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收入冲进世界前三:利润依赖补贴是软肋

一财网   2016-05-05 14:14

核心提示: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商之一,在收购双N(Nidera、Noble农业)后,资产规模和收入进入顶级跨国粮商阵营,盈利状况却并不理想。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商之一,在收购双N(Nidera、Noble农业)后,资产规模和收入进入顶级跨国粮商阵营,盈利状况却并不理想。

  最新披露的中粮2015年业绩显示,中粮营业收入4054.4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的2573.4亿元相比,大增约58%。

  2015年,中粮完成收购Nidera、Noble农业的财务并表,另外一家大型央企中国华孚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及其70余家下属公司也完成了财务并表,中粮的营业收入因此猛增。

  4054亿元的收入规模,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约合624亿美元,按照2015财年的数字计算,中粮已经超越邦吉(Bunge)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仅次于嘉吉(Cargill)和ADM,处于第三位,一举跨入顶级跨国粮商的阵营。

  中粮已经拥有了一个“巨人”的个子,但是盈利上,与理想中的跨国大粮商相比,还差一大截。

  从净利润数字看,中粮2015年的净利润为13.2亿元人民币,以当前汇率计算,约合2亿美元,与ABCD相比,处于垫底的位置。

  中粮的净利润水平与路易达孚十分相近,如果合理的调整汇率,中粮的净利润规模有可能超越路易达孚,中粮未必处于垫底的位置。

  中粮的收入和利润从数字上看,还是拿得出手的,但是跨国公司未必服气。

  最大的争议或许是中粮享受巨额的政府补贴。

  2015年,中粮拿到了47亿元的政府补贴,比上年大增约7亿元。这些政府补贴名目繁多,最大一项是政策性业务补贴收入,近40亿元,其他还有运费补贴,税收返还,燃料乙醇补贴等。

  中粮享受的巨额政府补贴一直被中国粮食领域的外资企业所羡慕,外资企业拿到政府补贴的可能性不高。在国际市场,据笔者所知,跨国粮商的收入来源中,也很难见到政府补贴这样一个项目。

  中粮的业务结构中,既有粮食收储、糖肉收储这样的政策性业务,也有完全市场化的粮油加工和零售业务,这些业务的边界在外人看来很难区分,而且有相互冲突之处,对中粮的业绩表现,有时候也拖后腿。

  以划入中粮的华孚集团为例,该公司2015年末净资产约37亿元,净利润仅为276万元,数额极少。近年来,原来同属于央企的中谷集团、华粮集团与华孚集团,相继并入中粮集团,看上去热热闹闹,个中酸甜苦辣,是不是就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事人心中应该最明白。有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担心“抱来的孩子长不大”。

  粮油贸易和加工是中粮占比最大的主业,另外还有房地产等业务。2015年,中粮虽然实现了4000亿元以上的收入,但是营业利润为亏损约14亿元,幸亏有巨额的政府补贴“救驾”,净利润才没有出现亏损。

  2015年,执掌中粮11年之久的董事长宁高宁去职。宁高宁任职期间,中粮在粮食贸易和加工上频频出手,大举扩张,效果难如人意。效果的不如意,一是中国在农产品上游对粮食进行托市收购,收购价格大举上调,对中粮集团的粮油加工业务构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在粮油下游,终端销售的竞争十分激烈,央企、外企、民企都十分活跃。央企、外企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才资源;民营企业反应快速,经营手段灵活。整个市场,没有企业能一家独大。

  不过宁高宁任职中粮期间,在投资方面被人赞誉有加,实际表现也有佐证。

  2015年,中粮的投资收益达到约7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0多亿元。仅投资蒙牛乳业获得的现金红利将近2亿元,是中粮投资的所有子公司、合资公司、联营企业中,贡献现金红利最多的一家。

  投资业务收获颇丰,加上政府补贴,为中粮贡献的利润,已经与中粮的粮油贸易和加工主业差不多并驾齐驱。在国内特殊的经营环境下,笔者认为,中粮的利润结构也许并不合理,但很难有更好的策略。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一财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