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和朋友圈开始流行一种新自拍——一杯星巴克,坐在苏州诚品最醒目的大阶梯,昏暗的灯光下,拍下一张,配上矫情的文字——咖啡香和书香的融合。
关于诚品,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这个版本的故事:1988年,创办人吴清友先生,经历心脏病发作的生死大考验,感到人世间的无常。于是,在1989年创办了诚品书店。一间蜗居城市一角,固守清贫,连续亏损15年的书店。
在经历了无数书店的关门之后,诚品却在2004年宣布结束漫长的亏损岁月,整体盈利。业内一片哗然。至此,“诚品模式”浮出水面。
何为“诚品模式”?
1、亏得起
连续15年的亏损,最值得探究的难道不是吴清友背后的经济实力吗?
吴清友是台湾最大的酒店用品商,具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同时,在诚品最困难的时刻,一群老板的入股支持,包括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宏基创办人施振荣、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与前高铁董事长殷琪。
2、诚品盈利≠书店盈利
这里存在一个说法上的误差。
2004年的盈利为诚品的盈利,书店业务的盈利则开始于2007年。
更准确的说,书店业务的盈利从来都只占诚品盈利的很小比例。
上图为2010年度,诚品营收比重,期中商场事业部占59.2%,而文化事业部仅占33.6%。
3、诚品从来不只是书店
更多人愿意将“诚品模式”形容为“文化服务综合体模式”。
一种复合式的经营方式——
“在书店里,旅行书旁就摆着行李箱包、随身杯、各国明信片、世界地图、地球仪、旅行日记本,还开着一家做定制旅游的旅行社。和介绍多肉植物的书放在一起卖的是多肉盆栽、园艺用土,铲子……
生活方式类图书旁则卖着洗发水、沐浴露、护方精油……和表演艺术类图书一同售卖的有黑胶唱片、音响、耳机。烹饪类图书旁则放着国内外食材、零食、调味罐、砧板、咖啡壶、勺子……”
你能想象这样的场景吗?
诚品从来不只是书店,它提供的是远远高于书店的规格。
4、品牌价值在于“装”
此处的“装”不存在一丝一毫贬义的意思。
等同于星巴克——喝一杯30块钱的咖啡,那叫人文精神!
诚品一直将顾客群定位在“精英”阶层,而且是一种“人人可得的精英消费”,大白话怎么说——“低成本地装逼”——为了保持这一明确定位,诚品拒绝一线奢侈品牌的入驻,加大潮牌的份额,以保持品牌定位的一致性。
5、有品位的万达模式
用这样的“诚品”去探讨大陆无数倒闭的书店是不公平的。
根本上来说,你以为诚品是书店?不不,诚品根本就是一个商业文化综合体,一个以文化打头阵的商业综合体,或者,一个有品位,有书香气的万达。
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诚品书店是诚品集团的第46家门店,也是大陆首家店,更重要的是,第一家诚品自持物业的门店。
咋?没听懂?
以前的诚品虽然是综合体,但都是租房子的,二手房东。这种模式的结果就是“诚品造就了商圈,但诚品自己不是商圈的受益者”,准确说,不是完全受益者。
于是,在选择内地分店地址的时候,能够提供土地自建物业经营成为重要考量。
总面积5.6万平方米,书店占据1.5万平方米,其他包括文具店、咖啡馆、餐饮、服装店、家具店、展览馆等,另外,还有两栋共76套高级公寓出售。
这样的模式就更简单明了了,对照万达模式即可。在潘石屹等一派大佬还纠结于住宅地产的时候,王健林死守商业地产,事实证明他赢了。诚品,更具人文情怀的万达模式,同样赢了。
吴清友不太愿意谈房地产,只谈情怀。然而,没有经济支撑的情怀是不长久的,正如长达15年的亏损。
当有人再次谈论,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书店可以像诚品书店学习什么的时候,我们唯有告诉他——放下书店,书店只是对外的脸面,实际的盈利点在那个什么都有的综合体。
因租约到期,诚品台湾敦南店将于2020年5月31关闭,这是诚品第一家店。目前,诚品在大陆仅有2家门店,分别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和深圳万象天地。
今年秋季,台湾 “人气书店”诚品书店将进军日本,首家日本分店9月27日在东京日本桥三井塔大楼的二楼开业。
3月7日商业地产热点扫描,赢商网为您整理10条最热的行业资讯,其中全国要闻8条,重庆要闻1条,贵州要闻1条。
增收不增利的瑞幸咖啡今年Q1运营亏损6510万元,运营利润率为-1%,而2023年同期运营利润则为6.784亿元,运营利润率为15.3%。
这家诞生于2017年的新茶饮品牌,摸着茶颜悦色过河,又厚着脸皮借势营销Dior,再次被传赴美IPO,是否会同“雪王”一般折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租金不尽人意,但太古地产旗下写字楼物业的出租率却保持了稳定,展现了一定程度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