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带不走的究竟是什么?

赢商网 刘玉萌   2021-09-29 20:21
核心提示:成为超大城市,也意味着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2016年,赵雷的民谣歌曲《成都》,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

经过五年的沉淀,再提起“蓉城”,你会想到什么?火锅、大熊猫、都江堰、武侯祠、春熙路……

01、带不走的,才是最好的

成都可能是中国文旅资源最好的城市之一。源远流长和充裕富饶是它的古老注解,悠闲舒适和活力创新是它的现代标签。这座会玩、懂享受、乐于消费的城市,拥有天然的文旅休闲氛围和独特的“城市基因”。

从自然区位来看,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就历史沿革来说,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这是中国唯一能够看到雪山的特大城市。站在成都闹市的茶楼上,推开窗便能看见东南边郁郁葱葱的龙泉山脉,西北则是白雪皑皑的连绵雪山,在古时候,门口的锦江可能还停泊着来自江南的船只,顺流而下能抵达东吴之地。于是,才有了杜甫那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时间来到2021年,成都在中国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四川省省会,成都既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

截至2021年7月,成都市共有A级景区93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50家,3A级景区28家,2A级景区13家,1A级景区1家。

同时,成都博物馆数量达160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超过4000家;“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180个、周末经济主题点位12类、夜间经济示范点100个;举办各类音乐演艺活动4900余场次、重大展会活动2400余场次。

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文旅资源,成都官方早在将近15年前就开始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了。2007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组建大集团”的战略部署,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成都文旅集团成立,承担起成都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建设、运营,项目投融资和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对外推广等职责。

成都文旅集团先后打造了宽窄巷子、西岭雪山、“天府古镇”系列等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并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2021年上半年,成都文旅实现营业收入8954万元,归母净利润2812元。目前,集团正在推进锦江公园建设、天府文化中心、宽窄巷子二期、熊猫星球等重点项目。

图源:《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02、“三城三都”,绽放独特之美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生命体。如何运用多重手段,进行多维运营和价值创造,深度挖掘提升城市形象气质、品牌价值、环境风貌,最终形成鲜明特质、稳定机理和独特印记,成为每座大城市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2017年年底,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给出了一种解法:通过全面塑造发展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积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通过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传播能力。

2018年9月25日,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召开,力争到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业价值凸现,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35年,“三城三都”闻名于世,建成世界新兴的文化名城;到本世纪中叶,天府文化享誉全球,建成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2019年1月8日,中共成都市第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为成都建设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世界文化名城拟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2月1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三城三都”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对成都而言,“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的确为其发展注入了更持久的经济活力、人文魅力和生态引力。三年来,《成都市建设“三城三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文创、旅游、体育、餐饮、音乐、会展六大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0年,成都市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805.9亿元,较2017年增长127.8%,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2019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4663.5亿元,接待游客2.8亿人次,分别较2017年增长53.7%、33.3%;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05.18亿元、接待游客2.04亿人次;2021年春节黄金周成都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全国“双第一”。

图源:《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

03、文旅产业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为了改变单中心集聚、圈层式蔓延的发展模式,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成都将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同时,成都也不满足于只做“美食之都”“休闲之都”“时尚之都”,还要做一次“绿色升级”,建设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2018年,成都启动“公园城市”建设,提出“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按照总规城市战略定位,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图源:《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透露的数据,目前成都城区常住人口为1334万,位列全国第六,首晋超大城市行列。成为超大城市,也意味着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依托产业功能区,成都围绕“场景营城”的核心理念,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地特色的多元消费场景,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除了宽窄巷子等街区型纯文旅项目,成都不少新兴文商旅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海滨城、IFS、成都远洋太古里这些主题特色明显的项目以现代诠释传统,不仅满足成都人的消费、娱乐需求,也成为外地游客来成都旅游购物的热门选择。

在重资产文旅项目中,总投资550亿元、去年9月开业的成都融创文旅城颇受瞩目。八大业态将大熊猫、天府文化等巴蜀文化元素融入场景建设中,形成创新IP叠加地域特色的文旅消费场景,并通过打造文旅新场景、培育文旅新业态、构建文旅新产品、聚集文旅新人群,使本土与国际、传承与革新、传统与摩登等元素在这里达到奇妙的平衡,吸引了成都及周边居民的关注。

9月28日,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在阿坝州九寨沟县举行,成都市优选13个项目参加集中签约,涵盖主题游乐、旅游交通、旅游演艺、文创音乐、康养度假、农商文旅融合等领域,总投资646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文旅重点在建项目共118个,其中100亿以上项目14个,50亿以上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额5078.4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36.97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额365.04亿元,已完成投资233.81亿元。未来,这些项目都将为成都的新型发展格局服务。

04、结语

在李白、杜甫和黄庭坚的等大诗人的生命中,蜀地尤其起到了重要作用。千年之后,成都依然在凭借优越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持续吸引人们来到这里旅行和生活,获得各产业不断向上发展的动力。

实际上,成都的独特气质并非一日形成,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亲身去体会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成都文旅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