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难过,资本也难过:更煎熬的2023年还在继续

灵兽   2023-05-20 10:01

核心提示:创投复苏慢,募资难加剧,很多行业生存得都很艰难。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疫情宣告放开后,创投的复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从今年的募资环境来看,人民币基金募资环境不利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位人民币基金管理人对《灵兽》称。

1

不利趋势进一步加剧

2023年以来,LP端因央企国资新规,人民币基金的募资渠道进一步萎缩。

从目前募资环境来看,人民币基金募资环境没有任何好转,不利趋势进一步加剧。同时,美元基金的募集也呈现快速萎缩的态势。

随着基金管理人手中可投弹药不断消耗和减少,投资活跃度也是肉眼可见地在下滑。

自资管新规落地以来,人民币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难已经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从中基协发布2022年数据及2023年一月份数据来看,募资难趋势进一步加剧,无论是基金募集总规模还是单只基金的规模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伴随募资难,人民币基金管理人存量优胜劣汰速度加速。

据《灵兽》了解,截至2023年1月的1年内,在中基协登记的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同比净减少近1800家,创历史新高。

央企基金监管新规进一步加强了央企出资市场化基金监管、门槛要求,并规定了过渡期。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央企出资市场化基金的渠道已经受到明显影响。考虑到后续地方国企可能跟进效仿的情况下,人民币基金的资金来源可能进一步萎缩,募资形势不容乐观。

不久前,清科研究中心也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据报告内容,2023年第一季度,行业合规性要求持续增强,加之部分LP流动性有待释放,募资市场有所回落,整体新募集基金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601支、35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33.0%。

其中,外币基金募资尤为艰巨,2023年第一季度共8支外币基金完成关账,数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8.6%,降幅超过七成;募资规模约为275.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5%。与此同时,市场仍存在一定的避险情绪,投资人出手更加谨慎。

清科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节奏延续减缓,投资案例数共1722起,投资金额1300亿元人民币,两个数字同比都几近腰斩。

退出层面也并未见好转。一季度退出案例总量共521笔,同比下滑51.5%,各类退出交易数量均有所减少,被投企业IPO数量也同比下滑了近四成。

历经了艰难的2022年,情况更为煎熬的2023年还在继续。

2

市场出清并回归理性

根据中基协于2023年2月15日发布的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月报,2023年1月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存续数量创新低——较2022年1月下降1772家,为13251家,下降幅度远超均值。

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通过数亦处于历史低位。

2022年之前,我国存量的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管理人一直维持在15000家左右,而2022年4月份开始逐步下滑,特别是2022年底前和2023年1月份,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存量出清速度加速。

从新募基金的规模来看,据清科研究中心季报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大额基金的设立与募集步伐有所放缓,仅有7支新募基金的单支募资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数量为去年同期的41.2%;

募资总规模为657.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7%。无论是国资背景管理人所管理的大型政策性基金,还是非国资机构设立的大额产业基金,募集数量、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下滑。

据《灵兽》了解,单只基金规模年均缩水近两成。自2018年以来,新增私募股权和创投备案规模呈持续下降趋势,2022年全年新增备案规模仅有4,465.60亿元,同比下降34.66%。

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越来越小的趋势则得到了延续,新备案的单只基金平均规模从2018年的11552.24万元降至2022年的5118.17万元,累计降幅达55.70%,年均降幅18.41%。

虽然政府引导基金出资相对稳定,但投后和退出或受到诸多制约。

在募资规模持续下降的趋势中,依旧活跃在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LP方是关注的重点。作为国内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的重要出资人,政府引导基金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创新创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但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基金与单纯财务性投资机构相比,具有产业培育引导乃至为地方招商引资的功能,这使得政府引导基金出资的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在投资时受到一定行业及地域限制,部分基金出现返投要求完成困难的情况。

而政府引导基金背后的国资及财政监管体制,使得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人不得不在子基金即将到期时将退出压力传导至GP,无法很好地履行政府引导基金长期支持创新创业及产业发展的作用。

也许,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恰恰是市场出清并回归理性的过程,正如近日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围炉夜话中所说,——顺风顺水看不出差距,越是艰难的上坡,才更能彰显真实本事。

3

黑马何在?

