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设计引入水景和配合的绿植,不仅能够恰到好处的软化生硬的铺装,还能增加景观的观赏性、提升空间的互动体验。
与新建街区相比,老旧步行街因无停车场及设备安放等地下空间,改造时借助地势高差或向下深挖的优势,更具备引入小水系微景观设计的条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小水系微景观构造出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让改造后的步行街更具竞争力。
因两者的相辅相成关系,凭借小水系微景观设计出圈的商业步行街不在少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我们总结了几个水景设计在步行街中承担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希望给有此改造需求的老旧商业步行街项目一些借鉴与启发。
01 以流动水景带活非主动线步行街
『泰国Mega Bangna foodwalk&Stream valley』
泰国Mega Bangna foodwalk
Mega Bangna foodwalk是东南亚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Mega Bangna东部扩建的半户外餐饮街区。项目不处于购物中心主动线上,为形成差异化竞争并能够聚集人流,室内设计延伸户外“山谷”地形,通过流动的水与植物,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半户外森林景观。
设计将水景与太阳能制冷系统相结合,形成适宜休闲的微气候环境。冷却水在空间中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里流动,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如蜿蜒的水流、涌泉或跌水,形成了一系列不同质感的水,历经的每一处都形成冷却降温效果,以此抵抗全年温高达到31-35°C的曼谷气候。
▲生态系统运行原理
而隐蔽的喷射风扇创造的微风气流,让水景表面散发凉爽的湿气,把区域调节到适宜人待的舒适状态,同时也为植物生长增加空气湿度,打造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设计希望打造一个强互动体验空间,鼓励游客与材料接触。互动设计的一大亮点是不锈钢水杠杆,操纵杆的手柄是特意为用户感受通过管道输送的冷却水而设计的。在这里,当孩子们排队与水进行互动游戏时,大人也可以享受周边的氛围。
Mega Bangna foodwalk Stream valley
Stream valley是Mega Bangna foodwalk 改造翻新的一部分,曾经是街区的停车场。因为商业结构与立面不能大动,设计就在空间中创造了一条流动的溪流,既使平坦的区域变得灵动,又为前来购物休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置身其中休息玩耍的空间。
设计最大的挑战,是需要在10-17厘米高差且整个水渠仅仅只有1%的坡度、同时还没有任何缓冲区的条件下,处理近100米长的水景,使其具有流动性而非一滩仅具观赏性却无生命的积水。
经过多方合作,溪流最终被分为3部分,缩短了溪水的整体流动距离,并以隐藏在人行天桥下的调压箱所在位置作为边坡分界线。两侧的进水口全部被抬高,以此产生重力流,使得水体可以自然地流动,这些凸起的平台纹理为水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还满足了人们在其中畅快玩耍和嬉戏的需求。
▲鸟瞰图(上)平面图(下)
溪谷中的抛物线喷泉和水面上的石板汀步增添了许多趣味性;中央水景被设计成为定向流动的模式,相比于两端更加活跃的水流,这里的流速偏于缓慢。设计将该区域变成了一个配有悬挂座椅的生活空间,可供人们在水面上放松休息。
水幕的出现不但构建起了从地面到上层空间的垂直视觉联系,而且还承担了加速蒸发和降温保湿的功能。
Mega Bangna foodwalk和Mega Bangna foodwalk Stream valley通过巧妙的运用不同形式的水景设计,毫无违和地营造出了属于不同项目的体验,发挥了小水系微景观设计在步行街互动体验中的超强作用。
02 围绕水系布局步行街商业动线
『仁川松岛NC CUBE CANAL WALK & 美国City Creek Center』
仁川松岛NC CUBE CANAL WALK
松岛新城是填海而建,仁川松岛NC CUBE CANAL WALK 购物中心延续在地特色,在相互连接的建筑物地面之间设计了喷泉,并打造了一条800米长的小运河。
