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上半年拿地、销售均放缓 800亿港元同比下降一成

观点   2014-07-12 07:55
核心提示:7月10日,中海发布公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海系列公司累计合约物业销售约730.4亿港元,相应的累计楼面面积约442.10万平方米。上半年中海及其附属公司合约销售物业占580.97亿港元

  2014年市场萎缩得厉害已是公认的事实,而这个下降的趋势连处于行业领军者位置的中海也难以逃脱。

  7月10日,中海发布公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海系列公司累计合约物业销售约730.4亿港元,相应的累计楼面面积约442.10万平方米。

  其中,上半年中海及其附属公司合约销售物业占580.97亿港元,楼面面积约322.43万平方米。从区域看,贡献最大的分别是华南、华东地区,合约物业销售达187.88亿港元、111.78亿港元。

  而中海合营公司合约物业销售占67.23亿港元,楼面面积约42.5万平方米;中海联营公司物业销售占82.2亿港元,楼面面积77.17万平方米。

  券商看好后市

  仅就6月份数据,中海及其附属公司、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为169.7亿港元,环比增加61.54%;相应的楼面面积约118.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00.51%。

  虽然6月份的销售金额和面积环比都有所上升,但从整个上半年看,同比有所下降。

  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海的销售额为800.7亿港元及销售面积523.5万平方米,今年中海系列公司的销售金额较中海去年同期销售额下降近一成。

  对于中海的销售放缓,券商方面的评级似乎并不太受影响。事实上,在中海发布销售数据之前,已有多家券商表示对中海的看好。

  7月7日,德银发布报告指,即使缺乏降价行动,截至上半年止中海的销售仍按今年目标推进;并称中海管理层相信,买家情绪正在复苏,而公司下半年会主动进行市场化推广。

  德银预期,内地地方政府会进一步放松政策,同时中海将有更多可销售资源,估约1500亿港元,因此下半年销售或可达900亿港元,优于原先销售目标1400亿港元。

  6月底,在万科成功B转H前后,券商亦纷纷发文表示内房股中还是看好中海。

  巴克莱资本认为万科、中海和华润三家公司估值合理,并进一步表示“尤其是中海,其业务均衡且有增长,盈利能力及资产负债表强劲”。

  有分析认为,除了一贯稳健的财务之外,中海让券商看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较高的毛利水平。

  “随着行业进入减价战,相信中海亦跟随刺激销售。由于中海的项目毛利较高,面对减价战会有较大防守性。”

  而这种刺激销售的举动已经展开。

  此前报道显示,南京中海国际社区、凤凰熙岸、万锦熙岸三盘联动,在6月份通过更大幅度的促销价入市,一举洗走板块大部分目标客户,活动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南京中海将其命名为“海啸行动”。

  销售拿地双放缓

  中海昨日同时公布,其在6月连同附属公司在天津市收购一幅新地块,总应占建筑面积约45.25万平方米,应付的土地出让金约50.4亿元。

  而6月份中国海外宏洋没有新增土地储备。

  公告显示,中海系列公司2014年已累计收购土地面积290.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4.88万平方米,应占建筑面积929.87万平方米,应付土地出让金人民币286.29亿元。

  其中,中海及其附属公司已收购10宗地块,分别位于大连、济南、佛山、青岛、广州等城市,土地面积共计220.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4.58万平方米,应占建筑面积659.57万平方米,应付土地出让金人民币244.67亿元。   

  不过,按照此前中海主席郝建民透露,今年1月广州获取的土地其实是去年已经看好谈妥的,只是恰好在1月签约公布而已,因此2014年中海实质上看中的土地尚不足10宗。

  分析认为,这或许是中海有意放缓购地。此前券商就曾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海购地减少,相信和销售放缓有直接关系。

  如此看来,中海上半年的销售同比下降,也导致其拿地规模也相应降低。

  虽然郝建民在4月曾公开表示:“因见到有较多发展商的现金回笼速度减慢,及较难取得融资,将会导致今年土地市场活动减慢。但中海及中海宏洋并未出现此困难,因此,目前的市况可为集团提供更多以低价收购土地机会。”

  但显然,中海对于今年的行动比预期更为谨慎。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