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近期因密集为子公司提供担保而引发行业关注。不止金科,2018年销售业绩首破千亿的闽系房企阳光城集团(以下简称阳光城)亦是如此。
5月8日,阳光城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慧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接受清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不超过2亿元的融资,期限不超过6个月,作为担保条件,阳光城对北京慧诚房地产该笔融资提供全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今年以来阳光城提供担保的第46家子公司。
为46家子公司“背书”
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阳光城及控股子公司对参股公司提供担保总额度为193.86亿元,实际发生担保金额为141.85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资产61.73%;阳光城及控股子公司对其他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总额度为1219.73亿元,实际发生担保金额为762.98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资产332.04%。
上述两类担保合计总额达904.83亿元,已占阳光城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资产393.77%。
在最新一期担保公告的特别风险提示一栏,阳光城提到,公司对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单位担保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
据乐居财经统计,在这46家被担保子公司中,有32家资产负债率超过70%,而超过100%的企业达13家,阳光城持90%权益的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则达到134.6%。根据公告,阳光城于今年内已为其提供两次担保。
一次是在2月,阳光城发布公告称,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接受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不超过5亿元的贷款,期限不超过12个月,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以其名下部分项目土地提供抵押,公司对该笔贷款提供全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另外一次则在3月份,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接受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提供不超过12.5亿元的融资,期限不超过24个月,作为担保条件,阳光城子公司广州市百耀欣光房地产有限公司100%股权提供质押,名下部分项目土地提供抵押,阳光城对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该笔融资提供全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为其提供反担保。
根据公告,广州逸涛雅苑房地产拥有5宗商住地块,均位于广州南沙;但最新一期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经审计),其净资产为-9.2亿,净利润为-581.7万。
有证券分析师指出,一般情况下,母公司不得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提供债务担保,因为借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于集团平均值,或财务指标显示偿债存在较大风险,会加大集团母公司的担保风险或有负债的负担。
“这也从另一面展现出阳光城高超的财技。”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乐居财经,阳光城及其母公司很擅长使用担保,早在多年前,就通过频繁进行抵押、质押、担保、反担保、银行贷款,阳光城的母公司频出援手,为其跨越式发展输血。
阳光城:风险可控
阳光城方面则强调“风险可控”。其于公告中表示,公司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具有绝对控制权,财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且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担保风险较小。对于向非全资子公司提供的担保,公司和其他股东将按权益比例提供担保或者采取反担保等措施控制风险。
阳光城这番表态并未完全打消投资者对其资金链压力的疑虑。
2018阳光城在规模上突破千亿,但负债率也不低。2018年末其扣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0.84%,净负债率182.22%。
进入2019年,阳光城继续利用资本市场各种融资工具,目前已累计发行7.7亿美元境外美元债、规模不超过7亿的资产支持票据(CMBN),第一、二期共计23亿的公司债,并以购房应收款为基础资产进行融资,规模不超过20亿,目前融资额已超过百亿元。
此外,阳光城于4月26日发布公告称,拟在境内外开展直接融资工作,融资规模合计不超过人民币220亿元(含境外等值货币)。
密集融资导致净负债略有提升。今年一季度阳光城净负债率为189.6%,相较2018年末上升3.6%。面对遭外界诟病的高负债,阳光城执行副总裁吴建斌于2018年业绩会上表示,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把阳光城的净负债率降低在100%之内,2019年将争取回到150%,希望在2020年净负债率可以降到100%之内。
吴建斌是地产圈的融资一哥,被业内公认为最强房企CFO。入职阳光城不久,他便展现出神奇的财技:在阳光城整体负债率上升1%的背景下,融资成本竟然下降了1.34%。
这一次密集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是否会对阳光城达成上述降负债目标造成影响,尚待观察。
10月10日,杭州市余杭区法院出具的《拘留决定书》显示,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林腾蛟被采取拘留15日。
6月13日,ST阳光城(SZ000671)发布关于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先告知书》的公告。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ST阳光城公告显示,由于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之后,公司股票自6月12日起停牌,并可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全球奢侈品销售走向并不明朗, 特别是中国消费者未来在哪个国家消费都很难预测, 太古内地商场的重奢零售销售都受到了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