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哥团队 | 作者
《什么值得加盟》 | 来源
3月26日,海底捞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一出,就搅动了餐饮业的“一池春水”。
——整体收入为人民币414.53亿元,同比增长33.6%。
——净利润为人民币4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4.6%。
——翻台率为3.8次/天,同比增长26.7%。
而2019年,海底捞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约249.4亿及净利润25.6亿元人民币(剔除特海国际业务)。
三项增长意味着,海底捞在2023年的业绩已全面复苏,在营收与净利润的指标上甚至超越了疫情前。
次日,海底捞三个字毫无意外地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海底捞一天翻台率3.8次#、#海底捞每天超百万人次进店吃火锅#话题引起网友热议。
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之后,海底捞在2023年究竟有哪些动作,才取得如此突出成绩?
大环境帮了忙,成绩单更亮眼
2023年可谓“消费提振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创历史新高。
在大环境转好时,具备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大型连锁餐饮优势更为明显。
不仅海底捞,瑞幸咖啡、九毛九、百胜中国、麦当劳、全聚德等餐饮企业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海底捞公告显示,整体消费环境复苏,消费者外出就餐次数相对增加是其业绩大涨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性价比”成为餐饮业主旋律的情况下,海底捞的人均消费水平达到了近年来新低——跌破百元达到99.1元,比2022年的104.9元减少了5.8元。
在营收增加且人均消费下滑的情况下,这表明海底捞有了更多的消费者。
财报数据显示,海底捞餐厅全年接待顾客近4亿人次,较去年增加了43.7%。
在2023年的多个节假日期间,海底捞迎来用餐高峰。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客流量同比大幅增长,热门旅游城市客流量增长尤为明显。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翻台率明显提升。
2023年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同比增长26.7%。950家同店翻台率为3.9次/天,增长约30%。
此前,海底捞曾经饱受翻台率下滑的困扰。在2018年达到5次/天的翻台率后一路下滑,2019年为4.8次/天,2020年为3.5次/天,2021年与2022年都徘徊在3次/天。
抄底失速与扩张增速
大环境给力,海底捞自身也在努力进行调整和创新,不断提高门店运营效率。
由于疫情时的抄底失误,海底捞在2021年推出“啄木鸟计划”,宣布关停300家左右经营不善的门店,持续推进和打磨门店管理体系、重建和加强职能部门以及强调企业文化、完善员工培训。其后,在开店速度上一直保持谨慎。
2022年9月,海底捞再次开启审慎扩张的策略,启动“硬骨头计划”,重开了过往关停的部分餐厅。全年共计新开24家餐厅,同时有48家曾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大中华区共经营1374家门店。
前段时间,海底捞开放加盟的消息震惊了餐饮业。
在放慢开店速度之后,海底捞为何选择靠加盟加速扩张?
可以说,“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是海底捞内部的一次自我纠偏。
通过实施这两个计划,实现了内部运营效率提升,配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调整,海底捞扭亏为盈。在此基础上,海底捞才敢开放加盟。
快慢之间,是海底捞在门店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提升后做出的适时选择。
标准化之上寻求个性化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在一家店里亲眼目睹了顾客失望的表情。
那位顾客想吃鲜鸭肠,但海底捞并没有这道菜品。店经理急忙跑过来和他道歉解释——在海底捞面向全国的供应链体系中,确实没有鲜鸭肠这一项。
把一家火锅店做到上千家店,标准化是必备项,这意味着品质可控且可复制。但死守标准化,也可能把失去新鲜感的顾客赶到竞争对手门店里。
因此,海底捞去年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在做好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
从2023年年初开始,海底捞下放了产品上下架的权限,赋予区域更大的自主权。店长和大区可以根据本地化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从而对洞察市场和抓住消费者需求快速反应。
