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业的需求愈发强烈。而经营成本不断上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实体零售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反观来看,实体零售积累的商品甄选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丰富的客户和物流资源,仍不可替代,实体零售企业仍然有望通过创新转型实现“华丽转身”。因此,实体零售商业转型迫在眉睫。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落地创造了良性向好的基本发展态势,推动了京津冀三地零售商业的进一步融合。在政策的系列利好之下,京津冀区域的实体零售现状如何?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经过了不同时期的变革更替,购物中心目前已成为传统零售业的主要模式,赢商大数据独家发布《京津冀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试图通过分析三地购物中心的现状,从侧面反映京津冀地区零售业的发展。
今年三地购物中心总存量超过1900万m2
根据赢商大数据发布的《京津冀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的内容,上个世纪20-90年代,是百货、超市主导发展时期,北京出现了王府井百货、西单百货等具有代表性的百货,天津和石家庄也都出现了如劝业场、北国商城这样的主力商城。
随着传统零售的转型发展,京津冀地区的购物中心增长明显速度加快,2003-2009年是京津冀商业的快速成长期,2004年呈现井喷式增长,增速达到236.78%。2009年后进入盘整期,增速放缓,但整体存量可观,今年三地购物中心总存量达到1903万m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京津冀三地商业地产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内部供应格局依旧呈现差异化,三地发展速度并不同步,天津、石家庄相对滞后。2010年之前,京津冀区域开业的购物中心中,北京吸纳了绝大多数体量,占比80%以上,天津和石家庄各占10%左右。但是近七年来,石家庄和天津分摊了北京将近一半的市场供应,而且供应量有向天津倾斜的明显趋势。
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石家庄和天津
2017年之后的未来新增供应,北京所占份额进一步减少。开发商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石家庄和天津。天津和石家庄正处在黄金的成长期,预测未来天津、石家庄的商业格局将迎来重大的变化。
未来趋势表明,北京已经不是京津冀地区开发商关注的焦点,石家庄和天津拥有足够的消费潜力和巨大的购物中心发展空间。假设保持现有城市消费水平不变,已有存量购物中心不退市,未来天津会有120万方的市场空间,相当于5个天津大悦城;而石家庄会有50万方的市场空间,相当于4个北国先天下购物广场。
石家庄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北京
据赢商大数据显示,全国营业额排前50位的购物中心中,有8个位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各有2个项目上榜,排名第8。而全国营业额排前200的购物中心中,有24个来自北京,天津有4个项目,石家庄却只有3个项目上榜。由此可见,天津、石家庄具有足够的消费潜力,能够在TOP50中各占有两个席位,但商业资源过于集中,消费客流都流入固定商圈,其他商圈发展滞后。
另外从品牌角度分析,北京、天津品牌重复率比较接近,北京品牌重复率只有0.65%,北京购物中心的品牌丰富度极高,而石家庄品牌重复度是天津的7倍,北京的10倍,达到了7.04%,购物中心的同质化现象相对更严重。
京津冀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十年增速在逐年放缓,北京消费增长疲弱。而石家庄虽同质化现象严重,但零售总额增速仍高于北京。
京津冀有望形成新的零售增长圈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这也意味着更大体量的商业地产供应、更丰富的区域生活圈建设、更密集的品牌商家区域拓展、更迫切的商业结构创新升级……从区位因素来看,在一体化战略的指导下,京津冀地区有望形成一个新的零售增长圈,多地联动以促进零售创新。
京津冀即将结束各自为战的“割据”状态,一种新的京津冀一体化商业格局呼之欲出。在政策的系列利好之下,京津冀三地零售商业迎来了发展变革的绝佳时机。
2017年9月23日,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联合主办的“2017京津冀实体零售创新转型高峰论坛”将于在石家庄亚太大酒店举行。
届时,商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知名行业专家,河北、北京、天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部分国际、国内及京津冀大型零售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将云集于此。针对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力、推进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等话题展开交流对话,并寻求投资与合作,共议协同发展、创新融合之道。
零售已经没有线上线下之分,一方面,线下门店已成为展示企业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另一方面,送货上门服务,也已经成为零售商最基础的能力。
重庆百货、大商股份、武商百货、广百股份、家家悦等重点零售龙头企业,均表示线上数字化已经成为线下场景外的重要销售渠道。
目前发布业绩预告的超市企业大都依旧处于“亏损”的状态,只是亏多或少的问题;相比超市业态的起起伏伏,百货业则是“望不到底”的亏损。
“夜经济”作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主要推动力,是充分发挥国内商业市场优势、刺激夜间消费、推动城市构建内需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