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感商业”为什么就火的不要不要的?

和桥机构   2024-02-07 10:01

核心提示:成都,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给人们最深的感受可以用“烟火里的松弛感”来概括。成都不仅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有无限的时尚魅力。

成都,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给人们最深的感受可以用“烟火里的松弛感”来概括。成都不仅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有无限的时尚魅力,既有成都太古里、成都IFS作为头部商业的强大品牌号召力,推动着这座城市与世界的链接,也有成都COSMO、招商大魔方等新晋特色商业,用潮流艺术打破传统,开创年轻人的消费新场景。

在2023年,成都商业市场经历了相当明显的波动和变化,既有大型购物中心的开业和转型,也有非标商业和城市更新项目的亮相,不断展现成都商业的多元化和创新性。总体而言,成都商业也已经处于存量改造阶段,“去中心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如何讲好故事、做新场景,打造“消费新高地”,平稳度过优胜劣汰的更迭转型期,这是更多商业面临的普遍难题。

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成都社区感商业的悄然兴起。这是一场不仅为了买卖,更是为了营造温暖人情味的社区狂欢。成都的社区感商业,如同一位亲切的邻里,逐渐走入市井生活,为城市注入更多烟火气。

01

什么是社区感商业?

社区商业与生活关系

社区不仅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人的生活家园,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更多商业模式的出现及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对社区商业的期望也逐渐升级。所要求的不只是出门就能买菜、逛超市,还希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医院、学校,有不错的餐厅、咖啡馆、面包房、书店、瑜伽馆、健身房,甚至是临时办公场所等等,这才是理想中的商业或者说生活场景。

可见,社区商业与社区居民之间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这就注定了它的商业形式不仅要提供商品和服务,还要竭力提供一种属于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那么社区商业要做些什么?除了要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喜好,建立起与他们依赖和紧密的联系,更要主动创造更多社交和活动的机会,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这就需要社区商业拥有基于人情和细节的亲和能力,运营、关系维护和私人定制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品牌表达和设计创新。同时,社区商业还需要表达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打造有品质、设计感、区域主题特色的社区空间,让社区商业充满温馨的人文关怀和精致的生活调性。

当社交作为社区商业的灵感来源

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人对环境的认同和共同行动的归属感,不仅是解决生活上的需求和困难的办法,更是一种能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价值。社交作为人类生存中的重要一环,为社区商业的“社区感”提供了灵感来源。

有一类商业,他们擅长讲故事、做内容,用丰富的表达展现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看似“高大上”的表达方式,其实可以认为是给真实生活的一层滤镜,让其轻易提升氛围感和魅力。商业通过这种方式来自我标榜,可以得到一些正向回馈,使其成为一种有利的身份标签。有时候,这种方式会散发出真正的“社区感”,或许是因为真情实感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还有一种商业模式,他们记得每一位顾客的私人喜好,注重与邻里居民相处融洽。店里的顾客互相熟悉,氛围轻松而自然,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好。他们通过人际关系和小细节打开了做生意的大门,散发出的“人情味”有助于减轻都市化过程中人们的孤独感和无力感,为人们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

社交类商业中,主张体验、自然、松弛感,将公园、商业、艺术、文化、社交融为一体的公园商业模式也备受推崇。在这种贴近自然的环境中,人们的身心得以放松,更容易拥有回归真我的态度,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公园式的社区商业所散发出的社区感,更容易把气场相合、兴趣相近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成为社群聚集中心。这是中国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圈层聚集,不受空间和形式的拘泥,是年轻人消费升级下的新型外向社交方式,一群人在这里共同创造有趣的内容,相互推荐,相互关心。

