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力高发展之道 黄若青谈红海中开创蓝海

观点地产网   2016-07-26 09:34
核心提示:新旧交替之际,与记者长达两小时的对话中,黄若青讲述了关于房地产市场、企业变革,以及试水海外市场的思考与展望。

  七月盛夏的深圳,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过后,风中仍挟带着闷热的气息。在福田中心区,我们再次见到了黄若青。

  跨过半年节点,对于地产人而言也并非能够全然放松,作为力高地产集团的总裁,黄若青在下半年头一个月同样没有丝毫闲暇。

  此前几天,他刚结束对天津市场的考察——天津生态城最新土拍楼面价逼近8000元,比力高多年前的拿地价涨了几倍,楼市肾上腺素飙升。

  于是,见面的问候语就变成了“天津房价涨了多少”“其它地方的政府开始限价了”。

  48岁的黄若青看起来清瘦而神采奕奕,他却不时感叹自己是“中老年人”,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种表述并不真实。

  他过去十几年和员工一起准点上班,常常事必躬亲,如今每天看报表、抓统筹,夜里还坚持写书法。他的下属甚至透露,经常能从总裁办公室里拿回一份用软笔签字的文件。

  随着营销与运营战略逐渐调整到位,这家上市两年的闽商迎来最好一年。资料显示,2016年1-6月,力高合约销售额约34.3亿元,达到去年全年销售额80%左右,下半年计划在此基础上争取突破三位数。

  半年成绩单可圈可点,但回顾自上市以来力高的战略调整,黄若青亦坦言“压力很大”。他直言房地产形势剧变下的房企之困,不及时做出改变就意味着沉没。为此,他专门提出了以“重铸·变革”为主题的企业突围方案。

  新旧交替之际,与记者长达两小时的对话中,黄若青讲述了关于房地产市场、企业变革,以及试水海外市场的思考与展望。

  看力高时,你在看什么?

  见面刚坐下,黄若青便主动提及媒体及资本市场对力高的看法。让人意外的是,对于外界的疑惑,他一一作出了回应。

  2014年1月30日,力高历经六年时间,终于如愿成为在港交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无论对于创业者还是对企业,都是一件值得铭记的事情。在港交所的成功上市,让力高实现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

  不过,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业绩增长的要求,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这倒逼力高加速变革,组织的变革、人才的变革、文化的变革、产品的变革,刚刚开始。

  在上市之初,力高贯彻了谨慎的财务方针,其中IPO披露的净负债与股本比率仅1.1%。2014年、2015年,公司收益分别为35.03亿元、33.78亿元,股东应占溢利3.47亿元、4.0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9.52亿元、16.89亿元,净资产负债比率42%、23%。

  对于力高过去两年的经营状况,黄若青解释称,由于营业收入是以结转交易作为标准,公司的收益很大程度来源于上市前的合约销售。尽管如此,他坦言,过去公司主要以已开发项目获取的效益作为后续土地储备的资金,所以造成规模发展较慢。

  “这些因素导致外界认为力高轻规模而重盈利,其实并非如此。”提起诸如此类的刻板印象,黄若青淡淡一笑,表示对于公司而言,规模与效益并不矛盾,扩大经营也是接下来的必然方向,“企业没有规模,就意味着没有抗风险能力。”

  相比于一味扩张,在黄若青看来,以资金运营为中心的有质量的高周转、高增长,才是力高最优先的选择。

  他直言,过去两年对公司原有制度和文化进行变革,在不割裂公司过去与现在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最终,这种探索集中表现为对产品线结构、投资布局结构以及债务结构的调整。

  布局结构方面,力高的投资策略由“择优深耕二线,重点拓展一线”,深化为“大力拓展一线城市,深耕已进入的强二线城市”,并将布局收窄至深圳、广州、上海、合肥、南昌、济南、天津等具高增长潜力的城市。

  债务结构方面,黄若青介绍,力高除了银行融资、美元债券发行、境外银团贷款等传统渠道,已经陆续尝试了商业票据业务、特定收益转让业务,并与包括民生银行、汇联金融、平安信托等金融机构探讨更稳定、深入合作的可能。

  “力高平均借贷成本已经由2015年的9.6%下降至8.6%左右,后面还会持续下降,这得益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他透露,随着客户阶段性应收款项的金额逐渐加大,公司也在探讨将购房尾款打包进行证券化的可行性。

  不过,黄若青认为,依靠资本市场这种短期的输血促使企业的蛋糕迅速做大,从长远角度讲,融资仅是手段而非企业的终极目的。

  “最根本还是销售回笼资金的自我造血功能,力高向来狠抓资金回笼,从资金回笼率、资金回笼时间双维度落实精细化的考核指标。”

  国企合作生意链

  按照黄若青的企业哲学,抗风险能力在经营过程中要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样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如他在专访中所提及:“做企业第一要素不是某阶段运营得好不好,而是活着,这很重要。”

  这隐含了另一层逻辑: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已面临增长放缓压力,企业或许会碰到更多不可期的挑战。在经济好的时候,企业家赚钱往往是行情所使然;只有在经济不好时,才能发现企业的优秀特质。

