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家族企业的另类生存 要做房地产业的“老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05-09 10:31
核心提示:在广东顺德北滘镇,碧桂园以一己之力,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城市。充满生态和科技感的碧桂园总部就位于这里。

  在广东顺德北滘镇,碧桂园以一己之力,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城市。

  充满生态和科技感的碧桂园总部就位于这里。每天,从这里发出无数指令,通往全国各地以及马来西亚这些海外城市;上万碧桂园员工在这里工作,也享受着这里便捷舒适的生活。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就出生、发家于这里。而今,他的事业继承人、二女儿杨惠妍、三女儿杨子莹也担任碧桂园董事,协助父亲打理这家公司。

  但杨国强的雄心,绝不仅仅是偏居一隅,而是要放眼全球,做房地产业的“老大”。

  他表现出了不同于中国其他家族企业控制人的慷慨和大度,从2010年起一步步推行了经营管理架构变革,实践内部合伙人计划,努力淡化家族化标签,避免由于家族裙带关系所带来的公司变形。

  股权和管理之变

  在2007年上市之前,碧桂园一共有5个自然人股东,杨惠妍(代表杨国强)占股70%、杨二珠占股12%、苏汝波、张耀垣、区学铭三人各占6%。

  这也成为了此后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股权格局,通过离岸公司,5位股东间接持有 “碧桂园控股”的所有股权。

  根据《福布斯》发布的《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企业所有权或者控制权归家族所有,且至少两名及以上的家族成员实际参与了经营管理即为家族企业。

  尽管目前碧桂园14名执行董事中,莫斌、朱荣斌、吴建斌作为职业经理人席位上升,杨氏家族成员及创业元老席位下降,但杨氏家族仍然控制着碧桂园60%左右的股份,家族味道浓厚。

  不过,杨国强对待职业经理人的态度,要比其他家族企业开放许多。引入中建系的莫斌、吴建斌之后,杨国强放手让他们主导了公司管控体系和内部合伙人制度的变革;引入朱荣斌,则放手让他主导一线城市业务。

  放权的好处显而易见:2014年4月碧桂园从中海挖角吴建斌接替伍绮琴,出任碧桂园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当年,碧桂园在海外融资的利息从10%多直接降到了8%左右;引入三斌至今,碧桂园已突破规模瓶颈,直指2000亿销售。

  在吴建斌看来,碧桂园能实现千亿的逆袭,与杨国强的心胸和魄力分不开。

  此外,碧桂园还引入了多名博士生,在内部培养管理人才,建立职业经理人的梯队。

  而去年中国平安的入股,第一次改变了碧桂园过于集中的家族控股。2015年中期报表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会副主席杨惠妍的持股比例为53.6%,中国平安以9.9%的持股比例,成为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集团执行董事杨二珠则持股约4.51%。

  平安的入股,更像是为碧桂园插上了一双翅膀,在地产金融化的趋势下,让碧桂园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

  但碧桂园股价表现一直没有太大起色。Wind数据显示,碧桂园2014年(4.79PE-8.51PE)和2015年(4.55PE-7.55PE)两年的市盈率几乎处于同一区间,相对上市初期,大股东杨惠妍的身价已大幅缩水。

  今年起,因不满于长期低迷的股价,碧桂园董事会持续回购公司股份,截至2016年5月4日,已回购股份30次。

  家族企业的不同路径

  与同为“广东五虎”的其他四家房企相比,在股权结构和管理方式,甚至是业绩上,碧桂园已经跑在了前面。

  恒大与雅居乐仍然是老板的“一言堂”。根据香港交易所数据,恒大董事长许家印持有权益的股份数占恒大地产已发行股本的74.33%,雅居乐董事长陈卓林家族持股数则占雅居乐已发行股本的约63%。

  更为关键的是在公司治理上,董事会和管理层多项事务几乎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但是,两者的处境却截然不同。2015年恒大以2013.4亿元的销售额迈入“两千亿军团”,核心业务利润173.4亿元,同比增长16.7%。而雅居乐2015年净利润同比跌54.8%,为23.02亿元。

  合生创展也是业内闻名的家族企业,其董事长朱孟依持股比例55.01%,其子朱一航的持股比例也达到了17.55%。

  但是,这家曾被王石评价为“地产航母”的合生创展,近几年却是迅速陨落。2010年至2015年,合生创展销售额分别仅为110亿、99亿、116亿、112亿、53亿和99亿元。

  知情人士指出,朱孟依把他的很多资产都装到了珠江投资里面,而地产板块已经不是其业务的重点。

  在2007年以161亿元销售额排名房企第四位,仅次于万科、绿地和中海,一度居于“华南五虎”之首的富力地产,其联席董事长张力和李思廉共同持有的股本数量也占到了65.54%。但因为战略选择的屡屡失误,在左手商业地产与右手住宅开发的互博中牵绊住自己,淡出了一线地产开发商的队伍。

  在华南五虎之外,龙湖地产也是家族企业。其董事长吴亚军的最新持股比例为44.32%,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多个长线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相比碧桂园,龙湖创始人吴亚军在去家族化上更早且走得更远。

  上市前,龙湖便已刻意“去家族化”,吴亚军的前夫蔡奎彻底退出公司管理层,2011年,她本人也不再担任CEO,仅担任董事长,更偏重于中长期的规划、投融资业务。

  除了上述调整,与碧桂园相似,龙湖地产为了适应公司升级发展需求,不断补充和重构了人才团队。

  吴亚军希望,龙湖能摆脱创始人和创业精英的影响,成为一个深度机构化、持续发展的组织。

  碧桂园的另类,让这家公司随着股权制度的改善和合伙人制度的不断成熟,可能冲向一个个新的高度。

  但从公司治理结构上,碧桂园仍然不能与万科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公司,或者阿里那样的合伙人企业相比,碧桂园虽然在股权结构和管理架构上作出了“让步”,但仍无法完全回避“家族企业”的弊端,在建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方向上,还有很多路要走。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