,主要是可以提供非常便宜、非常实惠的商品。

  咱们社区更凸显线上没有办法实现的,就是体验,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不人性的地方,比如说跟商家沟通要什么货,送什么货,或者陪送完之后,我的货品是一个什么情况,不满意要退货的话,这些手续麻不麻烦,人最怕就是麻烦,人的惰性就是怕麻烦,针对这一点,有很多可以凸显的差异化,人们就会更多的选择这一块。

  比如说,我们在做商业当中,目前为了规避掉一些同质化的竞争,我们会增加一些餐饮、影院、美发沙龙等等这一块的比重,还有在社区开一些内街,但是招商过来都是比较低端的,针对这一点,我自己有一个建议或者想法,虽然他们品牌低端或者不知名,但是能够符合咱们业主和客户的基本需求,而这个低端是完全可以重新整合的,比如说我们建餐饮或者小吃一条街,商家完全可以按照摊位的形式,可以实行统一收银,很多小区的门卡可以升级,可以做成会员制的,在一定层次上,经过自己包装过的这些,不管是面馆还是快餐,他们的环境感觉都是可以升级的,业主会更加喜欢,因为人还是喜欢享受好的东西,这一块我有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想法。

  另外一个,就是能够在服务上做到极致,我们想做商场,想把商业地产做好,要更多的考虑人的需求,不会泛滥的放一些我们招进来的品牌商,我们可以获得前期多大的利润,而是更多的考虑我们后期能不能把这个商场做活,能不能满足来到我们这个商场客户的需求,我们在业态、资源整合上都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这往往又跟短期阶段的资金回笼和利润产生冲突,我们的想法是,能够在大数据形式下,将后面的比重尽量扩大,我们将前面的利润可以先压小,或者能够把控到一个基本的平衡点,但是这个平衡点又是非常困难的,这个就取决于我们相互的资源能不能配合和组合。

  我觉得今天我来的时候,我有问过今天沙龙参会的都有哪些人士,我觉得特别在西北这一块,相对于沿海地区正在崛起,不管是地产还是品牌,还是商业,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

  我是做策划的,我思路比较会跳跃性,我突然想到说,前面讲到目前线上没有办法做到体验式,其实这种是有的,在美国已经有类似的网站,它那种体验式是如何呢?比如说咱们现在去商场,试完一双鞋,把货号一照然后到网上买,美国一家网站,把人体的数据会扫描下来,你在网上点出来以后,就会看到穿上以后合不合身,目前中国这一块跟不上,但是后面会做到。

  另外,最近有一款,昨天晚上新闻说,在美国开一场科技方面的发布会,日本发明了一个电脑,现在科技是可以通过这个平板上,你打开一个网页,或者你在挑选一款商品的时候,我们选的这款皮包,直接我的手摸上去,就可以摸出质感,所以现在是有这种途径的。

  GOOGLE有出一款眼镜,我之前上学的时候是搞科技的,所以对这方面的现象比较关注,有一种眼镜可以通过扫描完以后,我们戴上以后,就可以在屏幕上立体操作,这是高科技的渗入,对咱们的行业会有挤压,咱们更早的了解这些,可以更好的把咱们的优势发扬出来。

   唐斌:现在科技的发达,电商两年之后是什么样,三年之后是什么样,真的说不出来,科技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真的很彻底。  

  朱晓林:我个人更多的会站在一个商家的角度考虑需求,我既然选择自己开发,我会知道商家需要什么样的标准,现在更多的开发商,是要加大自己的利润然后盖商业,但是不知道商业是不是符合商家的需求,所有的服装并不会因为网上的冲击,停止它每年的开店情况,以前一个单店一个月可以挣20万,现在可能100米就要开一家店,三个店一共才会挣20万,七匹狼双十一做了1.2亿,但是它把产品区分了,全部都是过季的,或者是去年遗留的,把它设置为一个下水道,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实体店关掉,网上的店不产生利润,开发商也好,品牌商也好,你要招我,我也要做市场调查,现在服装的利润相对来说高一点,毛利润可以达到45%,还有更高的,也可以掏得起租金,我单平方一个月租到1300,我投入那么多钱,我开店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要考虑清楚,是要广告效应,还是我做我的布局,最后让别人一收,这个是有区别的。