  对于力高而言,现阶段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土地获取方式。一二线城市土地招拍挂市场异常火热,竞争激烈以致地王频出。在黄若青看来,这种拿地方式显然不适合力高,公司的扩张一定是以“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方式”获取更多土地。

  通过城市更新介入土地市场是其中一种方式。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力高先后在济南、深圳、烟台等城市获取城市更新项目,单个规划用地面积最大58.33万平方米。同年底,公司已交付物业平均收购成本917元/平方米,仅占平均售价比例13.4%。

  以深圳为例,继首次公开竞夺坪山项目后,力高选择通过城市更新、收并购方式获取坪山、平湖数宗地块。目前坪山项目已进入土地证办理阶段,平湖项目正在办理立项。

  黄若青笑着说,旧改虽然麻烦了点,但获取的土地成本更低,享受的土地红利更多,就像孵化一种东西,要付出时间成本,换来的肯定是更丰厚的利润。

  另一种方式是深化与区域性大型国企合作,力高这种合作主要集中于南昌区域,合作对象包括南昌工业控股集团、南昌国资产业经营集团、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等,项目则涉及南昌·君御都、南昌·澜湖国际等。

  去年12月29日,力高还向南昌市政公用定向增发1.76亿股,约占发行后股份总数9.9%。交易完成后,南昌市政公用晋升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民企和国企合作往往意味着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但富于冒险精神的黄若青认为这值得一试。他透露,在合作之初双方的确在项目开发模式上存在不同意见,为此力高给国企伙伴做了大量工作,强调民企在绩效考核、资金使用率等方面的优势,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这种合作让力高获益匪浅,黄若青表示,国企在土地资源、区域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公司通过输出专业的房地产经验和高效开发运营能力,输出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而且合作项目都以“力高”品牌开发,公司可以收取一定的综合管理费。

  他进一步强调了国企在融资成本方面的优势,表示国企往往有严格的流程和硬性条件,这种背景能使力高得到金融机构的充分认可,融资时相关风控也相对容易通过。

  不过,在南昌的集中布局也引来外界对力高投资策略不均衡的质疑。2015年,以南昌区域为核心的泛海峡西岸经济区收益19亿元,占力高总收益56.24%;已交付面积25.50万平方米,占公司总交付建筑面积58.67%。

  黄若青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代表了一部分投资者的疑虑”。

  黄若青坦言,力高毕竟上市不久,前期的确存在布局过量的问题,但公司也在逐步扩大和深化对其它已进入城市的开发力度。

  “按照目前的货量排布,从明年开始,济南、南昌、深圳、天津将呈现出四足鼎立状态。其中,南昌区域在整体销售额中的比重将会降至三成左右。”

  在红海中开创蓝海

  随着对话深入,黄若青一改之前的稳重,语气开始变得轻松。

  “企业上市以后其实压力更大,要把这艘船调到正确航道上来也并不容易。”黄若青如释重负地说,2016年对力高很关键,内部改革的成果逐步显现出来了,所以我想也需要慢慢往外扩张。

  黄若青所指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销售层面。7月13日晚,力高公告披露,公司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止,实现合约销售约为34.3亿元,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与2015年全年合约销售40.57亿元相比,仅上半年已经达到去年八成以上水平。

  “这跟力高的布局有关系,包括合肥、天津等都是上半年销售的热点区域。同时公司也得益于对市场推盘节奏的把握,保证有盘可卖、有货可推。”

  下半年,力高与地方国企合作的“南昌·澜湖国际”项目以及在济南的澜湖郡、君御世家将推向市场。充足的货量供应,给黄若青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从货量来看,今年起公司销售额要突破三位数还是有可能的。”

  在黄若青给力高描绘的蓝图中,包括存量商业物业REITs试水、物业费用资产证券化以及文化旅游、酒店都是未来探索方向,但即便业务再多样化,他强调公司不会放弃在地产行业的管理积累,且始终以住宅开发为最重要支柱。

  这就像是设计一个建筑物,无论是小高层、高层还是超高层,设计师必须现在模型中寻找结果最重要点,也就是需要承重柱的地方。黄若青出身于建筑设计,如今设计企业架构模型,他认为到住宅才是那根承重柱。

  “力高还将努力输出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投资策略,以期在一片红海当中开创出新的蓝海。”黄若青透露,除了国内房地产市场,力高也开始关注欧洲、澳洲等海外房地产市场,并且以住宅项目为主。

  实际上,黄若青在公司内部一直强调抗风险能力,“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而海外房地产市场估值偏低,从资产配置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力高可能会加大在发达经济体的资产配置。

  以澳洲为例,他介绍称,澳洲拥有最开放包容的移民政策,房价持续稳健上扬,力高看好未来几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在悉尼已经就两宗地块达成初步意向,其中一宗位于Macquarie大学旁边,还有一块位于悉尼市中心。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商业地产投资的过程中,投资策略一直是巨大挑战。海外不动产投资隐藏开发风险、运营风险等,对于企业团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对此黄若青也表示,公司进入海外市场都持非常审慎的态度,事先做了大量的研判。

  他透露,为了控制对外投资风险,公司选择与悉尼当地华人开发商合作的模式,在确保资金安全并享有一定利润保障的同时,也是一个观摩学习的过程。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地产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