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要有故事,于是就有了故事。这是在资本市场。
想必你还记得,1999年科技网络热起来的时候,如果哪个公司公告说将收购网络资产,连续10个涨停都是可能的。哪怕只要将主营业务稍微变更一下,甚至只是改个跟网络沾边的名字,都能有几个涨停。对,这就叫网络泡沫。
前两天有朋友跟我说,这轮股市严格说来是创业板领涨的,甚至可以说,创业板推出以来,创业板指数几乎就没有真正调整过。去年至今,有的创业板股票涨幅接近10倍。两三个月里上涨2-3倍的,很是不少。
这显然不能用常规的营收、利润来衡量。利润翻番的企业,不是没有,但屈指可数。好吧,资本市场讲的是预期,创业板平均PE达到100倍,多数公司股价成N倍上涨,表明投资者预期利润能翻番的企业,已经不是少数,而是普遍。
其中,不少是所谓互联网+的公司。人们告诉我说,既然是互联网+,就不适用于传统的估值模式。听起来很有道理。如今,云存储的量,过去的3.5英寸盘打破头也想不明白;网络银行、网络医院又怎么能用实体店来比较?
也许收入的增长我们很难预测,但并不表明你可以天马行空地编造。我个人认为,就互联网+而言,关键是你有没有核心的创新技术。就我有限的观察,除了BAT、华为等少数公司可并肩世界级企业以外,A股里那些涨幅数倍的公司,鲜见重大的技术创新,有的甚至都谈不上什么创新。
对待创新我们当然应该呵护,但如果是泡沫,就不能肆意美化,并自我意淫。抓住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讲一个美丽的故事,许以无限美好的未来,无法掩盖其本质的虚弱。当盛宴散去,终究还是要回归日常生活。
房地产是个从来不缺故事的行业。地产商也最善于讲故事。关于项目,以及绿化、装修、配套等,有过买房经历的朋友,都能举出大量例子,地产商曾给我们讲过怎样动听的故事。有些只是无关痛痒的营销技巧,有些却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同时,房地产却是一个缺乏创新的行业。这方面不能听地产商在公开场合演讲,产品如何创新,而要在听他们私下场合流露的心声。凡是能促进销售的“新”东西,地产商总是乐于尝试,但若要改造它们的固有模式,那是万万不可的。
我有个朋友,在推广一个社区O2O的管理软件,将物业管理系统、社区商业和业主在线交流融为一体。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地产商不愿意开放其后台业主数据。其实,每个业主的数据早就被出售了一回又一回,但在真正的互联网+面前,地产商却都缩了回去,不肯迈出自己的闭环小宇宙。所以,当听说方兴地产与阿里合作售房,前者的业主数据库向后者开放时,我必须指出,这才是互联网思维的关键一步。没有开放共享就没有互联网+,也就绝谈不上创新。
在繁花似锦的时代,日子过得实在太舒服,地产商是没有动力创新的。所以,我们的商业模式自从房地产市场化以来就没有什么变化。而2014年以来,地产界谈转型、创新的突然多了起来,原因是,过往那种急风骤雨式的增长,已经面临可见的天花板。转型是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是原有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在我看来,房地产自身的创新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前期的资金来源方面,不再是依赖银行贷款和业主首付。二是建造环节,以工业化、标准化部品代替现场生产。三是业主入住以后的社区服务,互联网化、电商化。这三个方面,地产商都大有可为。
前10年的楼市黄金时期,就如同创业板最近两年以45度角的飞升,即使你不愿称之为泡沫,至少也是泥沙俱下,龙蛇共舞。虚幻的概念足以俺盖实质,创新就被劣币驱逐。只有当行业生态回归常态,创新就成为必需品,而非装饰品。
我个人认为,正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房地产的创新才更加可能,也就是说,在上述房地产创新的三个主要环节,互联网+有可能成为发动机。当别人还在留恋讲故事的时代,谁最能利用互联网+为驱动力,谁就会赢得未来10年。
近日,缤果盒子被曝发生内部矛盾,虽然尚不会对缤果盒子造成致命冲击,但这次“阵痛”也算是对自身的一次提醒。
北京以太广场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98000平方米,包括一栋19层、两栋地上20层综合楼甲级写字楼和一个优质购物中心。
作为招商蛇口旗下上市REITs平台,招商房托背靠招商蛇口,未来将有充足的备选资产可供注入,预期可以为基金单位持有人提供稳定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