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企业跨界开餐厅首先是一种“大众时尚”的策略,不仅可以化解销售业绩不佳的问题,还能从单一产品实现向生活方式品牌的华丽转身,接触更多的消费者、聚拢人气,从而在更大、更广泛的领域内盘活资金链、增加收入、做大做强自己的主产业。而从品牌营销本身来看,相比于做一个“长尾”效应较短的品牌电影,喝杯咖啡或吃顿饭,受众群更广,刚性需求更多。于是各个品牌商将必然掀起一场“舌尖上”的跨界风。
其次,跨界盛行背后的另一个原因是各个产业之间的区分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各个产业之间不同的是产品品类的经营,相同的是经营人群的一致。当下的品牌正从经营产品到经营人群,餐饮如此、跨界餐饮同样如此。唯一的问题是,餐饮业最重要的是用餐体验,品牌商跨界餐饮业,除了带来新鲜感和旧有品牌的归宿感,如何保持用户对用餐体验的持续满意?
“跨界”,不只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关于可能性的尝试、发掘和探索。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品牌、哪些决策者跨界进入了餐饮业吧:
无印良品餐厅:营造品牌体验区
中国大陆首家无印良品餐厅竟然开在成都,惊着没有?这到底是什么勇气让日本这家以“素”闻名的家居百货商,敢把自己跨界开的第一家餐厅开在成都这个辛辣油麻之地?
那么,无印良品跨界开餐厅是想要靠餐厅赚钱吗?显然不是,在无印良品消费过得顾客都觉得餐厅的消费并不高,从餐厅的食材和装修档次来看,无印良品大概是难以从餐厅赚到多少钱的。所以,无印良品开餐厅这件事,无疑是为了强化和传递它原有的品牌文化,餐厅是他们专门为消费者营造的品牌体验社区。
大家都知道无印良品一直以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著称,也一直在用自己的产品倡导一种生活理念。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在成都的无印良品餐厅每一张桌牌上都有一个“素”字,当然这并不是指这是一家素食餐厅,而是在说餐厅的烹饪方式的自然、简单,以此来营造一个“无印良品式”的食物空间,不得不说无印良品的餐厅并不是在卖饭,而是在卖它的品牌文化。
短评:从零售起家的无印良品正在从执着的追求零售客单改为经营人群,相同品味的人群不仅会喜欢无印良品的零售产品,同时也会喜欢无印良品的餐厅,这种跨界的行为核心是在从不同角度经营自身目标用户群,最终提高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GUCCI餐厅:用菜品诉说品牌故事
前段日子GUCCI在上海开设了全球首家餐厅,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也获得了新的关注。和LV一样,这也是古驰亲民路线的开始。但由于太火爆,想要吃上最少要排队两周,比较现实的是你可以先去尝尝它的下午茶。
说起GUCCI餐厅,其实它已经孕育了2年多,最终在上月底开业,其正式名称是:1921GUCCI,其中暗合了GUCCI品牌本身的创立时间。上海店开业之后,大家前去用餐发现相比于GUCCI的包包,GUCCI餐厅的价格绝对是亲民,午餐人均150元、晚餐人均300元。也就是说,买个GUCCI包包的价钱,足够你一个月每天都去GUCCI餐厅吃饭了,而且店里的经理还会向你解释每一道菜的食材以及这道菜和GUCCI品牌的联系,是不是很有Feel?