全长740公尺的购物中心,以中间水路为中心,两边形成街区式商家店铺,搭配周边大面积的绿化及景观小品,塑造一个绿色生态又优雅高端的环境,成为不少韩剧的外景拍摄地。
此外,街道上各式各样的动物雕塑形成了有趣的动物世界,成为周边地区家庭周末休闲的去处。
美国City Creek Center
美国盐湖城的“City Creek Center城市溪流中心”是一座倒闭后经过再开发重新开放的大型购物中心,占地23英亩,服务12个城市街区,集住宅、办公与零售为一体。
改造后的溪流中心利用景观设计巧妙地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带入城市,也用一条长一千余米的人造溪流完美地串联与引导内部空间,同时丰富空间景观层次。
溪流沿着步行为主导的绿色空间蜿蜒成“S”形,将零售店、办公楼和住宅楼连接起来,设计在其中布局娱乐设施,使街区成为人们乐于行走的散步路线。
03 构建社区与商业最亲近的一公里
『成都港汇天地主题街』
成都港汇天地主题街
港汇天地作为“成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主题开放式街区”,在天府五街一经亮相,迅速“破圈”引来各方媒体的争相报道。
项目以“诗意成都”出发,用一条“峡谷”串联起了融合商业与生态的多个场景,形成“城市间,山水涧“的人行体验,将商业与社区间最近一公里变成最近亲的一公里。
在空间布局上,港汇天地采用“双首层设计”,一层与负一层结合形成下沉式广场,利用高低差打造出“梯田式”的生态溪流,曲径通幽的动线将人们一步步引入生态中庭,行走其中仿佛在历经一场丛林探险。
港汇的水景带给人一种自然灵动的感受。为了打造酒店门口的"珍珠滩",设计团队从石材的纹理、硬度、拼装大小、安置角度进行了反复的实验,确保水珠的跳跃感及散落的层次感。最终,呈现出水珠如白银珍珠般落向大堂的视觉感受。
同样,每一处多形态、多层次的水景都通过精心设计,期望给予人们全方位的亲近感与互动感,以自然的湿度调动人的温度,再反滋养于自然。
04 水旱两用设计赋能街区下沉广场
『荷兰蒂尔水广场&台南河乐广场&鹿特丹水广场』
拥有下沉广场的主题街区,除了采用喷泉、溪流、池塘等传统的水景观设计方式,还可考虑赋予广场水旱两用功能,实现在不同时间中创造出不同互动景观的效果。一些城市公共广场设计原理和形式可被借鉴。
例如荷兰蒂尔的水广场,广场中间的运动场被设计成“蛇”形且具有各种坡度和高度的景观,并依据景观部分的不同设置了天然游乐器材、群岛游乐场、滑板场和运动场等功能分区。无雨时,广场用作运动场,下雨时就成为了孩子们的水上乐园。
▲水旱两用的荷兰蒂尔水广场
鹿特丹Benthemplein水广场也兼具同样的功能,三个大小不同、深度各异的下沉广场,在无雨时是运动场与舞台,下雨时则变成雨水收集装置,形成独特的城市水景观。由已停业的中国城商场重新规划设计的台南河乐广场,地下停车场则被改造成一个下沉的亲水公共广场,成为四季可游玩的理想聚会场所。
▲鹿特丹Benthemplein水广场
▲台南河乐广场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水系微景观在步行街及城市公共空间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有效作用,但前文也提到该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步行街改造,因此建议还是要根据项目因地制宜的进行翻新盘活。
目前这种小水系打造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耗电量也非常可控,如有项目需要进行该方面的改造,也欢迎微信或致电咨询。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属于传统步行街的高光正在逐渐淡去,大势之下,步行街如何通过改造升级获得二次生命,成为城市地标或网红?
国风美学的兴起,带动了传统文化“活”化,我们更应不断挖掘文化之美,创造商业空间的更多可能,推动商业地产美学革命。
近年来,随着对于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商业形态的不断创新,商业项目想尽各种“套路”来丰富商业建筑空间,提升游逛体验感。
本期赢商网邀请到MTC麦田设计总裁江良华先生,就麦田的商业空间设计行业现状、“出圈”法则和未来规划等进行了深度探讨。
亚洲最大的有机屋顶农场—泰州国立法政大学城市屋顶农场;综合性农场主题乐园—意大利FicoEataly World;上海天空万科广场—天空农场…
购物中心品牌形象发展趋势也逐渐趋于有故事感的、跨界的、超级IP式的、无边界的、互动、动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