  我们是从做零售转过来的,我们拿的所有项目都是必须在成熟商圈去做改造和升级,因为我们做零售不可以缺人。

  王宏刚:你跟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有一些店是亏损的,我们看到这个店两年、三年还是亏损的,来安意境那个店是亏损的,但是南二环和唐延路可以看到这个店,是对形象的一个宣传,有足够的影响力,我们最高租金是在800块钱,在西安市超过这个租金的只有钟楼和小寨了。 

  唐斌:现在我们就可以理解西安的东大街,类似劲霸这样的服装品牌,从销售业绩来说是算不过账的,它更多考虑的是宣传作用。

  张涛:是好多条线促成选这的,也许是利润,也许是形象,也许是需求。

  朱晓林:现在这些店是等着总部有一天来收它。我主要是做零售,中国现在有多少个奥莱大家都知道,奥莱本身是一个名品折扣,现在中国打着奥特莱斯圈地的有多少,首先我要看品牌,品牌定位决定是否是奥特莱斯,奥特莱斯都是最高端的品牌,最基本的是LV,我们是实打实的拿现钱去进货,每一件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所有世界奢侈品牌掌握在四个犹太人手上,我们是跟他们合作,目前规划有38个品牌,从LV,然后到美洲中欧的品牌,我们体量是3000到8000平米,把品牌集合在一个店里面卖,而不是一个品牌一个单店,我要在西安开一家店我绝对不会在高新或者高端的区域,还是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我这个东西我相信西安不会有人有的,不会有人拿到。

  蔺萌飞:关于奥莱这个话题,一般奥莱是在城乡结合部,对这个行业我不太了解,个人觉得比如LV新品在一线城市上完,明年才会到二线城市,过季的产品可能在北京、上海的奥莱就消化掉了,二线城市就拿不到需要的货,我觉得很多二线城市就做不成奥莱。

  朱晓林:我是结合两个单店体量很大,我在这卖的时候我是新品,因为我是欧洲的货,你去年的冬季,你中国形象店还没有上,我这边就是7.5折或者几折,相当于我们自己捂盘,设立了一个店的品牌,在里面你看衣服的品牌你才知道是什么牌子。

  张涛:这个是利用供货渠道的优势,柔和奥莱的特点和买手店的特点。

  朱晓林:我从亚洲总代、香港总代手里拿它的区域总代,它要保证我们的货源。

  张涛:你要是跟着总代走,你就没有优势了。

  朱晓林:只是从他手上过货,相当于今年有多少货,这是明的。

  蔺萌飞:你们在西安选择的话,会考虑在哪里?

  朱晓林:我们会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

  张涛:成都奥莱销售量还很好,好像是奥莱里面的第三名。

  贺莹:我年龄比较轻,过来就是听听大家的意见,我这边也不敢说自己有什么经验,或者代表公司怎么样,只能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希望给各位传达的信息是,因为现在电商的崛起,总的来说除了服装领域,对电器影响是比较大的,像去年苏宁、国美、京东一直在打,所以我们这边也是寻找变通的方法,怎么样电商拼命扑的情况,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我们这边想表达的信息,就是我们自己也调整我们的战略,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做社区店的计划,以及初期的一些计划,开店这个东西是商家和业主互相选择的过程,我们想表达的意愿是,我们可以接受几百平米的店,里面展示什么样的货,针对什么样的消费人群,我们会根据后期的物流、体验来确定,如果各位地产商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下跟我们接触,我们也会根据大家对某一个小区你们对商业的地位,及时的调整我们的计划。

  唐斌:社区商业,现在你们这边有成熟的案例吗?

  贺莹:现在这个真的没有,说起来大家都比较了解,国美也做线上。

  沈薇:比如国美做社区店,你们的优势是什么呢?

  贺莹:我不太能代表公司发言,我们这边能感受到的,就是我们现在跟网络上比较缺乏优势,是因为在速度上面,实际上我们送到以后,我们后期维护做的比他们好,而且电器这个东西不像衣服,我不喜欢就不穿了,电器这个东西一般拉回家,一般不会坏,谁会扔啊?我们售后服务做的比较好,另外我们的优势就是体验。

  唐斌:今年你们几百平米的店有开店计划吗?

