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主打产品品质为人所熟知的绿城,因一则“快周转”消息备受关注。
7月2日,一份从内部流传出来的备忘录称绿城将要求员工加快销售,加速资金回笼,坚决执行“早销,多销、快销”的策略,加大应收款项催收力度。
该份备忘录显示,绿城接下来还将“倾尽一切努力”获得受限价政策影响项目的预售许可证;对于不受限价政策影响的项目,要争取把原计划2019年供货的房源提前至2018年开盘销售,严格控制付款。
对此,接近绿城的人士向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出,关于绿城内源性现金流的管控安排是每半年度进行的“常规”管理动作,目前绿城日均账面资金不低于500亿元,远超公司未来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现金充裕、安全。公司的资信状况持续向好,足以满足正常经营需要,保障发展需求。
现在,随着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房企“钱根”不断收紧,融资难问题再度成为热门。房企面临融资收紧和外债受限等困境,多数企业上半年均选择加速销售回流资金。
显然,在此市场敏感之际,绿城于7月2号传出备忘录引发的热议,与众多房企推动“快周转”动作预示着资金问题再度成为了地产行业当前的焦虑之所在,而这一切亦为绿城的过往而有所佐证。
1995年,时年38岁的宋卫平在浙江杭州创立了绿城,或许与他个人性格有关,从最初的“桂花园”系列开始,绿城便确立下了主打产品品质的发展路径。而那时候,不少绿城高管常以“我们的作品”来描述他们所盖的房子。
这一打法为绿城换来了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在成立之后短短两年内,绿城以2.9亿销售额一跃成为了浙江省行业榜首,随后逐渐开始向全国扩张。
但这个“艺术作品”商业模式也正是后来问题之所在,由于产品投入偏高,其实际利润并不高。事实上,作为全国排名领先的绿城,净利润率比不少同行低。同时,产品生产的周期过长导致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下降,低利润率和慢周转一直是过去绿城 “硬伤”。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高品质产品在为绿城换来利益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一些东西。
和国内众多房企一样,绿城早期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等途径,但由于政策调控频繁,与不太重视财务管控能力,早期的规模扩张主要依赖于高杠杆负债,这使得当时的绿城资金链频繁告警。
从2008年到2015年,绿城接连遭遇多次困难。其中包括2011年 “信托危机”和后来的委身融创。而融绿联姻的失败,根源正是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商业基因,导致了相忘于江湖。
个中历程一波三折。最终中交入主后绿城迎来了好运。在借助中交平台缓解了融资压力后,加上代建模式的成长,得以休养生息,绿城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完成了千亿业绩。
融资压力缓解之后,降负债、积累现金、去库存尤其是三四线去化等成为了绿城最主要的工作。经过近3年的去化,绿城如今在三四线的可售库存不到40亿,整个集团库存也只有290亿。用绿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正处于供货量还不够的阶段。
据悉,深圳光明荔园旧改项目申报主体汇银置业由绿城与大唐地产共同持股,该项目区位被称为深圳北部“城市心脏”,计容积建面不超21.7万㎡。
18日绿城张亚东指出,公司预期2025年达6400亿合同额,其中重资产4500亿、代建1500亿、新兴业务400亿,未来每年一位数增长就能达成。
1月监测到样本房企33次担保融资,总涉及担保额250.88亿元,不足12月729.7亿元的一半。股权融资方面,1月样本公司无增发事项。
11月,房地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以自有资金为主,房企债券以公司债券为主,公司债券利率呈现小额高息趋势,信托产品投向趋于集中...
1-11月,房企境内外发债总量达6527.9亿元,其中境外债发行规模达到4192.68亿元,占比达到64.23%,成为房企“救命稻草”。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则对外投资,斥1亿元成立北京万达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文旅集团执行总裁张春远为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