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莉萍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趋势在茶饮这个混战激烈的赛道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为了活下去,茶饮品牌们可谓是大卷特卷,不止“卷茶底”、“卷小众水果”、“卷香型”,“卷容量”,最近更是开始不务正业,做起了“面条”。
拉面奶茶、乌冬奶茶、烩面奶茶....各种各样一杯能抵一顿饭的“面条型”奶茶,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不断走进我们的视野。
01
一杯抵一顿饭
奶茶面条来啦
餐饮O2O发现,最近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开始频繁刷起各种奶茶“面食”。
最火爆的莫过于和气桃桃的拉面奶茶,上面还放一个荷包蛋软糖,粗粗看上去还以为真的是一碗荷包蛋面条呢,淡黄色的面条配上金黄色的荷包蛋软糖,颜值巨高,网红感满满,几乎刚推出就成为了小红书的爆品。
除此之外,还有椰椰斑斓奶茶拉面、椰不二奶茶拉面等,好端端的奶茶愣是让人吃出一种“粉面”的感觉,感觉只要再添上一些卤味小吃,一顿饭就这么解决了。
这还不是几个品牌的个例,早在去年,蜜雪冰城(需求面积:20-50平方米)就已经推出了奶茶“烩面,爆品“椰子”做成了“椰乳烩面”,开启用筷子“喝”的奶茶的先驱。
曾经的伏见桃山现在的伏小桃,去年也出过一款栗子泥面条奶茶,通过将栗子泥压制成面条作为顶料,既能喝也能吃,颜值爆表,引发了一波不小的热潮。
还有厦门小眷村,今年年初也出过一款烧仙草拉面奶茶,将芋泥做成面条,与烧仙草、荷包蛋、红豆、海苔等料混在一起,与奶茶一起吃,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喜爱。
就连火锅品牌都逃不掉这股“奶茶面条风”。今年武汉的卤校长重庆火锅也推出一款抹茶味的拉面奶茶,砂锅装的奶茶,加上软糖味的荷包蛋以及珍珠、烧仙草等各种小料,简直可爱到爆。
在小红书上搜“奶茶面条”,相关笔记已达到了3万篇,抖音上相关的“拉面奶茶”话题播放量更是达到了超1600万,其中仅和气桃桃的“一口入魂拉面奶茶”相关播放量就达到了超900万,可见相关热度。
02
从粥品到面食
奶茶小料进化史
这些奶茶品牌是突然疯了吗?莫非是觉得茶饮赛道太内卷了,打算“破卷”而出,进军面食赛道?
其实,这种奶茶“面食化”趋势并不是无迹可寻,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征兆,只是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奶茶粥化”、“奶茶甜品化”。
1983年,春水堂的泡沫红茶在台湾红火两年之后,创始人刘汉介开了第二个脑洞——光喝茶没意思,要是在茶里加点什么吃的就好了。于是召集员工集思广益。
1987 年,四维店店长林秀慧突发奇想将自己最爱的小吃——粉圆混入冰奶茶中。至此,第一杯珍珠奶茶诞生,也为奶茶这个品类开启了加料思维。
2007年,CoCo进入大陆,其行销总监洪嘉谦发现,豆花里面会加很多不同的料,比如三色豆花。于是,摒弃了过去在奶茶里加珍珠、椰果等单一材料的固定思维,开启了奶茶小料复配时代。
同一年的上海,悸动烧仙草诞生,凭借着“半杯都是料”的小料复配思维,产品价值感飙升,品牌迅速爆红,成为当时茶饮赛道最大的细分品类黑马。
后来,喜茶在江门成立,创始人聂云宸因为最初生意不好,埋头研发室调整产品,最终因为芝士茗茶系列一炮而红,又开始掀起了奶盖茶的风潮,开启了奶茶创新顶料风潮。
渐渐的,奶茶杯中的料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各种小料外,还引入了主食化的小料,如血糯米、燕麦、紫薯、芋泥等等,甚至还加入了各式水果、冰激凌、蛋糕等,奶茶也从原来单纯的奶+茶,慢慢的向“八宝粥”、“甜品”方向发展。
近几年,随着奶茶赛道内卷化加剧,品牌们为了脱颖而出,更是在小料形态上竭尽所能的创新。
以最经典的珍珠为例,,光珍珠的大小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规格,命名上也大有改进:黑珍珠、白珍珠、黑糖珍珠、琥珀珍珠、樱花珍珠等等。
在原料上,除了淀粉之外,珍珠的加料更加多样,比如加了黑糖糖浆熬制的黑糖珍珠;加入了果汁和蔬菜汁的水果珍珠、蔬菜珍珠;加入了芋头、地瓜、紫薯的珍珠层出不穷。