  贺莹:有计划。

  唐斌:计划是多少数?

  贺莹:个位数,我们更希望的加强我们的体验性。

  王宏刚:在线上买这个东西,对性能不太了解。

  张涛:我们有一个客户是赛格电脑城,他们给我们提出一个想法,他们要在各社区展开社区店,是一种服务的延展,并不指望带来更大的销售额,他们这个行业服务里面可以赚很多钱,维修、甚至升级换代,假如说你这笔记本坏了,不用去赛格找商家,你往我店里一放,我的人会诊断,这个是解决最后半公里、一公里的问题,这还是方便性问题。

  这个猛一听很简单,其实仔细想里面蕴含的内涵很深的,这是实体商家和电商博弈的过程。

  朱晓林:现在服装实体店里面的东西,有的在网上是没有的。

  裴强:我们服务首创置业一家公司,今年刚过年以后才开始做商业招商,做首创目前两万平米的底商招商,今天过来想认识一些品牌商家,希望跟各位前辈交流一下。

  唐斌:这两个月的感受是什么呢?

  裴强:我觉得招商挺困难的,能不能搞的像看楼直通车一样,成交一单给你提多少钱。

  唐斌:后期的延续服务我们可以做,但是你谈的那个不可能做,凤城十二路那个地方入住率不高,但是从产品本身来说,北郊从凤城一路是长出来的,现在从凤城六路到凤城十二路,因为没有人,相对入住率比较低,你努力开都开不起来,比如说拿离你们不远的地,未来有几个大的购物中心,一个是王府井,一个是龙之梦,那一带相对体量都比较大,不管是社区商业,还包括我们所说的购物中心,你说搞那种看楼直通车,今天我们总共邀请了二十、三十人,苏宁特别想来,他想把他们电商的东西,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从住宅转到商业地产,有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合作是可以进行的。

  蔺萌飞:我觉得是对商家开店选址的规则不尊重、不了解。

  王宏刚:长安国际的国贸春天那个项目,想做起来的话压力真的很大。

  张涛:你这个意识是典型住宅的渠道做商业的,因为商家和住宅的客群是不一样的。

  裴强:我们有两万平米,现在有一万平米已经卖掉了,有一万平米实在卖不动了,我们后期还有30万的商业体量。

  唐斌:现在是为了解决卖,而不是真的想解决招商的问题,这两者之间是错位的。

  裴强:按照住宅的思路讲,招这些品牌商可能不是看我这一个项目,可能看北郊七、八个项目,不适合我的话,可能适合别人家。

  唐斌:我们可以给你带品牌商家过去。

  朱晓林:品牌商家还是要考虑地段。

  张涛:我们做住宅销售的时候,我以前是住宅销售的营销副总监,我跟我们总监掐过一次,我说你做的事情是哄买家,你做的事情是卖家比买家精的情况,我做的事情是买家比卖家精的情况。

  王宏刚:在我去咱们那个项目之前,我当时通过各种信息了解,这个地方我们是可以做的,有些地方压根就不用去。

  蔺萌飞:我之前也做过开发的,你那个地方怎么样,职业的开发经理人都很清楚,他要找你的时候,说他想在你这开,他不找你的时候,你要很关注他关注的问题。

  张涛:我们在五、六年前,跟大商家合作都是定制的模式,龙腾店之后,我们跟大商家合作都是定制的,定制是做商业地产中的各个尴尬之面,做住宅的开发商商业能力不够,真正商业能力足够的时候,可以对大家的需求都了解,可以设计出他来找你的项目,但是现在不够,就是你想要什么,我给你盖什么,但是往往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盈利指标达不到,而且你几乎转型的机会都没有,比如说我给人人乐定制的,我除非可以转给华润或者永辉,定制不是最后的情况。

  朱晓林:屈臣氏选铺的时候有严谨的标准,而且这些品牌都是通的。

  王宏刚:我现在和大的小的商家都有接触,比如说跟屈臣氏、国美、服装都有接触,现在这一块有一个500平米的商铺,做我也大了,做它也大了,咱们就一起做。

  董群亮:我在太奥广场这边,我从业时间比较短,我的感觉就是,现在遇到比较痛苦的问题就是,感觉很多开发商住宅转到商业是被迫的,又存在着短期行为,定位不准确,体现出来了它的经营思路经常变,跟我们所谓专业做招商运营就有很大的磨擦。