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之下,什么样的GP能募到资?

5月18日,启明创投宣布正式完成第七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基金规模达到65亿元人民币,出资方包括8家保险机构、知名市场化母基金、领先的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LP复投率超70%。

这是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创投市场最大规模的人民币基金募资。

至此,启明创投旗下总计管理18只基金,已募管理资产总额达到95亿美元,将继续投资科技及消费、医疗健康两大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的项目。

早在2022年7月,启明创投就曾低调披露了其第七期人民币基金完成首轮关闭,规模为人民币47亿元,到今天正式官宣募集到了65亿元。这样的数字相比2021年初28.52亿元的第六期人民币基金,几乎是翻了两番。

除了募资节奏稳之外,新基金LP阵容也很亮眼。

按照启明创投的披露,第七期人民币基金LP包括了保险机构、知名市场化母基金、领先的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复投率超过70%。

一直以来,保险机构都是VC基金最为期待,但同时也是最难获取的LP群体之一,而这一次启明创投引来了8家保险机构,数量是上一期的4倍,出资金额更是达到了新基金总规模的四分之一。

虽然基金规模已经比过去大很多,但启明创投仍然还是集中精力在两大板块投资,即科技及消费和医疗健康两大领域,而且仍然投资这两大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项目。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菜鸟与中国人寿携手设立仓储物流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投资规模超过30亿元,聚焦于投资长三角经济圈多处高标准仓储物流基础设施。

同时,除菜鸟与中国人寿共同作为基石投资人外,该基金背后还包括中宏人寿、财信吉祥人寿等多家境内保险公司。

菜鸟方面介绍,本次基金投资的项目选取了菜鸟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网络中位于长三角经济圈核心节点城市的高标准、现代化仓储设施,这些项目均由菜鸟地网统一运营管理,是数字技术和物流实体运营的深度融合典范。

自2013年,中国人寿在业绩会上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保险资金支持阿里仓储和物流建设,到现在,双方合作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4

该如何出手?

面对业内募资难加剧,投资形势也随之变化。

一是,世界格局和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20年的全球化大趋势正在发生改变,现在不能说去全球化,至少进程是受阻了,甚至一些局部领域在发生一些根本性变化,这对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是,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从追求速度到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也给整个经济结构带来改变。

当市场整个投资逻辑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实际上是应该重新审视,而不是延续以往的惯性向前走。

此外,上市即破发的现象,对于背后的投资机构和LP来说,也是心有余悸。

投资机构在企业上市破发之后出现投资亏损,意味着投的价格或者投的阶段不对,价格的安全垫不够高。

一位消费领域投资人表示,在一级市场上一个项目若是早期阶段投进去几个亿估值,上市规律周期也要5到10年。这么一算,到了上市时即便不亏损,收益也不高,大家都慢慢认识到这个结果,出手就会更加谨慎了。

他称,谨慎不意味着不投,资金确实会在现阶段变得更加谨慎,但作为一家理性的、成熟的投资机构,还是要在坚持自己的判断和标准的基础上,留意部分优质企业,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此外,由于监管环境和税收负担,加之当下经济形势压力,势必加速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出资人加速离场。

因此,亟待通过监管松绑、税收优惠等制度性创新,引导更多社会化资本进场。同时,应通过大力发展市场化母基金、引导保险、养老金入市等方式,拓宽创投市场的长线资金来源。

本轮投资寒冬将是又一轮行业洗牌的开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未来将更加考验管理人的品牌、专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投后管理及增值服务能力。

正如启明创投邝子平所说,身处一个多变的世界,我们期待2023年重启经济的自信与活力,在多变中找回一道恒定。

他称,这个恒定就是中国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只要有这个恒定,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有希望,创投机构投资人就有机会。(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零售业资本
本文转载来自:灵兽,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