下面我们将以成都为观察样本,看看这些充满活力和温馨的社区感商业,或许能为我们在塑造商业新格局的进程中提供一些启示。

02

成都东郊记忆:创意潮流汇聚,打造城市新地标

相信很多人在2023年刷到过成都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蜀宴赋”,身着汉服的舞者为食客献上舞礼、乐礼,让食客酣畅淋漓地体验一场极具仪式感的汉式分餐,这一新颖的形式让其火遍全网,调动人们想前去参观和体验的每一个细胞;北二门红砖墙上的大字“成都”,也刷爆了每个成都人的朋友圈,新晋为成都年轻人打卡新地标。而类似这样充满创意和美感的项目就在成都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曾是成都的工业摇篮,原址为红光电子管厂。为重塑活力,项目经历了几次调整,分别演变为1.0版本的音乐产业园、2.0版本的二次元集结地、3.0版本的年轻潮流发生地,每次更新都基于之前的客群、业态和建筑空间进行调整和优化,但依然保留了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

项目以创建多个容器为原则,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共划分为五个主要区域,包括东山Re°est、7号创意集盒、北街美食区、成都舞台和文创展演区。每个区域都具有转属特色和功能,但都贴近“新国潮、原创力、青年+”的主题,形成了复合圈层式的生态系统,并通过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共同管理,探索了一条潮流之路。

东山Re°est作为门面区域,定位为年轻力中心,占地4500平方米,以园区复古建筑为背景,集结了潮牌、美妆和咖啡等时尚商业,为整个场地打下年轻基调。

7号创意集盒主要以创意办公和创意商业为生态,位于东郊记忆的西南区域,占地2万平方米。整合了51家设计师、广告人和艺术家等创意产业的办公空间,以及一条树荫下的文艺范小店街,形成充满设计力和潜力的创意空间。

北街美食区位于东郊记忆的北区,汇聚了23家品牌和23个故事,提供人气美食和本土小吃,满足不同口味需求。同时,通过聚会休闲和圈层文化交流平台,与周边住宅区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

园区采用纽约高线公园的打造逻辑,将U形区域打造成可以游逛、俯瞰和观演的多功能空间“成都舞台”,连接了主要区域,丰富了动线和视野,同时集结了一批主理人品牌和日咖夜酒的内容。东郊记忆还给予了品牌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品牌在这里开设新的概念店、孵化新的产品线,增加场域的独特性。

其余空间,利用项目的历史动线和大场景,填充了新文创艺术区、展演艺术区和赛博朋克区。通过精心策划的创意景观和沉浸式互动活动,吸引游客驻足打卡,如“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成都”、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以及自有市集IP“东市”等场景,展现了东郊记忆的创意和年轻代表。同时,推出旅行团乐队演出、NEED!FLEA成都站市集、新年音乐戏剧市集、燃力青年艺术展、三体和ARTE沉浸式展览等多元文旅产品,提升游客的新鲜感和体验感。

仅在2023年,园区举办展演活动数超过1600场次,媒体曝光量超过70亿次,今年元旦3天,入园人数达到16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46.7%,刷新了元旦假期客流纪录。

可以说,东郊记忆不是商业项目,甚至也不能说是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守旧式的更新”让它拥有足够的包容性与可塑造性,从人们的生活中生长了出来,又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承载着成都的历史符号和潮流符号,更展现了成都的品味和活力。

03

成都regular源野:打破传统商业,与自然共融的年轻力平台

众所周知,商业需要形象展示面,以及有代表性的标志物,才能被“看到”从而在人们的记忆里扎根。但在闲适的成都,有这么一个隐藏在花草树木当中,甚至入口都需要自己去寻找的“商业空间”,火遍了整座城市和社交媒体。

作为公园商业空间,或者说生活空间,regular源野采用了与传统商业截然不同的打造方式,它既不是老龄化的市政公园,也不是篮球羽毛球的运动场。他究竟是如何打造成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高品质全新生活方式空间的呢?