  蔺萌飞:除非你是华润、国美这样的主力店,那是没办法的,除非开发商碰壁,你去改变开发商是很困难的。

  董群亮:开发商做商业是为了提高我的住宅的溢价能力,正是因为这种短期行为,造成了火半年,然后商铺都撤了,等于说死完了,再做下去就比较尴尬。

  张涛:开发商算的账比你这个账大得多,你一定是为它服务的,你一定是为它牺牲的,如果开发商意识不转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

  唐斌:我们刚才聊商业地产比较多,咱们现在聊一下真正的电商,就是我们也想听一下大家对宅生活这个概念的意见或者建议。

  刘洪涛:我觉得刚才大家聊的时候有一点点的误区,我们做传统商业,觉得线上和线下是矛盾的,觉得我好的品牌在线下卖,不在线上卖,或者做服务类的,或者叫体验类的,是网络冲击很少的,很难冲击的,这个是一个误区,今天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个矛盾呢?最早网上亚马逊做销售,大家觉得只有书、CD光盘好卖,大家觉得衣服很难卖、鞋子很难卖,2006年的时候,有一个公司被亚马逊收购了,当年卖鞋子可以做到6、7亿美金,我这里想讲一个概念,什么是体验的东西,鞋子不是害怕不合脚,可以买两双,有一双不合适就退了,最后把网上销售的体验做到了极致,机制到线下很难比。

  我们对体验的这个概念的理解,实际上体验不是大家想象的,就是刚才这位讲到的,我有什么设备增加体验,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到超市每周六会买东西,如果我在手机上下班的路上把东西就买了,然后拿一个东西去提货就可以了,往服务转型就可以避免电商的冲击,这是错误的,我们讲的体验非常多,我刚才讲到碎片化资源的利用,再比如说我们的吃饭,海底捞服务是最好的,到海底捞经常会排队,海底捞运用了很多办法,使用电商以后,我可以把餐点好,然后到点去吃饭,不会有时间的成本,我们知道餐饮是非常典型的服务类,通过和互联网的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商家为排队产生的成本减少了,也可以避免顾客的流失,这个体验类的也需要跟电商结合。

  比如说买电器,我到现场了解更清楚,在网上不清楚,这可能是我们判断的一个误区,因为很多店你到现场去,可比较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说到国美、苏宁一上午可以看同类的产品很少,我在网上可以花一夜的时间,把很多产品的比较了解的非常清楚。

  我买户外登山包、登山鞋之前,我也不太了解,我在互联网上很快会了解到,登山鞋有两个性能,一个是透气、一个是防水,然后要防滑,我是通过互联网教育了我,我到户外店的时候,导购人员的可能会误导我,或者他会误导我,我买账篷,我在互联网可以看到网友的评论。

  去年我们在西安买生日,买的都是西安比较大的米旗的蛋糕,我在网上找了一下,说他们蛋糕原料都是进口的,看着评价也很好,结果送到我家以后我才发现,我发现才是交大旁边的一家店,你平时走到一家蛋糕店,谁会给你详细的介绍原料的情况,互联网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线下线上将来一定是融合的,即使你是做服务的,电影院,比如说我看电影,以前很多电影我不愿意到电影院看,我去之前不知道有什么电影,比如说是7:30开始,我去是5:30,我还要等,现在我可以在网上把票点好,到时间我们再去看,这是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做实体商业一定要把线上和实体融合起来,心里不敢有半点对立的概念,今天互联网上连创意都可以卖。

  国内有一个网站是猪八戒网,创意卖起来是很难的,你创意很好,你不告诉我,谁知道很好,你告诉了我,我已经知道了,谁还愿意给你掏钱,我想强调的只有一个核心点,在我们的思维方式里,今天不要有线上和线下的区分,你发现体验的很多环节,互联网会改善你,第二通过品牌策略,好的品牌放到一个地方,在线上不卖,这是暂时的,最正确的实体商业,就是线上和线下完全一体化。

