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三年的呷哺,还有凑凑和趁烧这两个“近忧”待处理

iBrandi品创   2024-03-15 18:56

核心提示:2024年,呷哺呷哺可能还要再继续焦虑,重要的是,不要低估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速度以及连锁餐饮的“内卷”程度。

编辑|Bale

这一周,除了钟薛高,微博同样把另一个企业推上了热搜:呷哺集团,以及他的子品牌们:凑凑、趁烧。

3月8日晚,呷哺呷哺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营收约59亿元,同比增长约25%;净利润为-1.8亿元至-2.0亿元,较2022年的-3.31亿元,亏损额有所收窄。

亏损有所收窄,但可能还是要亏了,且要亏小两亿。

事实上,这是呷哺呷哺连续第三年亏损。2021年、2022年,呷哺呷哺年内亏损为2.83亿元、3.31亿元,加上2023年预亏1.8亿元至2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预计7.94亿元至8.14亿元。

对于2023年亏损的原因,公告写出了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谨慎复盘预计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2023年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不高于1.6亿元;二是截至2023年末,部分附属公司递延税项资产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0.6亿元;三是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消费降级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带来冲击,导致业务尚处亏损。

而比2023年亏损更让呷哺头疼的,还有两个同样挂在热搜上的近忧:凑凑火锅被指变相涨价,以及曾经被视作集团希望的趁烧,门店也关得差不多了。

凭借具有性价比的台式小火锅出圈的呷哺,近两年一直想往高端市场凑凑,一来为了弥补呷哺呷哺在中高端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是寄希望于其成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只不过,在经历了一两年的高光时刻后,正如呷哺自己在公告中指出的那样: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消费降级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带来冲击,导致业务尚处亏损。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湊湊火锅人均消费分别增长-4.9元、14元、10.3元、-8.7元,翻台率分别增长-0.4、0、-0.6、0.2。2022年,餐饮逐步复苏,湊湊火锅翻台率低破2,客单价150.9元,达到近几年峰值。2023年上半年,湊湊火锅翻台率回升至2.1,客单价降至142.2元。

与之相对的是,服务更好且更具品牌认知的海底捞,其在2023发布的盈利预告中指出,大陆地区的客单价已由103.5元降至100.9元。

热闹的连锁火锅与失意的呷哺似乎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呷哺预计将连续三年亏损的时候,海底捞在2月底已经给出了录得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不低于44.0亿元的2023年正面盈利预告。

实际上,除了凑凑之外,呷哺呷哺在“火锅”这一品类上下了不少功夫,甚至还想尝试比凑凑更高端的品牌定位。

2019年10月,呷哺呷哺全新子品牌in xiabuxiabu首家门店在上海开业了。

不同于呷哺呷哺50元至70元的客单价、湊湊近70元至120元的客单价,in xiabu xiabu的客单价在120元至150元上下,门店选址也是在核心商务区地段,主要面向一线城市的白领人士。

但在2021年5月,呷哺呷哺便发布公告称,由于子品牌in xiabuxiabu的表现未达预期,行政总裁赵怡被解职。此后,in xiabuxiabu逐步关闭全国门店,截至目前,国内已无门店。

实际上,当下火锅市场,尽管2023年的餐饮迎来了强势复苏,但显然,放眼如今的火锅行业,和大部分品类一样,低价化、价格战似乎才是正路子。

据美团餐饮数据,对于火锅这个品类而言,50-100元仍然是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定价,100-150元次之。

这样一来,再回到凑凑在这周的热搜,消费者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不是凑凑吃不起,而是海底捞更具性价比。

尤其是,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去年以来,极具性价比的一人食的小火锅又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并收到追捧。

随着海底捞的开放加盟,火锅向“下”或许是2024年的主旋律,一方面是区域的向下,另一方面则是价格的向下。所以,凑凑究竟能否真的“凑”上高端火锅品牌,或者是,其是否真的有必要成为中高端火锅品牌?

除了曾被寄予厚望的凑凑深陷泥潭,呷哺面临的第二个近忧是,旗下另一个想试水烧烤品类的趁烧欢乐烤肉,日子同样不好过。

3月11日,“趁烧被曝只剩两家门店”引发热议。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今年春节前,广州、深圳各有一家“趁烧”门店关闭,而广州目前仅剩的最后一家“趁烧”烤肉也即将停业,届时,趁烧在全国将只剩下上海两家门店。

对此,呷哺集团其相关负责人曾回应媒体表示,趁烧餐厅目前均在正常营业。下一步,趁烧也将持续赋能品牌,聚焦产品出新、模型精进、氛围打造等方面;同时也将按照计划稳步扩张。

据公开资料显示,趁烧是呷哺集团于2022年9月推出的品牌,意在布局烧烤赛道。同年,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曾表示,新品牌趁烧的发展速度要高于湊湊20%-30%。趁烧计划在2023年开出至少20家门店,自2024年起,趁烧预计每年至少以新增“30+”门店的速度进行扩张,未来三年计划突破百家门店。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据窄门餐眼显示,趁烧全国目前仅剩下5家门店,这意味着,尽管广州、深圳的门店或许还在“正常”营业,但趁烧的现状与呷哺对其的期待并不相符。

和凑凑一样,趁烧也不是没有过高光时刻,2022年的12月,呷哺集团首次公开了趁烧的业绩,可谓“一鸣惊人”。数据显示:趁烧上海首店月均营收已破250万元,最高翻台率破6翻,全年单店营收预破3000万,年坪效预破9万元。

彼时,趁烧继湊湊之后成为了呷哺集团的希望之光,其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趁烧的首店业绩数据已远超于同行,有望成为集团第三条高增长曲线。”

只不过,趁烧的扩店速度并没有想其想象的那么快,与此同时,烧烤市场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包括小核桃烤肉、九田家等中高端烤肉品牌已经具备一定品牌认知并在疯狂拓店;另一方面,问题依旧处在“高端化”。

《2022中国烧烤行业消费发展报告》显示:烧烤到店人均消费区间主要聚焦在30~90元价格带,150元以上价格带的占比不足5%。显然,中低端定位烤肉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显然,呷哺呷哺已多次对市场变化表现出“水土不服”,尤其是放到2023年,在市场向下的时候,呷哺似乎始终坚持求上。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清晰认识到品牌的市场定位至关重要,与此前相比,呷哺呷哺似乎有点儿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方面,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定位和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其不断推出高端火锅、烧烤品牌,但似乎又总赶不上“对的时间”,无法实现出圈,更别提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呷哺呷哺可能还要再继续焦虑,重要的是,不要低估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速度以及连锁餐饮的“内卷”程度。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iBrandi品创,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