在区域化管理创新下,海底捞推出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诸如湖北的清蒸大闸蟹、河南的胡辣汤、北京的糖葫芦、深圳的竹蔗茅根水、广州的黄金扇贝等;
还有一些城市限定款,如上海的黄灯笼椒火锅,鲜辣清新;昆明的椰香冬阴功锅底,酸辣开胃。
年报数据显示,海底捞2023年推出全国性新品共29款,升级了13款全国性菜品,新开发或更新优化本地菜品超过300款。
其中包括30多款特色锅底,例如四川清油麻辣锅、七彩土豆、一次吃全牛肉拼盘等点单率较高的本地菜品。
特色主题店也是一次个性化创新的全新尝试。因地制宜,海底捞在深圳开设了牛肉工坊店,在青岛开设了海鲜工坊店,在天津开设了羊肉工坊店。
从产品到区域特色、城市限定,再到特色门店,海底捞的每一点个性化创新都在不断给予消费者新鲜感,就像海底捞的变脸服务,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脸谱有多精彩。
扩充消费场景,进校园、进企业
在传统火锅外卖服务基础上,去年海底捞拓展出海底捞外送欢乐宴会服务和一人食精品快餐,实现了对用户的分层运营。
今年3月21日,海底捞首家企业餐厅在西安华为研究所正式开业。这是海底捞开出的首家企业火锅餐厅。
企业餐厅门店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海底捞门店的菜品、小吃和一些经典服务,应有尽有。
除了海底捞的特色服务,这家门店还为顾客设置了华为“专享服务”,包括开辟放松区,提供书籍外借服务,以及凭就餐频次兑周边的员工福利。
去年10月,海底捞还在西安开出全国首家“校园火锅”,门店设在西安文理学院的学校食堂内,仅针对校内人员开放。
在校园火锅餐厅,海底捞推出了校园专享价。服务方面略有缩减,去掉了普通门店的擦皮鞋、手护等免费服务,但保留了美甲和变脸服务。
目前,海底捞校园火锅已经在全国各地多个高校落地。
企业、高校等渠道的进入,进一步扩充了海底捞的消费场景,扩大了消费客群。同时对这些优质客群的渗透,对海底捞的品牌力亦有更多提升。
偶然的创新营销,是企业文化的必然
提到去年的海底捞,火遍全球的“科目三”不得不提。
本是一名店员小哥临时起意,为了给客人庆生活跃气氛,没想到相关互动视频很快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在抖音平台获得点赞量超6000万,播放量超50亿次,成为一项全球现象级传播事件。
这个偶然的成功,源自于海底捞的创新文化的必然。
在海底捞,每个门店每月都有一笔预留经费,用于鼓励门店员工提出能够改善客户体验的创意。
——比如5月,部分门店自发准备了矿泉水、荧光棒等应援物资,演唱会结束后,大喇叭高喊着“免费大巴车,拉咱们吃火锅”的口号,带领歌迷转移第二阵地继续狂欢。
——比如8月,海底捞在青岛、上海等地走进夜市摆摊,卖起小油条、冒脑花和现炸酥肉。
——比如9月,海底捞在社交媒体平台官宣进军露营区,主打“露营+火锅”服务……
这些都是门店自发的创新活动。围绕着年轻客群,海底捞可谓绞尽脑汁,想着法地和年轻人一起“嗨”。
据了解,2023年5月至9月,海底捞产生了91项获奖的创新项目,冰封玫瑰、茶艺表演、演唱会门口大巴车接人等创新项目提报人都获得了丰厚奖金。
丰富品牌矩阵,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居安思危。在强大的主品牌之下,海底捞也在积极探索多种经营业态,丰富品牌矩阵,以期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年报显示,2023年,海底捞在总部层面成立了创新创业办公室,调整创业品牌的策略规划。
除主品牌外,海底捞孵化了嗨捞火锅、苗师兄香锅、五谷三餐、焰请烤肉铺子、汉舍等品牌,探索了火锅、快餐、烤肉、中式正餐等多种经营业态。
从其业绩来看,其他餐厅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0.5%增长至2023年的0.9%,还未对整体业绩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未来究竟发展如何,还需要拭目以待。
小结
今年,是海底捞成立30周年。这份成绩单,可谓是海底捞的一份“总结报告”。
疫情3年,很多餐饮企业收缩、闭店,海底捞也在此经历了“内外交困”的至暗时刻。
不同的是,很多餐饮企业在遇挫之后,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调整期,海底捞却可以在短时间迅速爬起再出发。这源于决策层的高度自省力,也源于强大的组织力变革。
从海底捞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组织的自我纠错能力所带来的触底反弹的可能性。
在加盟对象的选择上,海底捞会限定在机构投资者和有经营经验的企业,而不针对普通投资者或者个人投资者。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2023年,广州酒家实现营收49.01亿元,同比增长19.17%;归母净利润约5.5亿元,同比增长5.21%。其中,餐饮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5.66%。
近日,麦当劳在广州又落地了一家新的“零碳餐厅”,持续按下“减碳”快进键。而透过这家新店,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餐厅能够如何“绿”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