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记者报道)在去年经历了“撤资”风波之后,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仍取得高于市场预期的业绩。
2月28日,和记黄埔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纯利为311.1亿元,升20.1%,较市场预期的300亿元为高;期内录得收益总额增3.8%至4129.3亿。
期内税后投资物业重估溢利3200万元,2012年为11.13亿元。税后出售投资所得溢利及其他为5200万元,2012年为18.03亿元抵减。
和记黄埔集团主席李嘉诚表示,2013年经济状况仍未明朗,持续影响公司经营所在之若干市场与地区,但除部分新兴市场外,2013年下半年走势普遍改善,为业务整体在2014年带来积极之展望。他指出,以股东之长远利益为依归,并考虑相关之经济与政治因素,继续秉持“稳健增长”策略,持续投资以发展其核心业务;仍以长期取得经常性盈利增长及维持强健财务状况为主要目标,对公司前景审慎乐观。
和记黄埔土地储备97%在内地
2013年,和记黄埔地产及酒店业务占集团收益6%,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15%,息税前利润的21%。
据了解,该部门主要由投资物业、住宅发展项目以及酒店业务组成。
其中,投资物业包括在香港的1180万平方尺、内地及海外的220万平方尺,物业类型有办公楼(26%)、商业(29%)、工业(44%)与住宅物业(1%)。2013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同期增长12%至港币42.59亿元,主要由于续租租金增加及出租率上升。
2013年,集团已完成应占总楼面面积900万平方尺的住宅及商业物业,并已确认销售应占楼面面积780万平方米尺的物业发展,分别较2012年增加5%与15%。来自已确认销售的相应收益,增加29%至港币152.33亿元。
在和记黄埔的地产业务中,在内地还是占绝大多数比例,去年全年完成建设890万平方尺的楼面面积,来自已确认销售内地之住宅及商业物业发展溢利,于年内为集团之EBITDA贡献港币52.1亿元,较2012年增加14%。
据悉,目前,和记黄埔应占土地储备约8300万平方尺,其中97%在内地,以及3%在英国与新加坡。这些土地储备包括分布在22个城市的43个项目,预计数年内分期发展。若市场情况许可,预期于2014年内完成应占约830万平方尺之总楼面面积之住宅及商业物业,主要在内地和新加坡。
此外,2014年,和记黄埔目标为订约销售超过10,700个住宅单位。预期出售位于内地19个城市、新加坡与英国合共应占约1,040万平方尺总楼面面积(包括应占之150万平方尺商业物业)。
零售业务明年新增1200家店铺
作为和记黄埔旗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物业主要由屈臣氏集团旗下公司组成。
据了解,屈臣氏集团目前经营14个零售品牌,在全球25个市场开设超过10500间店铺,提供优质个人护理、保健及美容产品、食品及洋酒、以及消费电子及电器产品。2013年,屈臣氏集团占集团收益36% 、集团EBITDA15%及集团EBIT18%。
其中,屈臣氏业务继续为中国内地占领导地位之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集团。由于内地消费者情绪较预期疲弱,2013年按相同基准计算之店铺销售额增长维持于0.6%之水平。然而,在18%之店铺数目增长带动下,收益总额持续取得17%稳健增长,足以抵销有余。
据悉,屈臣氏门店数在2013年新增225家,平均新店现金回本期少于10个月,每间新店之平均资本开支为港币120万元,目前于内地297个城市经营逾1600间店铺。
其他零售业态还包括百佳超级市场与其他相关概念式商店、丰泽消费电子及电器产品零售店、以及屈臣氏酒窖零售店,这四大品牌经营逾530间零售店。
展望2014年及以后,集团将持续扩展其零售店铺组合,并预期在明年新增逾1200间店铺。
和记黄埔表示,集团持续评估策略性选择,务求为零售部门争取最高价值及未来增长潜力。此策略性检讨过程,可能包括考虑于适当市场公开发售(同时保留控制权)所有或部分零售业务之可能性。目前尚未选定任何特定选择,于现阶段不会考虑将玛利娜作为可能首次公开发售之候选业务。团已委任三家财务顾问协助检讨,并与规管当局及潜在投资者接触,作为持续策略评估之一部分。尽管自2013年10月以来策略检讨已取得进展,现时未决定采纳任何特定选择。
2022年,长实集团录得收入563.41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216.83亿港元,较2021年的212.41亿港元微涨2%。
传长实已就瑞银伦敦总部大楼5 Broadgate出售一事与不少潜在买家进行初步商讨,并只会同意高于10亿英镑的价位。
9月17日,希慎兴业公告披露,公司拟以35亿元向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收购上海世纪盛荟广场,该项目建面8.65万㎡,用途为写字楼/商铺。
4月26日,长实宣布拟斥170亿港元收购李嘉诚基金会资产包,将向后者发行3.33亿股偿付,上述资产公司均为投资控股公司。
长实在内地又出售了一个项目,这次交易对象是孙宏斌。长实目前在内地还有50多个房地产项目,分布于20多个城市,这是一场漫长的“撤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