  唐斌:我们今天更多愿意听大家对电商的看法。 

  蔺萌飞:电商这个东西,我觉得冲击现在来说肯定有,而且势头好像越来越猛,但是有另外两个方面的现象,是我的个人意见,这些实体店的运营商实际上开店速度,可能在放缓,但是新店数量还是在增加的,第二个现象,因为我也经常上淘宝、天猫上看,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连锁品牌,线上和线下的价格是差不多的,阿迪线上比线下的新品便宜十块钱,差别并不大,为什么呢?因为连锁品牌商家,可能在全国有上千家的经销商,上万家的店,它自己的产品本身就控制在自己的渠道里面,除非你用别的渠道拿货,正品的货在网上不会对实体店的货形成冲击,从这两点来讲,对我们做甲方想出租商铺,影响可能不是太大。

  另外一方面,抛开电商,现在还有美团这样的软件,比如说消费、看电影、吃饭,这是拓宽了一个营销渠道,对它的营销是有帮助的,可能会刺激它开更多的店,万达现在说要增加体验式业态,体验式业态的增加,恰恰是享受了IT产业造成的新品牌,对它提升的部分,电商这个东西对我们并不可怕,我们只需要在业态的规划和定位上,更准确一些,比如说降低一些零售这个没有错,但是又不要对零售完全没有信心。

  王宏刚:电商这个东西从我角度来讲,只是一个工具,只是一个渠道,这个渠道看你怎么去用,假如说我就把它作为一个救命稻草,我全部就靠它了,那你就完蛋了。  

  张涛:从开发商角度来说,电商和实体店没有冲突,如果你把电商做的很好,对你的社区商业是一种帮助,也不是为刘总做广告,因为他的后期研发阶段我参与了几回,我们聊的很开心,他的很多东西是我想要的,实体店有局限性,这个店就是这个店,和业主之间的互动没有,但是在智慧社区这样的概念下,互动性就发散开了,我觉得电商对于我们的实体商业,怎么用是关键,而不在于他俩是不是对立,就即便在传统意义上,我们界定是对立的,我们你用的好也可以向德一章,如果把电商看成是一个生活平台,这个软件跟物业服务的关系,包括门禁系统,很多内容实际上已经不是在做零售业的问题,而是给整个社区的业主,提供一个以电商平台为主的工具,在社区商业这个领域我认为应该不冲突。 

  刘洪涛:大家讲电商,通常理解是卖产品的,它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服务的平台,我可以在上面交物业服务费,对于商家来说,一个商家开到社区,你需要的是周边的顾客,需要跟顾客互动,我通过这个平台,让你们产生连接,实际上是帮助实体商业。

  朱晓林:而且可以整合一大部分的数据。

  刘洪涛:我们有一个顾客是在西工大附近招商,他用这个平台,给每个商家的租金每平米多收了十块钱,就是让社区的居民变成你的会员,做更多的消费,它是相互加强的情况。

  王宏刚:它是一个工具,第二它是一个平台,以社区商业来讲,可以把所有的商业,包括物业服务方面,全部都整合进来,给它提供一个平台,让他更方便、快捷的处理这些事情。

  张涛:我跟刘总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我是以物业人的身份跟他接触的,我很在意它在物业方面的功能,它是整合社区客群非常好的通道,你跟物业合作好了,等于把所有的客群拿掉了,你在推送信息上就占有优势,你怎么样服务于物业,我们今天就不用多说了,一定是物业、商家、电商平台整合的过程。  

  唐斌:今天谈的都相对比较多,最早策划这个话题的时候,谈到4.0,我说什么叫4.0,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就在网上看了一下,其实最后发现4.0就是数字营销,核心几句话,因为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模式发生变化,获取信息渠道发生变化,产品与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变的比较复杂,消费主权时代来临,就是互联网催生的,延伸到最大,就是中国的民主时代即将来临,开发商有开发商的思维,商家有商家的思维,运营商有运营商的思维,老百姓的思维只有老百姓自己说了算,现在的物业公司,现在的物权法前两年才成立出来,但是老百姓真正当家作主,这个趋势是变不了的,谈到营销4.0电商,就是竞争导向向消费需求导向,原先竞争是平行化的一种竞争,现在是消费导向的竞争,第二是产品销售转向解决消费者的方案,赢商网做的是开发商和商家的平台,我们就是把西安有的和西安没有的这些品牌商家给你移植过来,商业地产更多的是一种信息,就是你获得信息量足够大,实际上跟卖房子是一样的,玩的是概念,如果你对商家获取的信息渠道更多,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事。

