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相。
比如,海底捞,你以为人家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其实人家的核心竞争力是......
同样的,经过2015年的调整,餐饮大佬们选择了“变相扩张”的策略:收敛式扩张。
这是王道君的总结。
所谓收敛,是指主品牌的规模化扩张收敛了。比如,外婆家吴国平提出,外婆家永远只做100个店,一个城市只开一家店。
所谓扩张,则是通过新开副牌,实现扩张。比如味千拉面引进了喜多藏、西屋武藏、东京时尚、i烧等多个品牌;
(呷哺呷哺的子品牌“湊湊”装修风格)
呷哺呷哺也推出第一个子品牌“湊湊”,挺进中高端火锅市场。
都说餐企形势不好,可是,可是大佬们这样的做法,......分明就是“换个姿势,再来一次”啊。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让王道君来扯一扯。
前戏:消费者取向改变——多元化、个性化、娱乐化
餐饮真正的危机,是旧的服务方式的危机,而不是市场需求的危机。
90后主导的消费价值取向就是多元化、个性化、娱乐化,.......变成了一种强烈的社交需求。这正在“强迫”餐企做选择:要么死,要么从。
那么,90后消费群到底有多强大?很难用数据来说清楚。
但是,市场已经将90后的多元消费观念形成了“龙卷风”。这股龙卷风越来越猛,已经到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地步。
这股龙卷风的市场效应,就是餐饮原有的一种服务模式和市场定位,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这意味着一个品牌服务人群的相对人数在减少了。
于是,餐饮大佬做出两个惊人相似的“共同选择”:
1、减小开店数量,制造市场饥饿感;
2、多品牌化,满足更多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姿势1、在供给侧制造饥饿
需求多元化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一个品牌服务人群的相对人数在减少了。
如何应对?
霸道的作法是拼命开店,抢占更多市场。
高明的作法却是制造饥饿感。比如,东邪外婆家,应对之策就是“一城一店”。
外婆家吴国平说,外婆家会在第100个店停下来,外婆家永远只做100个店,炉鱼永远100,不开101个店。即使开新店,也会是关一个,开一个。
这种做法就是相对应地保障了每家店的客流量始终处于超饱和状态,避免因为多开店分流。
但是,这种饥饿营销,只是主品牌的收敛,从追求扩张转为追求稳健。在副品牌上,外婆家却在扩张。
此前是“蒸年青”的蒸菜品牌,最近又推出高端品牌“晏西湖”,还在筹划“你别走”虾馆......每一个新品牌,都承载着吴国平只开设100家店梦想。
姿势2、主品牌铺路,副品牌搭车
需求多元化,就是需要用不同的服务满足不同的需求。也意味着市场的风向转变了。
对于餐饮大佬来说,船大难掉头。
怎么办?
餐饮大佬们共同的选择就是“再造新船”——用副牌满足新需求。
味千拉面引进了喜多藏、西屋武藏、东京时尚、i烧等多个品牌。
味千拉面董事长潘慰分析说,如今的商场也转型分化成高端、中端、大众化等层级,“味千拉面属于中低端定位,高端的商场场所,是味千拉面空缺的一个市场,我就在想怎么样能有一个和这样的商业场所配合的品牌。所以部分新品牌是针对更高端的消费者的。”
这是餐饮大佬们的优势,就把主品牌构建的供应链变成了高速公路,而副品牌也同样借这条高速公路,进行扩张。
还以代表性的外婆家来说。外婆家有多个副牌,形成了品牌矩阵。外婆家已经布局50个城市。炉鱼、蒸年青等副牌进入外婆家覆盖的城市,可以借用外婆家的供应链系统。
这就是品牌矩阵的优势。
而单一品牌的打法就不一样了。比如像西贝莜面村,到一个城市就要占领一个城市,多店面,用蜂巢式布局制造影响力。
王道君猜想:
餐饮业真正的危机,是旧的服务方式的危机,而不是市场需求的危机。
对标市场需求,改进你的产品、环境、服务、营销等,从任何一个环节做成爆点,你都会成功。
也许,10年之后,成功者都会感慨,现在真是一个好时代,因为危机帮他们干掉了很多可能的竞争者。
特海国际门店数量从2021年初的74家增加到截至2023年年底115家,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其中,东南亚是海底捞国际业务最大的市场。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餐饮企业绿茶集团的上市申请材料处于“失效”状态,这已经是绿茶第三次递表、第二次通过聆讯后招股书失效。
不论是正餐快餐化还是纯中式快餐都需要在满足这个顾客需求上推出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殊途同归、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4月28日,美食广场品牌「食通天」新店「SKYLAND UNIVERSAL食通天·寰宇集」在深圳万象城正式开业,这也是品牌近30年迭新旅程的旗舰之作。
关键词:食通天 2024年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