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记”的线下店开业了。
热爱美食的年轻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日食记”。5 年前,通过视频《圣诞姜饼人》被大众认识,如今日食记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集均播放量 2000 万,早已是头部的美食IP。而姜老刀和酥饼(一人一猫),更是在日食记丰富的场景和故事中,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治愈的生活方式。
日食记的首家线下店今日开始试营业,11 月初将正式开业。门店面积 380 平,主要分四个部分:1.水吧:基于日食记冲饮类目的零售产品,做咖啡特饮的现制体验;2.面档:由线上细分栏目《深夜一碗面》节目延伸,侧重面食、酱料和餐具的体验;3.线下零售板块:自营和优选品牌产品,用于线下引流,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销售;4. 线下活动空间:用于主题展览、跨界合作、用户活动等。
日食记的 COO 陈竹聿告诉36氪,经过 5 年多的发展,日食记经历了优质内容到电商的过程,走到线下是“自然而然”,店铺作为内容触达用户的桥梁,可以更多维度地展现用户和日食记向往的生活方式。
日食记的线上内容一直在向观众传递“好好吃饭”的观念,在线下,日食记的门店陈列也更侧重生活场景而不是零售货架。在选品上,结合不用的主题区域,围绕早餐、下午茶、深夜一碗等主题,团队挑选了 100 个左右 SKU,其中以直营的产品居多,包括酱料、面等,也有优选的餐厨用品,保持每月更新。
日食记的体验店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世茂广场。在选址策略上,陈竹聿表示,希望门店在尽可能覆盖全国性的流量,而不只是上海本地的用户。
另外我们发现,优质内容转型线下,还有一个新机会:商业地产的更新升级,亟需自带流量的品牌,为shopping mall 带来更年轻的人群。日食记作为内容品牌,可以为整修后重新开业的世茂广场引流,同时换取极其优惠的物业权益,两家的合作更像是一拍即合。
自媒体转战线下看似性感,但目前看来,这条路上还没有出现成熟的玩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同道大叔”的 12 星座咖啡馆关店,亏损严重,进而放弃实体运营,转而通过品牌IP授权来切线下生态;“星座不求人”的咖啡馆也不太顺利,服务号推送消息称,因业务调整,咖啡馆将进行店址调整,原店停止营业。”一条“上个月在上海开店三家,门店以体验为目的,库存和发货的压力仍然由供应商承担,以此减轻线下运营压力,但是运营情况尚不得而知。
线下开店,日食记似乎有备而来。陈竹聿提到,初次开店的确踩了坑,仅是图纸就因为药监、消防等原因改了很多版,打通线上线下的收银、库存、营销管理系统更是花费了不少力气。但此前罐头场的电商生意势头良好,在供应链、库存方面积累了经验,线下门店相当于分仓,压力不会太大。谈及坪效,陈竹聿认为“本质上还是线下店如何赚钱,怎么稳定人流和消费”,日食记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品牌和IP效应可以有效运营空间,“不会只依赖零售”,线下活动、品牌营销和针对C端的体验式服务将成为重要的盈利来源。
日食记的首家店以综合体验店的方式出现,而四个板块是为了测试四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积累财务模型和用户数据。陈竹聿表示,线下开店的节奏不会太激进,主要是顺着两条线:一方面在一线城市开体验店,让品牌形象“立住”,另一方面结合线上的用户画像和四个模块的运营情况,未来很可能会在新一线城市将独立模块拆分开店,比如咖啡馆、面馆等。
日食记的野心当然不止于此。去年9月,罐头场完成B轮融资,估值数亿。同年,罐头场扩充内容矩阵,目前已有《日食记》(美食视频系列)、《吃喝少年团》(吃播视频)、《去个地方》(探店旅行视频)、《做个东西》(生活美学视频)等几个重点内容IP。门店可以作为内容的载体,将美食延伸到更多品类:手工、家居、设计、生活等。
同时,它的产品正在进入更广阔的渠道,小程序和天猫店铺本月开放,京东、唯品会的店铺也即将上线,冷萃咖啡系列产品已入驻盒马,除了门店,日食记还在寻找更多线下渠道(计划以IP授权的方式合作罗森便利店)。
优质内容走向电商是必然,而电商转线下的趋势也已非常明显,但这条路能走多远走多宽,对团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能力,仍然是巨大的考验。
近期,日食记、一条、小红书、十点读书、YOHO时尚杂志、KIKS鞋报等一众知名线上内容运营平台跨界线下,开启实体门店。
融创7大区域调整为9大区域,传中骏集团将进行区域合并;大悦城控股全国26个商业项目春节总销售突破7亿,重庆首店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
当大部分mall的租金增速还在“个位数”挣扎,龙湖北京长楹天街、重庆时代天街、佛山岭南天地等标杆项目却连续两年出现20%以上的极速增长。
近日,美ONE旗下IP奈娃家族的首家咖啡店,在上海正式营业,今后目标计划开到100家。内卷到极致的咖啡赛道,能给美ONE留个位置吗?
4月18日,美ONE旗下IP「奈娃家族」首家线下门店——奈娃家族咖啡店在上海浦东新区四方城开业。奈娃家族咖啡店计划今后开出100家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