从这个层面来看,奶茶“面条化”本质上不过是将原本大部分圆形、方形的小料做成了面条形状,并没有脱离奶茶的“加料思维”,本质上奶茶小料形态上的创新。
不过,因为其小料做成了让我们想不到的“面条”形状,本身话题度非常强,颜值又适合拍照打卡,这才很快出圈成为了时下的爆点。
03
奶茶“主食化”
会成为茶饮下一波潮流吗
梳理奶茶整个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整个奶茶发展史,内核就是一部“加料史”。
随着奶茶赛道的不断竞争发展,曾经备受部分消费者诟病的“奶茶粥品化”、“奶茶甜品化”后来都成为了新茶饮赛道创新主流。
那么,类似于奶茶面条这种形式的奶茶“主食化”,会成为当下茶饮赛道的下一波新潮流吗?在餐饮O2O看来,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两个:
1、不符合当下市场消费趋势
虽然奶茶面条之类的产品,看起来颜值爆表、噱头十足,随手一拍都是大片,点赞量也超级高。而且,本身产品看起来也非常“顶饱”,价值感很高,但并不符合目前消费降级之下的茶饮赛道趋势。
当时的茶饮品牌们为何“疯狂加料”?甚至在各种小料上做文章、搞花样呢?其实核心目地有两个。第一:推出新产品,创造品牌壁垒;第二,加价,即提高单品售卖价格。
正所谓一时加料一时爽、一直加料一直爽,当奶茶品牌在茶底、口味等层面已经卷不动了,各种创新的小料便成为了创新的捷径。
况且,一杯普通茶底的奶茶,加上血糯米、波霸、布丁、芋泥甚至冰激凌、奶油等料以后,价格有时候甚至可以翻一倍。
即便是一杯普通的珍珠奶茶,如果在珍珠这个小料上创新一番,价格也可以高上不少,比如喜茶的焦糖波波奶茶,就比普通的珍珠奶茶价格贵了近一倍。
众所周知,一家奶茶店的营业额是由销售和客单价决定的。小料,恰恰发挥了提高客单价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价值感,让消费者觉得超值,品牌们何乐而不为呢?而奶茶面条作为奶茶粥化的升级版本,产品价格自然更不低。
以当下最火爆的和气拉面为例,作为和气桃桃推出的新款网红产品,和气拉面以布丁做拉面,配合芒果小料,底下再搭配椰奶做底,看起来颜值超高,但同时价格也高。餐饮O2O搜寻其点单小程序发现,目前官方标价32元,几乎是品牌其他产品的1倍。
在这个消费者开始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消费降级的时代背景下,即便是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茶饮品牌都在接二连三降价,奶茶面条这种价格“走高”的产品,显然不符合当下时代趋势。
而且奶茶“疯狂加料”时代已经渐渐远去,随着茶饮赛道内卷加剧以及社会经济层面的变差,当下茶饮赛道的品牌们不仅不再疯狂填料,甚至开始了“减料”态势。
新茶饮们正从“甜品化”、“粥品化”往更平价、更少料的“清爽化”方向发展。今年,不管是奈雪还是喜茶,都推出了一系列“清爽系列”产品。
2、改变了茶饮“喝”的属性
何为茶饮?茶饮二字无论拆开还是合起来看,都属于饮品行业,本质还是“喝”。
为什么新茶饮推出后,会快速成为餐饮热门赛道,受消费者喜爱?而当下类似的甜品赛道,却并没有呈现爆发态势?
核心原因就在新茶饮的“便捷”属性,拿在手上,随走随喝,方便得很。甜品却不能做到,因为很多甜品都是碗装的。
但奶茶面条产品的食用形式和业态,却超出了茶饮本身整个模式。
以典型的和气桃桃为例,使用方法就是先吃拉面再喝椰子汁,或者也可以混在一起吃。但不管怎么样食用,都多了一个用筷子吃的过程。
从“喝”变成“吃”,虽说能够短时间内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也增加了奶茶的颜值,为品牌带来大量的客流。但产品本身的便捷性降低了,变得跟甜品一个样,长期来看很难成为茶饮赛道主流。
反而是火锅等+茶饮的餐饮品牌,很适合将其作为亮点添入。
总而言之,在餐饮O2O看来,奶茶“加面”或许很适合作为茶饮品牌的引流爆品,但很难成为茶饮赛道的主潮流。未来的茶饮赛道,更大可能是回归茶饮本质,走向“更少料、更清爽”方向。
目前中国有1300多个县,而乡镇单位大约有4万余个,广泛触及乡镇市场,是提升开店速度的最优解,理论门店上限能突破5万。
蜜雪冰城旗下主打下沉市场的咖啡品牌“幸运咖”,在北京通州区连开两店,均价8元的饮品、醒目的红色门店设计,都透露着蜜雪冰城的影子。
夜间经营的餐厅和白天经营的餐厅不是同一个物种,要打开更多活路,白天经营的餐厅可以向只在晚上经营的餐厅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