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信用保卫战

乐居财经   2021-11-09 10:51
核心提示:在美元债发行和再融资窗口短期内难有明显恢复的背景下,一批民营房企不得不打起一场信用“保卫战”,重建行业信心...

作者/吕秀伦

闽系房企老板们喜欢抱团,不仅经常组局线下闭门会议,还有自己所属的微信群。11月8日,网传融信中国董事长欧宗洪在群里发了一段言论,呼吁国家帮助民营地产企业渡过难关。

虽然融信方在傍晚立即辟谣,声称此段长文出自一位香港投资人,但这番言论还是引起了不少地产人的共鸣。从7月到11月,短短4个月时间,数家top级房企接连爆雷,地产形势从未像眼前这般严峻。

暴雷背后,真正击碎的是信心。

正如那段文字所言:蓝光恒大等个别房企暴雷波及行业,境外对地产企业及行业评级下调、二级市场纷纷股债双杀;新力花样年躺平,拉暴美元债市场,美元债市场不仅失去融资功能而且变为暴雷引线,境外风险传导蔓延至境内,境内融资全面收缩。

在美元债发行和再融资窗口短期内难有明显恢复的背景下,一批民营房企不得不打起一场信用“保卫战”,重建行业信心。例如,提前回购美元债,诚实与资本市场公开企业真实近况,回购增持自家股份,确保按时保质交楼等等。

更为甚者,如阳光城老板林腾蛟赌上全部身家性命下场进行实控人全额担保,希望能够寻求投资人的理解和信心。

这份诚意很有分量,继而好消息接踵而来。11月5日,阳光城一笔6.365亿元“18阳光04”展期12个月的兑付方案,在2021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获得通过;一笔“20华济建筑ABN001”展期议案获90%投资人同意通过。

信心比黄金重要。这些积极正向的举动,能让境内外投资者们感受到,虽然一些开发商因为暴雷而“躺平”,但更多房企在珍惜和保护自己的信用羽毛。

集体提前还钱

房地产融资多样,但美元债不失为一种重要方式,它或多或少为房企发展提供一些资金动力。可如今,美元债正从“救命稻草”变为“洪水猛兽”,弄得开发商胆战心惊。

10月4日,花样年约2.06亿美元的未偿还票据已到期且未付款,构成实质性违约。该次违约被认为击碎了市场信心的最后一道防线。花样年“躺平”后,新力控股、当代置业也相继披露了其信用风险事件。

10月19日,新力控股确认其未能偿还于10月18日到期的2.5亿美元离岸高级无抵押票据的本息;紧接着10月底,当代置业一笔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12.85%利率美元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于当日达成。

祸不单行,受部分房企债务逾期影响,20余家房企海外评级或展望受到评级机构下调。与此同时,也牵连其他开发商出现美元债较大波动,例如佳兆业、阳光城也有多笔美元债遭遇了同样的急挫。

群体性下跌,体现出市场对房企信用风险的担忧不断加重,定价提前反映了房企的潜在违约风险。换言之,当一家企业的债务价格打折,说明资本市场开始看空这家公司,其风险也会随之骤增。

地产美元债是蜜糖还是砒霜,是房企不得不重新审视的问题。然而,如何修复出现裂纹的信用,则是摆在当下房企眼前的头等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房企偿还美元债时,多采用“借新还旧”的方式。但违约事件频发后, 发不出债才是最棘手的问题,自然而然“借新还旧”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信用危机,最好的证明还是自身资金稳定。由此,一场浩浩汤汤的地产美元债回购潮推向了台前。

与此前的单打独斗不同的是,在这一轮房企回购美元债大潮中,房企颇具“抱团”之势。

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自10月份以来,包括旭辉、融信、正荣、银城、佳源、龙光、中梁、弘阳、建业、新城等在内的房企均开启回购美元债。再将时间线拉长,下半年以来,房企陆续回购超100次,向市场释放释放出保兑付的信号。

不过,在这一波地产美元债回购潮中,多以民营房企为主,央企、国企房企罕见;另一方面,房企回购单笔回购金额较小,一般为100万美元-800万美元不等,且出现高频率回购的特征。例如,正荣在10月份进行3次回购,每笔金额几百万到几千万美元不等,回购金额累计达3950万美元。

当然,也有大手笔回购美元债的开发商。例如,新城控股于11月7日晚间公告,计划提前赎回2021年12月16日到期的3.5亿美元债券。次日,11月8日新城控股开盘大涨,最大涨幅超过5%。

