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张勇:海底捞本身是三流 能升成二流已经不错

《中国企业家》   2015-10-13 12:01
核心提示:“海底捞本身是三流,能升成二流已经很不错了!”张勇坐直身子,调高了音调。当时海底捞掌门人张勇对质疑虽然表面上“风淡云轻”,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口吻间依然透露出了了些许介意。

  餐饮业越来越江湖化:流派众多、门派林立,利益多元,打法缭乱……   

  如果借用武侠小说的视角来梳理门派之演讲,就会特别有意思。   

  今天就来说说2015年的海底捞(需求面积:800-1500平方米):如果关注这家餐饮业的现象级企业,你就会发现,它越来越像《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正在修习“斗转星移”,与对手作战时开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海底捞

 

  被拷问的海底捞与焦虑的张勇   

  去年年底,一篇《海底捞正在沦为一家二流公司吗》在业界流传,这一度让海底捞陷入了舆论漩涡。   

  该文质疑了海底捞的未来:除了质疑海底捞被神话的服务,还表达了对海底捞家文化的可持续性,以及单品牌发展的担忧。   

  “海底捞本身是三流,能升成二流已经很不错了!”张勇坐直身子,调高了音调。   

  当时海底捞掌门人张勇对质疑虽然表面上“风淡云轻”,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口吻间依然透露出了了些许介意。   

  的确海底捞面临压力,海底捞曾经被证明有效的经营模式,在组织壮大之后、在不停有新的模仿者出现、在实体经济受到移动互联网冲击时,也已走到被颠覆的边缘。   

  海底捞的焦虑并非仅与移动互联网相关,而是成长的烦恼。当下海底捞与张勇都面临着一系列调整——组织架构调整、分配与收入机制调整、高管调整,还有开店策略调整。背负着光环,这些调整如置于外界的显微镜下,张勇压力如何能不大。   

  对于张勇而言,从创业至今,唯一的真问题就是:怎么活下去?   

  “我一直考虑怎么活下去,有些人总是考虑怎么做大,反而没活下去,结果就剩下我”。他说。

海底捞2

 

  跨界学习!向对手学习!   

  如何克服压力,制服焦虑?   

  海底捞的选择是:拉下脸面,俯下身子,在公司治理上跨界学习,在产品和品牌运作上向对手学习。   

  在今年,海底捞的子品牌“U鼎冒菜”开始浮出水面,这是海底捞内部创业的第一个品牌,但自此开始了多品牌发展的第一步。   

  这或许可以算是对“单品牌”危机的回应,虽然对于国内现在众多餐饮业纷纷搞起子品牌的现象,张勇层表示各有各的经营思路,他还是觉得做好一个比较好。但行动是最好的明证。   

  王品、外婆家(需求面积:500-600平方米)们所奉行的品牌矩阵策略,海底捞或许也已开始借鉴。   

  在产品层面,上半年就曾有媒体报道:海底捞开始在毛肚和菌汤都产品上进行研发测试,而这两个单品是火锅行业黑马巴奴的核心产品。而细心的人还发现海底捞在产品层面有更大胆的突破:例如他们在深圳的店面已经推出了早茶,而且根据南方的饮食习惯,推出了椰子鸡火锅。   

  你能想象到自己有一天会跑到海底捞喝早茶吗?想想也是醉了!   

  但是对于巴奴们、对于经营早茶、椰子鸡火锅的老板们,当你们的

  领头大哥学会不耻下问时,你们该如何应对?   

  而且海底捞正在将学习对象扩展到外部。今年7月份,磊友科技联合创始人赵霏向媒体控诉海底捞及其内部新成立的公司海海科技“抄袭产品创意、撕毁合同”。   

  在赵霏的描述中,整个事件双方由微信朋友的介绍认识开始展开。在2014年10月,磊友与海底捞集团信息化部门达成了合作意向,磊友进行平台设计和开发并提供HTML5游戏内容,海底捞负责在旗下门店进行推广运营,双方以利润分层的模式展开合作。   

  直到产品上线试运营3个月后,海底捞提出要与磊友重签合作协议,磊友未同意。此后,海底捞将磊友开发的平台下线换成海海科技公司的产品。赵霏称,这两款产品无论是界面,功能还是用户体验各方面都高度相似。   

  事实的真相可能还没有浮出水面,但这一系列动作,都证明了海底捞的可怕:他正像慕容复一样施展“斗转星移”,学习对手的绝技去与对手作战。

海底捞3             

 

  戳破家文化泡沫,海底捞呼唤狼性?   

  一直以来,海底捞的服务是其最被人称道的特色。   

  “地球人都阻挡不了海底捞了!”一度成为网上最火爆的互动话题。   

  而支撑海底捞这种变态级服务的,是海底捞独特的家文化。在那里,洋溢着远远超越普通民企的人情味。   

  一度员工都视海底捞为家,而这种文化营造的主人公心态,让客人在海底捞实现了“宾至如归”的感动级服务。   

  但现在的海底捞其实已经在否定这种文化。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陈:“家文化本身是他们的想象,是媒体、(黄铁鹰)教授还有我们员工自己想象的”。

   

  员工都以为张勇善良,会拉着他的手哭着表达感激。“我说拉倒了,你去看一下《资本论》,就知道我是怎么剥削你们的。其实我一点都不善良,算账很清楚。我只有把账算清楚,你一个农民才可能在北京买房子。现实是残酷的,我不能天天靠理想过日子。我得打竞争对手,我得想办法让客人来吃饭,我得赚钱!不赚钱,我死了你也死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的观察是:经过近年来对海底捞各种故事的演绎,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初级员工的遭遇就意味着海底捞背离自己“家文化”的初衷,是海底捞走下坡路的征兆。原来在关于海底捞的故事中,那些对普通店员如兄弟姐妹般关怀的店长,此时更像是一戳即破的粉红色泡沫。   

  在张勇亲手戳破这个泡沫后,海底捞引入了计件工资制,希望用制度和效率,来化解温情带来的限制。   

  的确,在江湖厮杀日趋激烈的今天,活着比脸面、情怀重要,竞争力比虚幻的温情更重要。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海底捞外婆家张勇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企业家》,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