在regular源野所在的大源板块中,有着武侯高端商务办公区和住宅区,且周边已经有了不少成熟的商业体,可以说是“新成都人”的聚集地。regular源野充分认识到这一板块社区感商业和青年文化的稀缺性,用这么一种贴近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独特样貌,出现在了中央公园的下沉广场中。

既与自然相融,又与商业隔开,REGULAR源野创造了一种新的“公园商业形态”。仅占地6500平方米,但拥有北、西、东3个花园及1个公共空间gregarious,用“以公园造公园”的理念,引入更多的绿意和更好的采光,让这里的松弛感更加浓郁。

为了保持自然氛围感,regular源野降低对商业打造平庸的完美感,更注重保留原有场地的特征,用粗粝的材质和低修饰感的植物,给消费者透气感和呼吸感,形成一种不完美的风格语言。

与此同时,regular源野弱化零售表达,强化主理人气质,选择更加细分和多元的业态,包括餐饮、美容、文创、买手店、市集等多个领域。通过设计和场景营造,呈现出极强的松弛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和日常化的需求,形成多元的消费群体和生活氛围。项目中有20余个生活方式品牌专为regular定制店铺,包括面包会有的、荒石公园、Saucerful Eatery&Wine、%Arabica Chengdu REGULAR、An Ko Rau安高若、in the PARK、UID Café、LANLIZI、tazaTe、HOJA等。每个品牌都有独特的故事和风格,与regular的价值观、场景审美以及对内容和产品的要求相契合,成为少数人的精神乌托邦。

regular源野与这些主理人品牌秉持着与顾客做朋友的态度,开放怀抱迎接每一位客人,在店铺的外面提供随时供人休息的座椅,增加顾客的停留时间和互动机会,也营造出日常和松弛的气氛。同时也保留了原来的棋桌、广场舞、公厕等社区元素,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能够共享同一空间,消除界限感。

在公共空间中,还会定期举办各种跨界合作和生活方式实验,如POP-UP展、发布会、演出、派对等,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增强社区感的归属和认同。凭借小众和精品的调性,作为地下商业营销的突破口,使其始终保持活力和话题性。

在regular源野,商业不再只是单纯的、同质化的消费场所,而是一个记录新鲜生活方式的年轻力场域。它打破了公园与商业空间的界限,也突破了两类消费客群的传统认知。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建立持久联系的空间,实现社群的价值,更形成了一个精神场域和价值共同体,成为真正的生活场景。

04

成都麓湖:蜀味儿度假胜地,城市社交明星

近年来,人们对自然和户外的渴望不断增加。天府美食岛以湖泊和岛屿为生态基底,构建了独特的消费体验场景,持续吸引着消费者。麓湖作为其中的生态基底,充分发挥湖泊和岛屿的场景优势,呈现出据国际接轨的“蜀味儿”岛屿消费新场景。这种独特的“城市文旅”目的地为都市生活中的人提供了一处近距离能量加油站。

麓湖与多个品牌共创,打造不同主题的空间,如露营风格的M Stand、黑珍珠餐厅子非、银滩鲍鱼火锅、不二音乐餐吧、麓过花园火锅、银庐·古法川菜、柠檬花园·白麓半岛餐厅等。每家餐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构成不同商圈,形成差异化的体验场景。消费者能尽享低碳、低成本的郊野度假趣味,身心都得到舒展放松。

项目以水镇为核心,串联起不同层级的特色商业集群,如雪丘乐园、海浪运动公园、麓坊码头、太空舱广场等六大深度体验的社交空间,承载更多元的社区生活方式。还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亲子瑜伽、天台初夏音乐会、Switch大屏互动游戏、露营市集等,增强空间的人文性和互动性,吸引了年轻人前来参与和体验。此外,“元气市集”以新形态出现,集合帐篷市集&水上市集的独特玩法,让跨界品牌及主理人共创出的美食、文创、酒吧、音乐、戏剧、机车、宠物、露营等强社交内容更加引人注意。这些活动和内容,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麓湖的品牌影响力,让麓湖成为独特的“城市文旅”目的地。

