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新磊
放眼餐饮业,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昂扬生机。2022年,餐饮上市潮已经扑面而来。
餐饮人“集体”冲刺上市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疫情两年,一些餐饮人退场,一些餐饮人成为弄潮儿。
2022年初,餐饮业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集体”冲刺上市。
1月12日,火锅连锁餐厅七欣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若上市成功,七欣天将成为继海底捞和呷浦呷浦后赴港上市的“火锅第三股”。
1月13日晚,证监会发审委宣布五芳斋IPO过会,五芳斋将成为“粽子第一股”。
1月20日,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其A股主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继续冲刺“佐餐卤味第一股”。
1月25日晚间,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已经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月27日,杨国福麻辣烫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目标直指万店规模和百亿营收。
1月28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参股的和府捞面将在境外上市。
除此之外,去年9月,火锅品牌“捞王”已经申请赴港IPO。
去年10月,老娘舅和蜜雪冰城也已经进入上市辅导,将在A股上市。
事实上,除了“集体”冲刺上市,更深层的革新也已经在2021年萌发。
2021年是餐饮企业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的一年,也是餐饮企业走向规模化、精细化运营的一年。而这一年,也为餐饮上下游企业的资本化奠定了基础。
据前瞻数据统计,2021年截止到8月,餐饮行业共发生86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达到439.1亿元,超过2020年的两倍。2020年以来超过20家中国餐饮食品供应链公司已完成或即将完成IPO,涵盖了餐饮、茶饮、烘焙、肉制品等各个行业。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虽然经历疫情的考验,2022年仍将成为餐饮业的又一个高峰。
危机中获得机会
如今,餐饮人在应对疫情危机上,已经掌握了众多的工具。
精细化运营是很多餐饮企业稀缺的能力,更是餐饮企业抗击疫情的最有效方式。
比如,鲜见曝光的七欣天,非常低调务实,可谓是“隐形冠军”。但是,它到底凭啥实力夺此殊荣呢?
资料透露了一个细节——七欣天是通过外包员工拉升利润率。
目前,七欣天共在48个城市经营256家餐厅,业务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相比已上市的海底捞、呷哺呷哺,公司的餐厅数量仍有较大差距。
但是,七欣天通过外包员工拉升了利润率。
2020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整体经营并不景气,近两年头部火锅企业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但是,七欣天的净利率在如此大环境下反倒逆势大增:从2019年的6.3%增至2021年9月末的17.5%,超过可比公司逾10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累计实现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49.4%;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61.8%。
七欣天解释说,利润率的增长除价格加成较高的梭子蟹销售额增加以外,也与其压缩员工成本有关。
七欣天自2020年将清洁服务和其他临时性工作外包至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公司雇员从2019年的4707名缩减至1713名、员工成本收入占比从23.9%下降至18.3%。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雇员共有1834名,员工成本占比为17.2%。
我们梳理众多已经跑到品类头部的品牌发现,越是优秀的企业,越善于借力专业化公司,加强企业的体系化建设。而专业化的公司,也正在成为餐饮企业最高效的“增长动力”。
做大做强仍然是基本路子
当前,餐饮人最忌讳的仍是在“基本常识”上消耗时间。
比如,到底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在中国企业“公司化进程”中曾经引发争议。但是从结果来看:无法做大规模的强,都是自以为是的强。真正的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用规模来反复证明。
并且,随着规模的做大,企业会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那么,如何做大规模呢?方法就是餐饮企业要进行“阶段性升级”。
第一个阶段,就是产品为王;
第二个阶段,就是多开门店,验证产品的实力。
第三个阶段,就是加强门店管理,实现区域为王。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拼产品升级到拼品牌。
第五个阶段,就是拼组织力,从此走向人生辉煌。
这个“基本规则”,无论是喜家德,还是五爷拌面等验证了是实用的、并且还是高效的。
资本机会
未来机会越来越多,唯一怕的,就是你不够优秀。
为什么这么说?
最具风向标意义的就是书亦烧仙草这一轮融资的投资者。
近期,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拿到超6亿元的投资,参与资方包括绝味、洽洽、特劳特等。并且,此次投资是以“基金”的方式参与。
据微信号《foodbud》的消息显示,这次共有三支基金。
第一支为绝味、洽洽食品、腾讯、克明食品等一起成立新成立的基金---“成都新津肆壹伍”。这只基金在1月份的时候,刚完成对彭记坊的投资。
第二支为绝味新募的一支定向基金“湖南书带草”,该基金的具体出资情况为,洽洽旗下的上海创味出资7000万元,光大控股出资5263万元,绝味的吴惠玲和王璞分别出资530万元和400万元等等,合计规模为2亿元。
除了绝味牵头的两只基金之外,特劳特与劲酒的母公司劲牌,还有劲霸男装等一起成立的一只基金——“青岛诺伟”,也有参与书亦烧仙草的该轮融资。
这意味着,餐饮业在融资方式开启了更为多样性的方式,机会也更多。过去,可能是资本不懂餐饮;但未来,懂资本和餐饮的内行人员将会越来越多。
当机会叩门的时候,只怕你不够优秀。
比起规模,“公司化进程”才是餐饮进化的正确道路。在公司化进程和现代化工具的加持下,餐饮品牌已经在市场中开启了飞速拓店的发展模式。
继火锅、新茶饮之后,正迎来扩张红利期的赛道是“新面馆”。以遇见小面为例,行业调整期当前,“三年内开到1000家门店”扩张计划能否实现?
1月4日消息,连锁餐饮品牌“甘食记·成都肥肠粉”已完成5000万A轮融资;截至2021年底,甘食记全国门店数量超100家,覆盖42个城市。
11月30日,羊肉粉面连锁餐饮品牌“粉丝见面”完成天使轮融资,资金拟用于加快拓展新市场等,该品牌成立于今年11月,采用准直营店管理模式。
截至上半年底,华莱士门店数已超1.8万家,超过肯德基和麦当劳全国门店数量总和。然而步子迈得越大,更要直面现实,直面经营中的潜在危机。
本土品牌在尚处稚嫩的年纪遇到更强悍的对手,而支撑它们在过去几年崛起的热钱正在悄悄退场。同样的焦虑,也发生在其他新国货品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