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苏州、南京调控新政同步施行。同样是地王频出的城市,长三角的核心上海将会如何?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从现有政策来看,苏州、南京对于高溢价地块的预售条件都做了简单限定,但力度不大;上海还没有过多限定。此外,这些城市都没有对土地出让之后开工时间、达到预售条件时间、竣工时间有明确限定,苏州和南京还没有限定中小户型套数和面积;从土地供应来看,虽然都有计划增加土地供应,但实际供应的数量有限。因此在政策实施效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考量。
接下来上海将迎来密集土地出让,但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高级分析师钱宁罗认为,土地大面积释放对市场热度的调节仍难以立竿见影。
配资拿地的风险
近期,上海郊区土地出让过程中地王频现。上海住建委相关人士曾在小范围内谈及,今年上半年拿“地王”的多为央企,拿地目的和普通开发商不同,往往会不惜成本。因此,此轮“地王”现象和上两轮不同,企业多有“场外配资”,对这方面要引起重视。据透露,目前上海住建委已给市里写报告反映相关情况。
张宏伟认为,尤其在火热的一二线核心城市,房企不断制造“地王”更是离不开场外配资。同时,这也给市场带来更多风险,一旦楼市进入调整阶段,“地王”项目有可能因此而陷入困局,系统性金融风险极有可能会爆发。
他认为,如果不断绝这种配资,即便抬高拿地资金门槛,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加杠杆后,提升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实则并不构成房企支付出让金额度实质性提高。
占用房企自有资金比例少了,则会促成房企拿更多的地或用作其他支配;另外一方面,一旦市场出现风险,则会把这种“地王”风险转嫁给配资的金融机构。
上海此轮“地王”现象是否会持续,还存有变数。目前大多数房企仍然在观望市场,而郊区房价上涨已成事实。近期即将加推一批住宅的青浦泰和虹桥项目,均价已从前期的2.5万元/平方米,涨到3.5万元/平方米。更多的房地产项目则调整了推盘节奏,每推一次新货都要把总价上调5%-20%。
土地集中出让仍难降温?
下周,上海将有八宗经营性用地集中出让,累计出让面积24.66公顷,可建面积59.86公顷。
上海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12日竞买人数近或超10人的都为住宅或是以住宅为主的地块。从区域来看,市中心及传统自住板块或是重点规划板块更受欢迎。
目前报名参与竞拍数最多的是静安区中兴社区N070202单元332-01-A、333-01-A地块,该地块原本是“鸿临园旧改项目”。地块开发要求商业服务业占10%、住宅占90%,住宅套数下限931套;全装修比例80%以上,中小套型比例不低于80%,要求100%持有商业物业,持有不低于15%建筑面积的住宅用于租赁。
静安地块旁就是去年金融街以88亿拿下的地王项目。目前周边在售面积较大的项目,如“万科翡翠雅宾利”、“华侨城苏河湾”价格都超过10万元/平方米,而“复地新都国际”、“蒙特利城”等有小面积出售的房源售价在7.5-8.5万/平方米。
分析称,闸北和静安合并后出台新静安规划,使原闸北区域房价水涨船高,无论从地段生活便捷度还是从地块规模来看,该地块对房企都有相当吸引力,预计刷新楼板价地王纪录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6月1日信达地产以58亿元竞得宝山区宝山新城顾村A单元10-03、10-05地块,溢价率高达303.41%。此次宝山区出让的地块是今年年内宝山顾村镇出让的第二幅地,位置较信达地王项目更为优越。
钱宁罗指出,此次一周内集中出让7幅经营性用地,横跨静安、闵行、青浦及宝山区,史无前例。密集推地背后,固然一部分原因在于今年以来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下滑,这是对加剧的供需矛盾起到缓解作用,今年“325”房产新政推出后,市场短暂降温又连续3个月持续回暖,原本的暑期淡季也并未出现,几乎毫无意外,“金九银十”将产生更大需求压力。
从整体规划角度看,今年6月国土部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调整方案》显示,上海耕地保有量指标由24.93万公顷减为18.8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从21.87万公顷降低为16.60万公顷,而这都给上海的建设用地指标雪中送炭。
但钱宁罗分析道,土地大面积释放对市场热度的调节显然难以立竿见影,因为地块开发存在一定周期,规划调整更多是引导舆论方向。原闸北中兴社区此次拍卖的商住地块起始总价已高达46亿元,这次7宗商住用地连拍恐难以起到降温作用。
据悉,盛华平先生持有公司3万股股份,并且与持有该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
金融街物业将于7月6日在港挂牌上市,计划发行9000万股H股,招股区间为7.16-7.56港元,预计将于6月24日定价,集资规模为6.44亿-6.8亿港元。
龙湖与建华建材联合体竞得嘉定1宗商住用地;万科以底价37.83亿元竞得松江区富林街道一宗商住用地,该地块将用来建万科印象城二期。
出售事项完成后,上海实森的股权将分别由买方与上海虹晟分别直接拥有90%及10%。上海实森将不再为上实发展及上海实业各自的附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