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据媒体近日报道,嘉年华国际宣布,将以2.53亿港元从两个卖方手中收购金钱豹连锁餐厅合共99.99%的股权,嘉年华还同意认购金钱豹配发的股份,总认购代价为2.64亿港元,金钱豹成为嘉年华的附属公司。
金钱豹“卖身”,成为中国内地高端餐饮“不行了”的最新佐证,也是此类品牌转型祭出的一个新手段。
除了“大势”的原因,金钱豹还败在哪?向资本借力能否改变高端餐饮品牌的命运?高端餐饮怎样才能“翻身”?
不遭此轮行业寒流,金钱豹也会遇到两个危机!
反腐的持续、常态化成为高端餐饮遇冷的公认原因,但对于个别高端餐饮品牌,反腐常态化只是其走低的加速器,高端自助餐的代表金钱豹就是其中之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金钱豹忽视了两个外界变化,致使其觉醒晚、转型慢,没能更好地抗住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一是,自助餐市场多元发展、竞争激烈,性价比高的品牌如“雨后春笋”。金钱豹可能是好的选择,但绝不是最好或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2003年,金钱豹进入大陆市场,成为高端自助餐,甚至是自助餐的代名词。那几年,无论什么阶层,都以吃金钱豹自助餐“为荣”,“燕鲍翅”对大众还是奢侈品,只能在金钱豹这类高端自助品牌中才可享用。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履的加快,海参、鲍鱼这类产品逐渐走入普通人生活,自助餐也不再是新鲜事,且自助餐的形式已愈发多元,金钱豹打的“综合牌”只是自助餐界的形式之一。在自助餐界,各类品牌风生水起。以北京为例,黑松白鹿等自助品牌,在价格、食物品类、口碑方面早已不输金钱豹。
二是,忽略食客口味和客群变化,固守“大而全”。自助餐客群已从“钱多人傻”向“见多识广”转变,抱残守缺导致客户“离心”。
近几年,如果你去金钱豹就餐,可能会发现它给你的感觉不再“惊艳”,甚至发现它的变化很小,自助的形式、品类,以及装修风格,和多年前区别不大。中国内地这十年的经济发展,用日新月异绝不为过,作为服务业,不变就等于落后。
对于自助餐,或者扩大来说,对于“吃”,群众们早已告别“钱多人傻”的阶段,对于鲍参翅肚之类不再是简单粗暴地一抢而空,“见多识广”的食客们对自助餐越来越挑剔,“大而全”很容易被归类为味道不佳、食材不好的队伍,“专而精”成为自助餐界吸引客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两年,人们如果请客去金钱豹就餐,很可能不再是冲着口味质量去的,更多是吃那个开始有些空洞的“老牌子”。但是,长期被捧为行业标杆的金钱豹可能尚不觉察,或者认为“无所谓”,在菜品、食材质量、行业定位等方面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
“亲民路线”不是高端餐饮转型的万灵丹!要转先问自己四句话
当下,高端餐饮转型多是“硬转”,把大众餐饮路线视为自己的救命稻草,但从实践案例来看,效果因人而异,因诚意而异。
此次反腐洪流导致的餐饮业寒流,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行业的试金石,是餐饮巨头们的“照妖镜”。“大势”的强大影响是一方面,自身管理结构、运营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在此轮行情中暴露。
众所周知的湘鄂情的例子就不提了,只能送其一句话,转型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平时的风光无两很可能是反比,比如俏江南,具体也就不细说了,大家都懂。
是否用“亲民”手段自我救赎,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次水落石出后,知道自己的品牌到底适合走哪条路。如果不经思考、一窝蜂都去跟大众餐饮的风,未必能行。
你有其他大众餐饮品牌多年的经验吗?你如何吸引新客群?你真舍得放下身段走“亲民风”吗?“亲民”对自己是长久之计吗?高端餐饮转型,最好能先问问自己这四个问题,免得转的自己别扭,别人看着也不伦不类。
高端餐饮完成“成本切割”才有真正翻身可能!
高端餐饮转型,转的不是“路线”,是“成本”,对“沉没成本”如何切割是转型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对于高端餐饮品牌,眼界、运营能力不是问题,难的是如何向过去说不:走“亲民风”,自己是否心甘情愿,各方面成本如何收回;继续高端风,如何度过眼下危机。
社会有高端餐饮需求,只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大而已。将高端餐饮需求客观利用,不见得比转为大众餐饮差,关键是“沉没成本”如何处理,包括品牌、人力、装修等各方面。高端餐饮品牌什么时候能将“成本切割”做好,重新上路才能更抖擞、更顺心。
有关自助餐衰落的话题再度被热议,但我们仍能看到一些自助餐坚守者们红火营业,年轻品牌也加入其中,“拐点可期”似乎成为业内普遍共识...
今后的自助餐厅,给顾客“助”力更多的,应该是他们从性价比往体验感转变的一个重要引领,关心和服务是抓住顾客“痛点”的不二法门。
作为西咸新区首家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自4月21日开业以来,西咸万象城致力于为西安、咸阳市民带来全新的家庭生活购物体验。
M'CAKE蛋糕在微信公众号宣布,品牌全国首店将于五一期间启幕,门店位于北京西单大悦城2层。下一站,M'CAKE蛋糕会选择上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