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触底反弹还没到来。
7月14日,中百集团发布2015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未经审核的数据显示,期内营收86.06亿元,同比下降1.68%,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降77.92%。
“目前来看,公司转型尚未达到业绩释放期。”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中百集团换帅后,原鄂武商A总经理刘聪担任中百集团董事长一职,此后,公司启动了新一轮的转型,除了关闭亏损门店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直采和联合二股东永辉超市(9.69, -1.00, -9.35%)进行直采,但目前来看,这种转型的效果还没有显现。
转型的试水
刘聪上任后的中百集团,仍是一个老字号国有企业。
“和很多国字号企业一样,当时的中百集团仍然是一个人力包袱和管理包袱十分庞大的公司。”上述分析师指出,公司多项业绩指标也落后于同业。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百集团净利润率1.1%,而行业平均值保持在2.5%-3%左右,不仅如此,公司人工费用率高达8.65%,也远高于同业,但人效却在行业排名靠后,基本上维持在每人每年创效45万元左右,在行业内排名靠后。“这是国有企业本身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困境。”上述人士坦言,中百集团有计划突破困境,但速度并不快。
这种背景下,中百集团的转型思路中,人员管理成为一项重要部署。中百集团一内部人士也透露,亏损门店关停后,多出部分员工,公司先后推出创新机制,比如通过试点推行合伙人制,即让员工出资10万元入股,如果销售有增量,增量部分按股本提成,此外,如果是跟公司解除劳动合作关系后,公司员工还可以自己组建公司、招聘员工加盟开店,这种模式在内部被称为“内加盟”模式。
成本管控提速
除人员管理之外,中百集团启动的另一项改革的重心则是采购成本的管控。“通过前几年的布局,中百集团的直采已经由以前的部分试点向全品类推广。”上述内部人士透露,直采在公司商品采购的比例不断加大,节约了不少成本,不少合作的直采供应商都是一线品牌。中百内部还通过试点两家主力超市,进行主力商品联合采购的营运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生鲜经营上的布局。从2011年起,公司在物流体系加速布局,先后建立吴家山物流基地及江夏区生鲜物流园,此外,还在湖北黄冈、恩施和咸宁组建区域物流中心,“这种布局让公司具备在生鲜产品经营上进行突破。”上述分析师解释,在当下的实体商超市场,生鲜产品受电商冲击最少,不可替代性更强,因此,公司逐步加强在生鲜产品的直采比例,成为公司的一大经营特色。
这种谋略与公司二股东永辉超市的经营特色形成共性。“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变成中百集团的二股东后,永辉超市也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上述分析师指出,永辉超市通过生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已成为民营商超市场的新秀,其在供应链管理及生鲜产品的经营上的特色,在同业中排名靠前,而若中百集团与永辉超市合作,其无论是联合采购还是后期的生鲜经营上若有突破,对中百集团当下瓶颈突破的作用比较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2015年,中百集团与永辉超市签署了一项高达3000万元左右的联合采购的关联交易,而双方的目的就是利用强强联合的规模优势,在采购上获得一定的议价权。
不过,这种多番努力在当下并未释放出预期的业绩。针对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中百集团方面解释的多项原因中就包括:公司受消费渠道多元化竞争及关店的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滑,且人工、租金等费用持续增长,行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而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关闭短期内扭亏无望的门店,增加资产损失和赔偿。上述分析师认为,“也就是说,这些转型还需要时间成本来消化。”
4月27日,中百集团(SZ:000759)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百集团营业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4.57%。
4月15日,武汉光谷联交所同意受理中百集团公开挂牌转让永辉中百45%的股权项目的信息发布申请,公开挂牌转让底价为10万元。
当下,两家企业的重心都在向门店调优、折扣化等方向倾斜,通过减持、出售低效资产等方式变现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或闭店,或“爆改”门店,超市企业们正在从供应链、商品结构、卖场动线等对现存门店进行调优。
一周要闻:SM厦门马銮湾项目春节不间断抢进度;泉州市区将新增一大型商贸综合体;永辉超市福州屏西店关闭……
5月8日,百年人寿变更股东和注册资本正式获批,大连金运通过收购和受让持有其9.1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1.51%,取代大连万达成为第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