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不明朗的背景之下 ,开发商们尝试寻求战略转型及开拓上下游产业链,更有不少房企尝试“跨界”,万科、恒大、万达、绿地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不务正业”,将目光转向地产的高墙之外,正在包揽人们的“衣食住行购”。
恒大冰泉、恒大乳业、恒大粮油....,恒大地产的跨界经营的有声有色,多元化越走越远,在足球上大赚外,更获得了品牌效应,2014年进军现代农业,9月份成立了恒大乳业集团;10月底恒大公然宣布咔哇熊婴幼儿配方奶粉上市;又以9.5亿港元收购新传媒集团,其多元化发展的版图也日益呈现。
除了恒大的“不务正业”外,一直专注于住宅开发的地产龙头万科也来试水,建立护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做“城市生活配套商”,商办、产业、养老、旅游等产品的比例在提高。且与徽商银行合作,试水金融业。更宣布将大手笔投资400亿元,在吉林打造松花湖滑雪度假区,这是万科成立30年以来首次涉足滑雪度假产业。此外进军互联网行业,与百度合作,将首个合作成果——V-in在万科购物中心金隅万科广场上线试用(V-in系统将针对不同消费者设定个性推送“菜单”)。
2014年把万科从房地产头把交椅拉下来,刚登上地产一哥位置的绿地集团,在确保房地产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也发展金融、能源、酒店、汽车等业务。现在更是大手笔进行地铁投资开发业务。从去年年底至今的两个月里,绿地已经投资了三条地铁,分别是徐州地铁3号线、南京地铁5号线、重庆9号线。据了解,今年年内计划再新签7条地铁,合计投资10条地铁,未来,地铁地产将成为绿地中长期的重要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之巨。此外,绿地将推出以“地产宝”为代表的地产金融产品,目标领域可能会放在中小企业商业地产运营领域。且计划进军快消品、日用品、医疗健康、食品进口、农业等领域,真的是“上天入地出海”,无孔不入。
地产老大纷纷试水,“国民老公”家万达集团也不干示弱,看其如何大展身手。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2014年12月23日上午,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宣布成功上市;2015年1月22日上午万达院线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而且万达是中国商业地产第一品牌进军儿童产业,宝贝王乐园项目亦是万达集团向体验式综合业态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万达集团一直有打造金融集团的野心。目前万达拥有庞大的线下商业平台,努力往电商和O2O领域发展,2014年8月29日,万达以及百度、腾讯合资成立新电子商务公司发布会举行,正式宣布在香港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2015年1月4日万达与TCL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在互联网应用及服务平台、商用显示(含电视)、空调、智能家居系统等业务开展合作。TCL集团将成为万达集团战略供应商。
此外,总部位于深圳的正中置业集团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成功开发了高档写字楼、精品住宅、酒店、高尔夫球会等多个高端项目,在地产之外,也跨界到生物制药、高端服务业、新材料、金属板材、冷链物流等领域。且拓展到高尔夫球业务。据了解,在2014年10月23日,正中集团董事长邓学勤对外宣布,2015年欧洲高尔夫职业巡回赛(EPGA)全新一站赛事将在正中集团旗下的正中高尔夫球会开赛。
阳光城集团在巩固传统地产业务的基础上,进军医疗健康产业;且与星网锐捷合资企业,共同进军智能家居、社区服务市场,有效整合房地产项目、智能家居终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社区服务资源,建立云数据大服务平台。
世茂房地产开始由房地产开发商向生活方式提供商变身,宣称要做“生活方式服务商”。其推出的云服务模式已经覆盖教育、健康、商务出行、消费休闲等多个领域。
保利企业的养老产业,虽不是唯一一家做养老的,但却是投入资源最多的一家,欲打造“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开展微利模式探索。
远洋地产则以持有型为主的重资产和以房地产基金合作为主的轻资产合在一起发展。
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到“跨界”中,开拓房地产业务之外的生存发展空间。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教授认为,开发商跨界,走向多元化是未来的大趋势。房地产以及住宅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国家政策已开始限制,从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都需要时间来消化产能。房地产为了控制风险,即所谓的“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开始了内外部整合。内部整合是在地产行业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外部整合是跨到与地产无关的行业,实现产业多元化,提升企业的复合价值,例如恒大冰泉、万科松山湖度假区等,目前万达在转型方面很明显。现在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到后期,庞大的产能需要消化,未来房企会出现大量的兼并重组,8-10年大部分的开发商都会整合,走向多元化。
商业物业板块,2023年万科新开业15个商业,累计开业面积1158万平方米(不含轻资产),管理项目超过200个。
2023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4657.4亿元,同比下降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6亿元,同比下降46.4%。
“绿地在国内的布点基本完成,在海外也有资源配置,来自全球的商品已成为绿地旗下零售实体抵御商业地产同质化的重要武器。”
绿地香港2021年度目标600亿元,但截至11月末,其合约销售308.49亿元,仅完成年度目标51.41%。除销售市场外,绿地香港在拿地上也逐渐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