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海底捞自建的首个购物中心简阳旭海时代广场开业,不再利用“变态服务”博眼球的海底捞玩起了跨界商业地产的戏码,此举成功引起业内的关注。
近年来,伴随着电商行业的步步紧逼,以及自身的经营缺陷等多方面原因,传统零售业的市场表现愈发乏力。为打破困局,零售商走上了“转型”的道路。此时,“跨界”成为最受关注的转型方向之一。其中,餐饮、商超、百货涉足商业地产领域的举动就司空见惯。
现象:跨界成为潮流 商业地产领域受热捧
2013年开始,整体经济下行与电商的冲击导致线下消费逐渐下降,传统零售行业集体陷入低迷,跨界经营在行业内成为“潮流”方向。此时,商业地产领域也成为餐饮、商超等行业争相抢食的“香饽饽”。
9月开业的简阳旭海时代广场,是海底捞开发建设集时尚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购物中心面积达6万平方米。早在2012年,就有传出海底捞进军商业地产的消息。当时有消息称,海底捞集团在四川简阳获得一块商业用地,将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但是直到今年2月24日,海底捞与简阳市正式签署协议,其进军商业地产的消息才被证实。
海底捞并非第一家涉足商业地产运营的餐饮企业,湘鄂情、四海集团等品牌都曾在该领域有所规划。此外,商超、百货自建购物中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今年5月,零售巨头沃尔玛在中国的首个社区型购物中心“乐世界”于珠海开业。项目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业态规划上,珠海乐世界以消费品零售、服饰零售、餐饮、儿童亲子等为主,辅以银行、美容美发、维修维护、药房、租车等众多生活服务业态。
珠海“乐世界”的运营背后是沃尔玛应对实体零售市场走低后的转型之举。随着零售行业总体增长放缓,曾经活跃的大卖场业态逐渐褪色。今年年初,沃尔玛对外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269家店铺。据了解,接下来沃尔玛将在全国范围内继续进行购物中心业态的连锁化扩张。
零售行业陷入低迷之际,各行各业都试图在商业地产领域分一瓢羹。永旺、家乐福、周大福、宜家、王府井……纷纷建起购物中心。据了解,永旺就是其中一个在商业地产领域布局激进的品牌,永旺于今年年初宣布,预计在年底前新增15家购物中心。
探究:无惧体量过剩 涉足商业地产为哪般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近年国内零售企业超过半数都涉足商业地产,以此贴补零售主业。正当国内商业地产项目体量过剩的质疑声充斥于整个行业之际,各行各业依然争相挤进商业地产领域,此举背后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量?
海底捞跨界商业地产,外界的说法众说纷纭。早前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表示,海底捞进军商业地产可以为其上市增添一些筹码,随着餐饮业利润率不断下滑,海底捞也迫切需要通过开发其他的商业模式来拓宽企业自身的盈利渠道。也有商业专家表示,拓展新的经营模式,有利于餐饮企业减缓目前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进而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则表示,简阳建设购物中心有一方面是基于加速海底捞在四川的拓展速度的考虑。长期以来,海底捞在四川拓展并不理想,截至2016年2月24日,海底捞四川门店仅3家,张勇相信,简阳购物中心的开业能有效带动海底捞在四川市场的迅速拓展。
近年来,网络电商的冲击不断,零售业生存空间不断被打压,传统商业单一、滞后的经营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规划、方向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成本、租金的水涨船高,以及同质化项目的激烈竞争,多方面因素促使各大品牌“跨界”寻找新的可能。“大而全”的购物中心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高其服务质量,成为众多企业转型的首选方向之一。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认为,与其说跨界购物中心,倒不如说这是一个零售业的多元化发展。
建议:商业地产开发过度 跨界转型需谨慎
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自建购物中心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转型举措,但此举背后隐藏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国内商业地产行业加速发展,产量过剩的声音早已充斥于整个行业中,随之而来的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逐渐显现,千篇一律的“面孔”已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业的危机在商业地产行业也无可避免,电商冲击不断,实体商业寒冬持续,购物中心的运营同样面临多重挑战,此大环境之下,“半路出家”涉足经营商业地产经营的企业更需谨慎规划。
TESCO就是一个“水土不服”的案例。此前,TESCO在中国试水商业地产,还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商业地产板块开发购物商场,也曾高调宣称,将用5年时间开出80家购物中心,总投资规模达600亿元。然而,由于投入过高且中国各个区域市场的特性差异较大而难以简单复制等多重因素,最终导致TESCO此举并不是十分成功。
事实上,除了零售商在谋转型之路,商业地产行业同样在转型的路上不停的探索。为抵抗电商冲击,各大商业体强化“体验感”的打造,不断的于项目中融入创意元素,这些也正是刚涉足商业地产领域的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业内认为,在国内商业地产已经出现过剩现象,空置率不断提升之时,大力发展购物中心的零售业者需要在选址、招商、定位上慎重决策,同时更要注重区域消费者需求的研究与把握。
许多项目不是运营驱动,而是由“投资驱动or规划驱动”,或者是被“拍脑门驱动”得来。最终结果就是脱离实际,沦为“表演式商业”。
当前头部的涨价行为,并不意味着行业即将开启新一轮“涨价潮”,也不意味着上一轮“低价战争”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