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如何讲故事?太阳新天地引进首家维波楼艺术生活博物馆

赢商网 陈佳妍   2017-05-09 19:35

核心提示:太阳新天地开业五周年前夕,由哈维·韦斯特先生和姚小波女士共同创立的维波楼艺术生活博物馆在太阳新天地7楼正式开馆。

  (赢商网报道)购物中心越来越多呈现出一个有趣特点:购物不再是唯一主题,反倒更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景点”,一个承载精神生活的场地。

  正佳广场打造极地海洋世界;时尚天河改造出夜上海、骑驴巷等主题街区;深圳海上世界签约观复博物馆;而今,广州太阳新天地引入维波楼6号艺术生活博物馆……

  它们都是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营造,巧妙运用文化、艺术、科技与商业跨界融合,让消费者在购物之余,精神生活也有处可依。这一点,正被视作购物中心“差异化”的有效突破口。

  500㎡空间,蕴藏千年历史故事

  维波楼,哈维的维,小波的波。

  在太阳新天地开业五周年前夕,由哈维·韦斯特先生和姚小波女士共同创立的维波楼艺术生活博物馆在太阳新天地7楼正式开馆。

  他们一个是美国艺术家,一个是广州留美学生。这对踏入耳顺之年的夫妇,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热爱,酝酿出一个“传承计划”:在全国打造十个维波楼艺术生活博物馆。而他们对历史文物博物馆有着颠覆性的认知:艺术和历史是用来触摸和感受的,而不仅仅是“收”与“藏”。

30多年来,他们共“抢救”上千件古家具

  在太阳新天地维波楼6号馆,是哈维小波的“传承计划”中,唯一一个在商场内的博物馆。近500㎡空间里,展出的不仅仅是跨越中国700多年来的民间古家具,还包括他们30多年“抢救”古文物的心血和成果,蕴藏着中国近千年的民间历史故事和文化。

  一张厚实的原木餐桌,它的“前身”竟是两扇十厘米厚的西关旧屋大门;一张过去用在庭院外听大戏或寺庙闲坐的庙椅,是由39捆木材组合而成;而相传始于明末时期的运城大柜,即便是运城人民也再难看到……

改造自西关旧屋大门的餐桌

39捆木材组合而成的山西庙椅

  “因为这些家具当时都是没人要的东西,但哈维认为,这些东西是要去抢救的,如果我们不做,就再看不到了。抢救下来,这些家具还能再用500年!”谈及这些古家具最初来由,小波老师不免面露惋惜。但恰恰是这一点,打动了太阳新天地董事长叶艳。

  叶艳表示,“当初被这对老夫妇的行为感动,才产生把维波楼引入太阳新天地的想法。他们30年不遗余力地付出与收集,他们着急,担心这些美好丢了可惜,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应该传承,连外国人都有这种想法,我们更应去践行。”

  感性之余,这也是叶艳经过理性思考的决定。

  如今消费者逛购物中心不仅是出于吃饭、购物需求,更多是精神、文化、社交方面需求。如果购物之余,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历史文化窗口,使消费者收获愉悦,这就是空间的最大价值。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在,中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这时候太阳新天地将民间文化艺术引进购物中心,对消费者可能产生“粘合剂”的作用。

  购物空间之美,在于附加值

  倘若购物中心继续从品牌错位经营的角度入手,恐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的问题。若从空间和场景入手,或许才是“差异化”的有效途径。

  5年来,一直坚持走“在艺术文化中消费,在休闲娱乐中购物”路线的太阳新天地,对空间体验则有另类的看法。

  叶艳告诉赢商网,维波楼6号博物馆的位置,原先是VIP休息室。它作为一个纯粹的“空间”,就只有休闲一种价值。“但如果能用文化、艺术和故事把空间填满,便是赋予之更多附加值。”

  以维波楼6号艺术生活博物馆为例,这里展出哈维与小波“抢救”的逾百件旧家具,都是过去民间生活日用的家具,这就让现代人有机会走进五、六百年前的中国,看看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长安大柜上,看到人们以前的生活方式

  而旧家具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则是为人们传递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以充满艺术感。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发人们重视传承及保护历史文化。

  未来在这个博物馆,小波老师还希望增设教大家如何做台灯、如何摆放的课程,“这种形式能够把博物馆活化,而不是冷冰冰地摆在那儿。”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