项目另一个亮点是其社交平台岛集——由天府美食岛的运营团队与岛屿上的入驻品牌,以及岛外的文化、音乐、艺术厂牌,在这座小岛上共创的一个拥有极致场景力、高阶审美力、强大内容力的社交平台。从2021年3月起步后10个月时间内,共举办了17场市集,撬动600+品牌主理人、上百位小红书博主,以及51万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造访者在此汇集。媒体曝光量高达1.31亿,用月均坪效过千元,达到近亿元的首年总业绩,在成都商业市场异军突起。岛集还联合DJ、RAPPER,街头篮球厂牌IP,新浪潮主理人,UHi悦动山海,KPOP舞团等多个创作者和品牌,举办各种活动,为人们呈现嘻哈派对现场、街球battle赛、街头微醺市集、悦动山海主题沙龙、齐舞快闪等内容,打造社区文化氛围。岛集的成功,不仅展示了麓湖的项目创新能力,也证明了麓湖的社交价值,让麓湖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和潮流风向标。

除了提供优质的消费体验和文化内容,这里还注重提供便利和贴心的社区服务。如免费的自行车租赁、免费的停车场、免费的WIFI、免费的储物柜等,带来便利和贴心的感受。专业的社区管家团队,为顾客提供各种咨询、指引、帮助等服务,让顾客感受到尊重和友好。麓湖还打造了社群之家,集社群&在地社交空间、麓客社群发展成果展示窗口、城市共益交流平台三大功能为一体,通过“社群驻留”的运营模式,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通过激活人的能量,盘活社区公共空间。

这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项目,展示了其创新能力,也证明了其在社交领域的价值。麓湖的综合魅力在于其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个为都市人打造的集休闲、社交、文化于一体的新生活场景,和年轻人的聚集地和潮流风向标。

05

WAVEBOX海浪公园:浪潮涌动,聚焦年轻文化,引领全新体验

2023年9月,占地10万㎡的WAVE-BOX海浪运动公园正式开街,串联麓客岛、伊甸岛,包含音乐、艺术、时尚、餐饮等十余种户外模式,由集装箱街区、临湖休闲区、运动露营区三大分区构成,打造出一个类似“海边集装箱码头”的场景,是成都城南面积超大、业态超丰富的一站式户外运动公园。

这座“海”边公园的特色在于其开放、通透、多元的场景设计,以线形串联起了50000㎡户外运动场馆、17000㎡湖畔露天大草坪和2800㎡跨层潮流集装箱街区,为城市与自然之间探索着广阔的户外生活方式图景。

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体验到极限桨板、美洲杯帆船、Gopro+激流艇、风筝冲浪等专业水上运动,也可以在落日球场享受街头篮球、滑板、DJ等潮流运动,还可以在丸露营营地参与后备箱市集、露天电影等文化活动,或者在湖畔餐酒吧享受美式风情、夜经济等休闲娱乐。

这座“海”边公园的亮点在于,集装箱中的潮流品牌门店都是精心设计的特型店铺,20+潮流生活方式品牌,根据其主题和场景进行创意改造,每个集装箱形态各异,叠加灵感和创意,展现出品牌的个性和特色。如国潮品牌S45将建筑本身联想为海上邮轮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场景,充斥着船锚、舵盘、桅杆等特殊装置;潮流圈内的知名潮牌恶魔骑士(EVILKNIGHT)——EK全国首店开在了街区中心,整个盒子以原木色和绿色为基调,像三层车库一样通达开放,并提供了青年街头社交区。还打造了一个巨大的手撑坐地的BOBOGANG的IP互动装置,植入品牌专属形象。

项目引入了多品类潮流品牌,户外装备品牌包括西南前沿城市营地丸露营、美国顶级骑行品牌TREK、露营美学生活集合店OFF SPACE等;还有零售品牌如西安的设计师品牌买手店CASH HOOD西南首店、失眠互助俱乐部AIIC全国首店,科技品牌大疆DJI CLUB四川首店,以及来自美国西海岸的运动康复专家HYPERICE全国首店作为潮流服务代表品牌。