短评:随着高端商品在中国的生意开始难做,GUCCI的餐饮道路可谓亲民。这不仅是对粉丝的经营、更是对大众消费市场的下探,进一步的拓宽用户群或许是GUCCI侵入餐饮的最终用意,更多人通过更廉价的方式享受到GUCCI的品牌,或许当他们足够有能力消费得起更多高端产品时,他们会首先想起曾经在GUCCI餐厅享用的那顿晚餐。
香奈儿餐厅:用品牌格调装修餐厅
一向以经典套装而著称的香奈儿也开启了餐厅,首家旗舰店开在东京银座,随着餐厅的入驻这里也早已成为香奈儿粉丝们的朝圣地之一,而位于Chanel大楼10层的香奈儿餐厅,也是其全球唯一一家的餐厅。做餐厅香奈儿也脱离不了时尚,餐厅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完整的呈现着香奈儿的时尚哲学,而且还有法国国宝级大厨阿兰•杜卡斯的“米其林二星”加持,更让餐厅逼格直升而上。
餐厅以Coco Chanel本人最爱的颜色米色来命名,并且米色也依然作为餐厅装修的主色调,没有繁复的水晶吊灯,只有薄薄一层的地毯,沙发、靠垫和桌布等都采用了香奈儿最经典的粗花呢布置,而菜单及座位隔板也都经过特殊的处理,打造出粗花呢的质感和纹理,为顾客营造出一种统一的整体感,餐厅的整体素净雅致,非常舒适。
短评:与LV、GUCCI侵入餐饮的逻辑类似,香奈儿显然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宽自己经营用户的渠道,但不同的是,香奈儿将格调做的更高,让他们不仅从感官上体验香奈儿的魅力,更从味蕾上为粉丝带来全方位的体现。
可口可乐餐厅:“全能王”一举多得
可口可乐曾在一段时间内是碳酸饮料的代名词,想不到这个把可乐卖到全世界的饮料公司,也跨界到了餐饮业,去年在上海开了它的第一家可口可乐餐厅。以可口可乐这些年良好的口碑基础来开餐厅,无疑会对餐饮业其他品牌产生冲击和影响。
可口可乐的第一家餐厅虽然开在上海,但是它并不是只提供中餐,餐厅还提供西餐、日式料理、东南亚餐等多国菜品,可以完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餐厅内设有娱乐区,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新潮的三轮摩托、30年代的三轮车以及旋转木马等,都对增加客户的粘合度产生了作用。
像可口可乐被几乎所有年龄层接受一样,这次可口可乐餐厅针对的消费群体,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年龄层,在当下单品餐厅盛行之时,不得不说这是一家“全能”的餐厅。可口可乐公司希望开餐厅不仅能使公司跨界发展、增长收益,还希望能够在提供餐饮的同时提高可口可乐品牌饮品的销量,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到底能不能实现呢?可口可乐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宣传和推广,以自己品牌此前的口碑和影响力来看,它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关注的。
短评:强大的品牌往往都伴随着理念的输出,可口可乐作为传统强势品牌更是如此,可口可乐餐厅传递出的同样是可口可乐本身所希望带来的理念。同时,餐厅也是可口可乐最好的用户试验田,一切消费行为都将在场景体验下被放大,可口可乐也可因此研究在该场景的价值输出下消费者将有怎样的反应。
第五食堂:万科业主的社区食堂
贴心的地产大佬,万科为了更好地服务它的业主们跨界做餐厅了。为什么叫做“第五食堂”?“第五食堂”就是指在家庭、单位、学校、街市、酒楼之外,为社区居民开设的第五个就餐空间,定位很精确有木有?
万科的社区食堂去年开业,菜品价格异常亲民,最贵的单价才15元,7人就餐价格在百元左右,完全不同于万科的房价有木有?也因此万科的第五食堂很受社区居民欢迎,目前,每日客流量已经超千人。
万科在全国已有近300个楼盘,如果万科在自己的每个社区都开设一家第五食堂,第五食堂马上就可以遍布全国各地,而万科也正有此意,已经在深圳成立了第五食堂餐饮有限公司,并且万科物业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处物业试水它的社区食堂,正在一步步实现第五食堂的标准化,之后将在万科社区推广复制。
短评:万科的逻辑相比国际巨头更加务实,但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餐饮经营思路,便是从社区切入回归家庭餐饮需求。这并非对粉丝的经营,而是始终围绕地产周边需求搭建自身商业帝国的逻辑,这或许也是传统地产商进一步延伸自己商业触角的一种好方式。
企业们跨界的目的迥异,有些迫于营收压力、增长焦虑,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有些则为了讲好故事,拉高企业估值市值,小范围小规模试错创新。
跨界复合赋予「商业+」更多可能性,它考验的是“购物中心的想象力”,也考验着商业地产人/团队“从开发思维到运营思维的转变”。
在景区附近的餐饮门店、在下沉市场的美食街、在热门旅游城市的商圈……“走不动”是常态,排长队是“基操”。
又一年“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商场运营者们将如何出招吸引孩子和家长们呢?我们期待挖掘更多值得关注的儿童节“创新营销玩法”。
近日,昆明不少商业项目也把蓝花楹搬到场内,部分项目推出了蓝花楹相关的DIY活动,还有不少品牌推出了蓝花楹限定产品,赏花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