  第三从单向促销转向消费者互动,我原先也做媒体,原先平面媒体,包括紫薇、天朗,包括万科,都在成立自己的会,叫紫薇会、万客会,但是我发现这十年来没有人把它做的非常好,原先就是出一本杂志,然后交房的时候组织一些所谓的团购,仅此而已,恰恰互联网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成本非常低,沟通起来也非常方便,以后中国人社区邻里中心的概念,我们前十年,楼上楼下真不认识,但是以后互联网会让彼此家庭之间有一个交集。

  第四个,想分享的就是从短期交易成交转向长期关系深化,最近关注电商比较多,目前中国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面临城镇化,城市化在2011年已经达到50%,现在每年的城市化按照0.8%在递增,欧美国家是65%到75%,基本上就算城镇化非常成熟了,中国按照这个情况,基本上还有十到二十年,未来中国还有3.5亿人要进城,我们以后开发商怎么去转型,不是说要做大,其实最后的蛋糕就是我手上所拥有的这些业主,我们以前开发商是为了卖更多的房子,以后开发商转变成一个经营者,如果20万人,紫薇通过一个平台,可以实现他们的互动性,然后在上面产生消费,这个力量非常非常可怕,如果一个人在这个平台上,两万户的家庭,一个家庭自己在社区消费,能够占到个人消费的65%,如果以后开发商能把这一块做好,国内天朗在做这一块。

  前一段时间,交大常青藤,我们做这个数字系统推出来之后,将近2000户,经过装,将近装了1000多户,业主提的诉求他们能够形成一种力量,这也是一种民主释放出来的东西。

  4.0是创新整合营销的时代,以前拼产品、拼广告,未来拼的是创意与整合,产品有没有创意,价格有没有创意,渠道有没有创意,促销有没有创意。

  以后聚会就是要开放式的,设一个话题,大家碰撞性的东西,这种感觉特别好,前两期我们请的嘉宾比较多,大概20多人,今天这个沙龙感觉特别好,今天非常感谢大家!

  最后我们每个人说一句话总结一下!

  董群亮:我觉得社区商业这一块,未来肯定是非常有发展的大趋势,所谓的邻里中心是未来的大趋势,应该给我们居家生活提供了80%以上的需求。 

  裴强:我觉得社区商业与电商的有效结合,一定是社区商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蔺萌飞:一切从市场出发,一切从商户和终端消费者需求出发。

  张涛:从站在社区商业的角度上看电商,绝对是搭了航母,有机会唱大戏。

  李漳泉:社区商业与电商的结合是刚刚起步,在以后更大的舞台当中,我想提一个想法,一个关键词,就是智能匹配,希望以后再有机会沟通。

  贺莹:实在没有实力用一句话整合。

  朱晓林:线上线下一体化。

  郭治:我觉得社区商业与电商相结合很难,难在哪里?就是互动,互动必须要由商业管理团队用心的操作这个事情,才可以做出良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用心的操作,这个只是一个平台,这是一个基础。

  沈薇:我希望把地铁的客流做成一个最大的社区。

  王宏刚:详细规划、定位清晰准确,这是前提。 

  徐子杨:社区商业和电商可以达到一个契合,这是非常好,因为都是服务于人。 

  刘洪涛:未来的社区商业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有两个特点和两个趋势,一个是叫多中心化,第二叫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线下先上一体化的平台,就可以很好的满足未来社区商业实体的需求。 

  唐斌:谢谢!最后非常感谢大家!

  赢商网在今年4月份,在广州有一个商业地产年会,规模会非常大,地址在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商家大概去800到1000家,开发商能去接近1000家,大家回头可以在论坛上多认识一些人,多交流一下,如果想参加的话,可以跟我们联系。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