综合看来,房企集中回购美元债,一方面可以缓解短期内债务到期带来的压力以及逾期风险;另一方面,可彰显自身资金充实,维护房企信用,提振市场信心。

地产债陆续暴雷,也引发了监管层关注。10月25日,国家外管局上海分局召开会议,对房企境外债到期情况进行摸排。多家房企人士表示,此番排摸的目的是要掌握是否存在违约风险,同时强调这并不是新出台的规定和要求,仅为定期摸排,更新信息。

“护盘”大法

一方面,房企回购美元债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也不乏房企老板开启“护盘”大法,频频回购、增持股份。

眼下,地产股跌跌不休,此举也给正处在低谷中的自家股票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在增持方式上,更是五花八门。除了常规的控股股东、股东、董监高增持外,还有公司通过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甚至高管亲属进行增持。

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9月份以来,地产圈至少发生了超过40笔股东增持。郭梓文、林龙安、胡葆森、许华芳、凌克、田明、黄朝阳等,都有增持旗下企业的记录,有的还涉及多次增持,提振市场信心。

例如,奥园董事会主席郭梓文于年内进行了连续三次股份增持的行为,累计增持与认购公司回购公司股份累计7亿港元,成为了奥园未来发展信号的关键信号。

与此同时,9月底,恒基地产执行董事兼主席李家杰斥资4亿港币参与奥园新股认购。这不仅为其注入财务流动性,更彰显出外来投资人对奥园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在增持行列中,甚至出现了地产大佬罕见护盘的情形。9月16日,金地董事长凌克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金地股份共计10万股。这是凌克2016年期权行权后,首次增持。

凌克增持的同一天和后一日,禹洲集团董事会主席林龙安也再度出手,在市场上共计增持600万股禹洲集团股份,总代价约682.86万港元。而一个月前,他才刚斥资154万港元完成增持100万股。

最近一笔发生于11月9日,碧桂园获杨惠妍增持1000万股,涉资约7349.1万港元,增持后其持股比例上升至60.88%,这也是她月内第二次增持;早在11月2日,杨惠妍增持碧桂园500万股,涉资约3616.4万港元。

另一边,房企也不断购入旗下公司股份,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11月1日,金科股份新增回购285.08万股,交易金额1239.75万元。截止目前,其累计回购4099.79万股,交易总金额1.83亿元。

不过,增持、回购股份不是唯一“护盘”大法,还有房企掌舵者自掏腰包为公司提供资金。10月,当代置业董事会主席张雷和总裁张鹏,有意向集团提供合共约8亿元的股东贷款。

此前的9月,富力地产李思廉及张力为支持集团将提供约港币80亿元的股东资金,并预计于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完成。

“保交楼”才是王道

地产商回购美元债,以及不断购入旗下公司股份,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但支撑信任修复的关键,还是部分房企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于购房者解决方案的出炉。

购房者,犹如开发商的“衣食父母”。但眼下,却因为暴雷事件一波接着一波,使得这类群体的利益受到直接损伤,不仅拿不到房子,还有可能多年积蓄付诸东流。如此一来,传导在市场层面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买房人群不相信开发商,房企的销售将遭受新一轮“滑铁卢”。10月,超八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下降,其中,同比降幅大于30%的房企达到44家。同时,包括绝大部分TOP30房企在内,有近八成企业单月业绩不及上半年月均水平。

此前,恒大集团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专题会。许家印对参会的4000多名各级领导表示,必须认识到全力以赴抓好复工复产的重要性,保质保量顺利交楼是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公司一定要承担的责任。

风口浪尖上的恒大,除了保交楼,还将全面实施现楼销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终极大招,对于购房者而言,不仅不用担心开发商跑路、工程烂尾等问题,还能节省时间,不用等期房。

不过,市场上同样也有持有怀疑声音,例如,这只是缓兵之计,过渡性策略。归咎原因则是房企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沉淀,若要现房销售,就意味着回笼资金推迟24个月左右。就连当前央企也难以实现全面现房销售。

另一边,同样出现流动性危机的花样年也在“保交楼”上做出了承诺。

花样年创始人曾宝宝第一时间发布家书,花样年绝不躺平,实现保项目高品质交付。并在微博上称,购房客户有任何问题可通过“花样年花花客服”公众号反馈或拨打花样年集团客服电话。

所幸,国内的政策端已有暖风吹过,在包括央行等在内的监管层定调“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后,按揭贷款、开发贷也有放松的风声。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乐居财经,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