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地产项目接入微医全科中心 房企借力分级诊疗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萍   2017-06-20 09:17
核心提示:鲁能集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微医旗下微医全科中心的品牌和服务植入到鲁能集团的大型地产项目中。

  6月16日,鲁能集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互联网+家庭医学+地产”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将微医旗下微医全科中心的品牌和服务植入到鲁能集团的大型地产项目中。这也是鲁能集团布局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步。

  实际上,在房企跨界转型大潮下,包括万科、绿景控股、远洋地产等在内的多家房企都以不同形式涉足医疗健康产业。但由于缺乏医疗、患者资源、医院运行经验等,至今尚未出现房企成功转型医疗企业的案例。而采取与医疗企业合作,建设社区医疗服务配套,则是鲁能集团选择的捷径。

  “对于房企而言医院建设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运营等方面则仍待时间验证。此次鲁能引入微医打造全科中心相对于自建医院成本等会小很多,但核心的人才、运营仍是关键问题。”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对此,微医高级副总裁何超表示人才确实是医疗发展的核心所在,微医将通过适当培训、转岗等为基层医疗输送人才,目前鲁能集团与微医都没有对全科中心有具体盈利要求,主要目标在于先做好服务,而实际上微医的盈利方式是通过保险等来实现。

  微医介入鲁能地产项目

  2016年12月17日,微医启动了微医全科中心(杭州)平台,该中心集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线下医疗闭环运营于一体,注重日常的检测管理,强调分析诊疗,健康维护。在杭州的全科中心中,设有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心理科等科室,提供健全的全人、全程、全家的健康维护和医疗服务。

  据了解,微医全科由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原院长何超团队打造,拟三年内在全国按照JCI标准通过自建、加盟、托管等开放模式落地100家全科中心。

  这种模式一推出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何超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称,在半个月后,鲁能集团便开始主动与微医接洽表达合作意愿,在双方互相考察后,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的服务平台及优势,深化双方业务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医疗服务平台,推进微医全科中心在鲁能集团旗下中高端地产项目中的入驻,作为物业的健康医疗配套,以会员形式向业主提供标准化、成体系的医疗健康服务。

  据了解,双方将率先在文昌、海口、济南、重庆等重点城市合作落地,后续将重点在健康产品线“鲁能泰山9号”及体育产品线“鲁能泰山7号”规划落地。这也是鲁能布局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步。

  “通过引入微医全科中心专业的医疗服务,既能保证满足不同业主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也能为集团健康地产、体育地产引入更多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助力项目的配套、服务全面升级,也为业主打通了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鲁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家庭医生体系建设,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在国务院办公厅5月发布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中,就对社会力量开展高水平全科服务予以了鼓励。

  借力分级诊疗模式,远洋集团通过与一家医疗机构合作并创立线下基础医疗诊所品牌海医汇,在2016年11月,推出了海医汇国贸CBD医疗中心服务的全科诊室。

  海医汇国贸CBD医疗中心总经理冯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基础医疗在日常诊疗中基本能覆盖70%-80%的医疗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生病之后需要的医疗服务都能在这个体系内被覆盖到。远洋健康致力于基础医疗服务这一领域,就是希望扮演好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角色,用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与海医汇优质的医疗服务双向链接,把好健康第一道关”。

  跨界后人才、运营考验

  除了鲁能地产、远洋集团外,目前包括万科、远洋集团、泰禾、绿城集团、绿景控股等在内已有数十家房企跨界涉足医疗健康产业,多项政策红利及高净利润率等或是房企跨界医疗健康产业的原因所在。

  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部分管理高效的民营医院可以带来高达30%-40%的毛利空间,甚至实现15%-20%的净利润率。而2012年以来,国务院、卫生计生委多次发布政策鼓励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等多项政策。

  已经转型为医疗企业从事医院托管等业务的通盈地产医疗投资总监陈栋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房地产行业的挣钱效应已经大大减弱,而医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对资本的吸金效应也比房地产行业要大。

  不过,虽然房企跨界有雄厚的资本及可筹建医院的场地,但也有不少劣势。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指出,医疗政策和行业特殊性比较多,其中难点主要在于医生资源、医院的管理和业务拓展、品牌知名度的建设等。而全科中心、建立门诊相对成本要小,但同样存在医生资源、运营等问题。

  对此,何超也表示,医生资源确实为医疗发展关键所在,同时也面临培养周期长、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在鲁能地产接入的全科中心中,微医将通过对现有人员的培训、转岗等来实现专业人才的配备。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此前提出跨界医疗健康行业的房企财报发现,截至目前,大部分跨界中的房企医疗业务并未到实现盈利的阶段,开始盈利的转型中企业目前也未累积较高收入。以房、医合作的形式各取所长,推进地产项目服务的增值,或许是鲁能与微医开创共同建设全科中心的重要原因。

  何超也坦言,未来全科中心实际营收不一定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利润,微医与鲁能集团都没有对此定下营收指标。“品牌、能力的提升让微医产生间接营收的可能性更大,即健康金融事业部可以对会员推健康保险,做主动健康管理服务。”

  据了解,微医正在推动ACO(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责任医疗保险组织)模式进行盈利,即面向会员提供的管理型健康医疗服务,会员按年缴纳保费,即可享受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三项服务。

  今年3月,微医全科中心在杭州开业运营,获得多家企业和机构的青睐。不足两月,微医全科中心(杭州)月均新增服务会员已超过300人,为会员/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达1000多人次。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萍,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