除零售外,街区还引进了一些潮流服务和调性餐饮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体验和感官刺激。例如,全国首家注重新生活方式的机车文化造梦空间品牌店MOSKEY摩司基,提供机车装备、DIY车间、独立设计、咖啡特调、鲜酿威士忌、新美式餐食等综合体验;临湖区餐酒吧品牌free spirit全国首店,以复古美式餐酒吧的风格,让消费者感受沉浸式的美式风情。这些潮流品牌纷纷在这里开启全新的探索。

街区的公共区域也充满了潮流的气息和趣味,入口处的章鱼板场聚集滑板爱好者,成为街头集会的热点,可以释放潮流运动的活力,也可以享受街头文化的氛围。项目中心广场是两大主力潮牌门店的交汇处,也是潮流青年的文化娱乐中心,可以举办各种与年轻力相关的日常活动。海浪中心是WAVEBOX海浪公园的快闪中心,以简洁的架构和鲜明的色彩打造出高辨识度的空间,提供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体验等服务。

这座“海”边公园的价值在于其与麓湖生态圈的融合共生,为成都运动消费新场景,为麓湖商业的年轻力市场提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宣泄口。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找到最纯粹的潮流文化,也可以找到最自由的户外生活方式。

06

成都玉林路:从老城到新市井,焕发新生的烟火气

玉林路是成都人心中的精神家园,也是成都烟火气的最佳代表之一。它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里是许多艺术家和时尚达人的聚集地,创新业态让人目不暇接,但伴随着城市发展,陷入落后于时代的境地。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一个又一个建筑的更新,在新与旧的交融中,玉林路迎来了调改之路。

过去几年,项目对玉林西路、玉林东路及芳草街进行全面更新。玉林西路的调改核心是商业业态的调整,改变消费结构和人口结构。街区大约有1200个商业空间,将其中的低端业态改为甜品店、咖啡店、社区美学空间、文创商店等,并引进小酒馆、无污染餐饮等高端业态。此外,通过开办FUN市集、扶持文创摊主、主题沙龙、展览讲座等活动,为街区商业注入新的活力,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更新后的玉林东路则成为社区生活与生活美学的综合空间。采用微更新理念,将街区场景和公共空间相结合,打造半开放性的友好空间,增添了艺术橱窗、画墙、雕塑等元素,展现玉林的文化气质。在特色商业街区中,引入多个充满个性和特点的时装店、火锅店、酒馆、咖啡店等,成为成都新市井生活的缩影,更具烟火气息。

密集的咖啡馆以及新酒饮业态,则留给了芳草街。店铺外摆户外桌椅,方便人们休息的同时,增加街区的的氛围感。这一变化不仅贴合消费者需求提升、加速品类更新迭代,更打造了玉林独特的“早C晚A”文化名片。

整个玉林片区在更新后呈现出沉浸式的街区形态。既保留了坚固的传统文化力量,又把年轻人的个性和活力引入街区,集齐了烟火气、成都味和国际范,散发出相互对立却又相互吸引的气质,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到来,形成新的年轻化社群。

在新引入的业态品牌商户中,包括全国首店2家、西南首店6家,涵盖国际化餐饮、日式烘焙、国风文创、本地小酒馆等。独立书店“长野书局”、“一苇书店”成为玉林路的文化符号,也成为社区中的精神领袖。不少新业态品牌在社媒的传播度颇高,比如微醺小酒馆酒辻商店、个性十足的板凳鲜酿、小而美的和牛寿喜烧专门店喵多喜、陶瓷工艺品小店星星ceramics and life等。

此外,融合了邻里空间、共享办公空间的爱转角主题文创街区,打造出时下流行的复合型文化空间。“院子文化·创意园区”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聚集人气,每月市集“Post Market 后市场”以及一年一度的国际唱片店日、独立书店市集,都为原住居民和年轻人提供精神文化需求。

在玉林的努力下,新与旧、老和少,互相融入了彼此的世界和生活,居民更有安全感,年轻人更有归属感。发现社区中的痛点,解决痛点并重新赋能,或许这就玉林散发出的魅力!

