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噪、陈旧的菜市场还有没有新的打开方式?
北京地铁前门站附近开了一家叫“微风市集”的菜市场。单从名字看,清新温暖的感觉便扑面而来。它一改传统菜市场的嘈杂和混乱,魔幻地将菜市场变成了一处小清新文艺的所在。
菜市场也可以文艺小清新?
微风市集位于东城区西兴隆街,由一座民国古建筑改造而来。
在以黑灰瓦砖为主色调的传统建筑群里,微风市集简约小清新的装潢却并不突兀。它以上下两层错落有致的白色,搭配黑灰色调,与传统建筑融合的非常巧妙,还焕发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味来。
透过几块大面积的透明玻璃,里面的菜美果丰一览无余。走进门口处,玻璃门自动打开,室内白色的柱子、墙面,原木色的货架、透明的玻璃柜台,俨然是清新文艺简约风的标配了,丝毫没有老街区的古朴厚重之感。
各品类的货架也呈完全开放或半开放形式,打破了传统菜市场的常规布局。此外,首层还有类似无人货架的即食食品货架以及开放式阅读书架,由春风习习图书馆供应,每月都会有更新,可见其想要营造丰富轻松式空间的意图。
东南角处,是一面微风市集的绘画宣传墙,从这里通往二楼,墙面上写着“二层社区小客厅,欢迎来坐坐”,瞬间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微风市集的楼梯设计也比较独特,由黑色穿孔板组成。据了解,这也是设计团队最为钟意的设计之一。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穿孔板会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散落到楼道及地面上,让整个空间充满舒适惬意的氛围。
不同于首层丰富布局,二层是更明快的构成和更充足的开窗。东面是一整墙面的木质落地书架,图书的类别也都是与生活相关的咖啡、厨艺、收纳等书籍。西侧是半开放厨房及三组木桌椅,用来堂食、开展主题活动等。
如此风格的商铺,在这条街上有没有市场?带着这种疑问,笔者观察后发现,街区配套有茶里龙、福叁cafe、耳秀、poppee等茶饮、咖啡及饰品业态,从风格来看与微风市集类似,所以客流会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叠。
不只是菜市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菜市场,微风市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果蔬生鲜、肉类主食、粮油调味品,菜市场该有的基本功能性需求,这里一样也不少。此外,相比传统的菜市场,这里的陈列更显别具一格。
首先,牛肉和猪肉进行了区隔,在不同的区域进行陈列。据了解,是因为周围回民比较多。在猪肉区,各种大小、部位的肉类被整整齐齐码放,另外还有专供涮锅的预包装肉类,便于居民选购。牛肉同样也是按照部位处理、整齐摆放。
其次,在粮油调味品区,红豆、绿豆、黑米、花生等各种豆类米类,被装在抽屉式的格子里,既节省空间又能保证不进灰尘,拿取还非常方便。而生抽、酱油、醋等各种调味品,则齐整整排列于墙上的收纳柜中。
再者,主食厨房也很精彩。包子、馅饼、肉夹馍、馄饨、粥各种家常早点齐备,也不乏炒肝这种老北京特色小吃。
最后,水果和蔬菜的品种也比较丰富,价格也相对亲民。
微风市集不仅仅是简单法的菜市场,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聚会场所。
笔者探店当天,微风小聚的滚汤圆活动刚刚结束。从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来看,从去年底开业至今,目前已有两类系列活动的推出,分别是微风小聚和微风私厨。微风小聚主要是各种主题活动,微风私厨每期则会邀请一位主厨为大家烹饪私厨家宴。主题性强、有趣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不同的细分人群,增强顾客的粘性。
据店员介绍,未来还有可能接受团体的预定活动。可以想见,从一层购买各种新鲜食材,再带到二层一起烹饪,无疑增加了微风市集的盈利来源和想象空间。
也许正如微风市集的slogan:“社区会客厅,百姓菜篮子”,它不仅将菜市场的传统卖菜功能强化,还将菜市场的功能得以延伸,成为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集合体。
结语
实际上,近年来“菜市场+”的模式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去年底于京城开业的Hello Mart城市市集,就是果蔬生鲜+立食餐饮+儿童业态+文创业态等的综合性生活空间。它将商业与艺术进行融合,让一直被认为low的市集,焕发出新活力。
正如那句“所有的商业都值得重做一遍”,于微风市集而言,它不仅是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的交融,更是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碰撞,为老城区增添了一抹亮色。
继MUJI Hotel、MUJI Diner、MUJI BOOKS 、MUJIcom便利店之后,在中国尝试的又一新业态。
华润置地要打造的“万象食家”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呢?或许看看国外这几个优秀的食材体验市场案例,或可以窥见一些方向
一些80、90后选择购买年夜饭半成品自己动手;还有一些人,选择在线购买蔬菜生鲜,送菜上门而不是去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