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坚:百年房企的生存哲学 不竞跑只专注于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荆宝洁   2015-03-26 10:53

核心提示:内地和香港开发商的这种区别,似乎就像是老者和年轻人,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老者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而年轻人总是在寻觅新的机会。

  内地和香港开发商的这种区别,似乎就像是老者和年轻人,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老者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而年轻人总是在寻觅新的机会。香港房地产市场毫无疑问已经度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海拔544米的太平山顶,在香港人心目中拥有特殊的地位。香港开埠之初,太平山顶是不毛之地;在殖民地时期,它曾是港督的居住地,拥有香港最大、最精美的历史建筑群;如今,它是香港最著名的豪宅区。

  大约3个月后,将有一个售价可媲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一号(每平方米均价约6.45万英镑)的住宅项目(MountNicholson)问世。3月中旬,会德丰董事会副主席梁志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常常有身边的朋友问我,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买,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难得了。”

  2010年4月,由九龙仓集团(九龙仓为会德丰集团拥有其50.02%权益的上市附属公司)与南丰集团新成立各占一半权益的合资公司颢领,透过公开拍卖,以港币104亿元的代价投得地块,每平方尺地价约合港币32,000元。项目不仅是聂歌信山道上的唯一物业,私隐度极强;且位于山顶的雾线以下,视野不会受到大雾影响。

  彼时,梁志坚还在新世界发展(00017.HK)任职。2012年退休后,被会德丰聘任。进入地产行业50多年,在新世界任职40多年的经历里,梁志坚经历了香港地产业的浮沉。30多年前,他也曾是第一批去内地发展的香港房地产企业代表。

  一切似乎都在变,然而仍有一些不变,在躁动的时代里熠熠生辉。

  地产公司的角色

  最昂贵与最普通的住宅其本质上并无不同,它是“家”的代名词,是生命活动的延续和载体。高昂的价格体现于细节,外部的建筑设计以及内部装修。在香港会德丰大厦9楼的展览室里,展示出MountNicholson所使用的不同材料。比如,价值不菲的进口的门把手,以及手绘的墙纸。19栋独立别墅,每一栋都会有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

  地产商的角色在于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建筑的风格会有变化。总会有一些建筑设计单位会研究出新的设计。即使是不计成本的富豪也需要新的室内科技。但地产商的专业性体现在如何使这些资源恰如其分地组合在一起,并且让市场接受。“我们也会给出自己的意见,但要看经济环境是怎样。”梁志坚说。

  除却建筑本身,地理位置对住宅价值的影响更大。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最为著名的当属其关于决定地产投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的论断。李嘉诚说:“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从山顶可俯瞰维多利亚海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断刷新香港的天际线。拥有700万人口的香港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亦是全世界拥有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城市,还是亿万富豪最密集的城市。

  聂歌信山道占据独特的地理位置。梁志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所做的事是最大程度上尊重地块的价值。他并不是很担心MountNicholson的销售。就像5年前,众多开发商争夺该地块,透露出的信息是,集体看好未来的市场。MountNicholson除了独立别墅外,还有48套间洋房。

  香港最昂贵的住宅并不缺少买家。梁志坚形容说,潜在的买家可能来自欧洲、中东、美国和东南亚,还有一些家族投资者,他们自住或买后租出去,作为分散投资的方式之一。“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很多国际投资者心目中,香港拥有法律的保证,可以进来也可以出去很容易。”梁志坚说。

  更广阔的市场在内地

  大约30年前,港商曾是内地开发商的启蒙老师。但近十年来,依托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内地房地产开发商成长迅速,规模远超港商。在香港地产同行的心目中,新鸿基和长江都是老大哥。若论销售收入,昔日的内地小弟早将“前辈们”甩在身后。

  在梁志坚看来,内地开发商和香港开发商在产品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一些内地的开发商,甚至主动到香港来投资。标志性事件有,内地最大开发商万科在香港拿地。“只要是良性的竞争,我们都是很欢迎的。”梁志坚不只一次重复道。

  越来越多内地房企在香港上市,希望借此来打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在香港的资本市场融资,资金成本更低。对比内地开发商和香港开发商的不同,梁志坚认为,差异更多体现在文化和管理。香港开发商普遍更注重住宅售出之后的管理和服务。“无论是商业还是住宅,管理都很重要。”梁志坚说。因为管理的差别,三五年后,一栋曾经崭新的建筑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香港开发商更加深谙此道。

  内地和香港开发商的这种区别,似乎就像是老者和年轻人,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老者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而年轻人总是在寻觅新的机会。香港房地产市场毫无疑问已经度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那时候仿佛每日、每月都有进步的空间。”梁志坚说。

  在50年的从业时间里,梁志坚目睹了香港地产市场的巨变。从60年代开始至今,至少有5次大的风浪。60年代的危机曾让霍英东的立信置业、嘉年地产、廖创兴家族等等逐步退出或走向衰亡。80年代冒进的房地产公司遭遇灭顶之灾。恒隆地产、鹰君集团、嘉年地产,还包括老牌的龙头置地公司,都遭遇困境,而佳宁置业等公司更是以破产结束。1997年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8年的金融海啸,每一次繁荣之后,调整必然紧随而至。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让香港地产商变得更加稳健。

  公开资料显示,1857年成立的会德丰,近年来净资产负债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下,个别年份上升至25%左右。梁志坚告诉记者,百年公司的生存哲学是,不竞跑,只专注于产品。梁志坚被返聘到会德丰地产任职主席的任务,是帮助公司做到货如轮转去发展与销售物业,平买平卖,贵买贵卖。

  除了最昂贵的豪宅项目,会德丰地产在香港还有至少20个项目,今年会有新项目陆续入市。会德丰旗下的九龙仓持有香港两大地标商场海港城及时代广场,“商业物业的发展更多取决于经济状况。”梁志坚说。

  分工方面,会德丰地产更专注于香港的地产市场,而九龙仓的主要精力投放于内地。一直以来,香港未能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内地的年轻人相似,香港的年轻人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也有诸多抱怨,有时程度更甚。供求矛盾令地产商仍然“被需要”,他们仍有生存、发展空间。

  “事实上,在香港的大屿山还有大片可以开发的土地。”梁志坚告诉记者。但他承认,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在内地。李嘉诚在变卖大陆的物业,这被部分业界人士视为撤资的信号。但在梁志坚看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和选择。企业做到很大规模的时候,必然需要分散风险。尽管内地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让进入内地投资的港企脚步慢下来,但会德丰控股的九龙仓仍旧是那个做多看多者。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荆宝洁,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