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哈”奶茶完成千万级融资,地域茶饮的下一步在哪里?

赢商网-马雪瑞   2022-06-15 14:37
核心提示:今年3月,兰州的“放哈”奶茶获得了千万级融资,资金主要用于门店拓展、供应链体系升级以及品牌形象升级。

不得不说,茶饮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卷了。

一边是企业宣布跨界布局茶饮市场。同仁堂在杭州开了首家名为“制茶司”的茶饮店、中国铁路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开了首家名为“扳道茶”的茶饮店。

另一边,地域茶饮纷纷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今年3月,兰州的“放哈”奶茶获得了千万级融资,资金主要用于门店拓展、供应链体系升级以及品牌形象升级。

凭借着独特的口味特点,地域茶饮往往会迅速走红。紧接着覆盖周边城市,继而进军一线城市开始规模化发展。崛起的地域茶饮往往会获得资本的青睐,而资本的加入又加速其规模化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独特属性,并迎合当地消费习惯,地域茶饮需要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01

“放哈”奶茶的成长之路

2010年,“放哈”奶茶首店在兰州正宁路开业,创始人耿盛琛原本是一名北漂,后来回到兰州,做起咖啡连锁创业,并开发出了有西北独特风味的奶茶。品牌之所以起名为“放哈”,是希望都市生活中带着不同身份和标识的人群,每天通过一杯手作的饮品,获得片刻的惬意时光。

从首店开业到现在,“放哈”已布局美团、口碑等线上渠道。而其招牌饮品——甜醅子奶茶系列每年卖出超100万杯,是兰州各个片区饮品热销榜的第一名。

偏安一隅显然不是“放哈”的发展目标,2021年,和其他走红的地域茶饮一样,兰州的“放哈”也开始了向外扩张的布局,首站选择上海。

根据美团的搜索结果,目前上海有28家“放哈”奶茶的门店,其中4家为歇业状态。但据公开报道,“放哈”奶茶在3月获得融资时,在上海只有8家门店。3个月的时间,“放哈”奶茶扩店将近20家。

02

出圈的地域茶饮 热衷“走出去”

相较于扎根本土,做强做大,不少地域茶饮更偏爱“走出去”。不单是兰州的“放哈”奶茶,乌鲁木齐的西琳姑娘、广西的阿嬷手作等都将目光瞄向了其他城市。2022年,广西的阿嬷手作上海首店正式开业,单日出杯量达到1000-2000杯。乌鲁木齐的西琳姑娘则把新疆的奶疙瘩、酸奶做成了茶饮,进军上海,其伊利酸奶茶和高脚杯冰淇淋甚至成为了爆款。

为何这些出圈的地域茶饮都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而是要“走出去”呢?

一方面是追求规模效应。当地域茶饮的企业对增长有期望,那么着眼于本土市场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当规模达到某一量级,它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实现扩大规模需要的资金累积。再者就是规模的扩大意味着产品的毛利也会更高。

另一方面是中国的茶饮市场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这也就是茶饮相比其他业态更能获得融资的原因。根据日前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2795.9亿元,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持续上涨,预计2025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749.3亿元。

03

走出去了 然后呢?

地域茶饮能够出圈,源于其对本土资源的挖掘。“走出去”后,地域茶饮万万不能满足于爆火的安稳中。“走出去”只是第一步,“走得长远”才是最终目标。

首先是不同地域之间口味的平衡。由于饮食习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因此地域茶饮的规模化之路不能仅是原有产品的照搬。既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又要符合当地人的习惯考验着每个“走出去”的茶饮品牌。以“放哈”来说,进入上海之后,“放哈”推出“山谷小红莓”系列,原料不但采用当地的野生小草莓,也复配常规新鲜草莓,实现了不同地域之间口味的平衡。

其次是品牌文化属性的打造。鲍德里亚在其名作《消费社会》中也指出,当前消费行为不再是对物的功用或实用价值的需求,而是对商品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含义的差异)所产生的需求。因此,地域茶饮“走出去”之后,在保持自身独特的口感优势的同时,升级品牌形象,将品牌和某一特定形象深入融合,也可以让品牌长盛不衰。

从趋势来看,未来将涌入茶饮赛道的选手会越来越多。当地域茶饮获得了资本的支持,除了加速实现规模化外,把握不同地域口味之间平衡,升级品牌形象,打造品牌标签,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放哈”奶茶;地域茶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