07

祠堂街艺术社区:百年古街华丽蜕变,引领城市文化传播力量

祠堂街艺术社区是成都市中心的璀璨明珠,保留百年街巷格局和历史遗存,经过精心的改造和创新,成为兼具历史文化、艺术气息和产商融合的特色社区,展现了“让历史活在当下”的勃勃生机。

作为城市更新的典范,项目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以“锔瓷金缮”的手法恢复了原有街区街巷格局和6座百年建筑。通过对在地文化的深入研究,将38颗梧桐树保留下来,并打造出独有的川派民居建筑新风貌。同时,吸纳新兴的潮流艺术文化,做到在保护中更新,传承中创新。

祠堂街艺术社区是产商融合的平台,将一期、二期优势互补,围绕“场”“业”“人”的聚合打造,串联整个艺术产业上下游。不仅提供艺术消费的空间,也弥补了整个产业链条中除消费以外的精神文化的空白,包括艺术创作、展览、教育、交流等。通过传承和融合,赋予原有的历史古建新的活力,促使商业价值得以提升,从而推动社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在体量和商业面积相对有限的祠堂街艺术社区,对品牌的引进方面更加注重“精心筛选”的招商逻辑。在兼顾成都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文化的同时,尽可能引进与艺术文化相关的品牌。同时着重打造不同文化相交融的全新文化消费空间,如民营艺术机构木木美术馆、木木艺术衍生品店、德国知名艺术图书出版商TASCHEN等文化品牌,人气咖啡品牌store by .jpg、精酿革新品牌鹅岛等餐饮品牌、国潮品牌观夏等。让街区充满了松弛感和氛围感,引发年轻人的打卡热潮。

作为在地文化属性极强的艺术社区,祠堂街已呈现为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商店、新生活方式茶社、复合体验书店、沉浸式红色博物馆文化等多种文商艺旅融合业态构成的全新概念综合体。还定期举办各种展览、活动、演出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项目与周边艺术文化氛围相辅相成,持续向游客和居民传达艺术精神和社会责任。着眼于潮流时尚,强化跨界融合和资源聚集,与多家领先平台和企业展开合作,为更多文化的生根发芽创造条件。通过品牌快闪、IP联动、策展营销、创意零售和市集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新,项目已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引领力量。

祠堂街艺术社区通过挖掘在地文化,释放区域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一条街的巧妙改造,就为城市注入了独特而无可比拟的氛围和生机,不仅使百年老街焕然一新,还为成都中心城区的功能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成为成都人民难得一见的艺术文化栖息地。

08

结语

社区感商业模式的崛起,成功填补了现代生活中日益增长的社交需求。这一商业现象背后,彰显了人们对更具人性化、温馨亲切的消费场景的渴望。

社区感商业一方面弥合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社交断裂,通过打造温馨、有温度的小商圈,为人们提供了轻松愉悦的社交场所,重新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另一方面,通过在地文化的挖掘与个性特点的加入,为人们打造身处城市中的理想乌托邦,使社区成为更具个性和独特魅力的场所。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当代城市中显得越发珍贵。此外,当消费过程变得更为轻松、惬意,人们更容易在商业场景中放松下来,放慢速度沉浸感受,延长停留时间。具有强烈社区感的商业为人们提供了享受社交、感受文化氛围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在其中,不仅仅是冰冷的物质交换关系,更成为社区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便让商业与消费者建立起了更紧密的链接。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社区感的商业为城市居民带来了一份宁静、温暖、富有人情味的消费体验,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编辑 |和桥机构

参考来源:感性城市SCity、购成都、 利泽BSPACE+、商业地产志、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 地产下半场运营、中联购、万商俱乐部、 理想生活实验室、商业烩、 谈资成都。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成都商业社区感商业
本文转载来自:和桥机构,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