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打假博主来到奶茶店,缺斤少两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吗?

餐企老板内参   2023-06-12 09:10

核心提示:餐饮行业的打假现象越来越热,甚至诞生了不少职业打假人。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上百万人

在网上围观奶茶“偷称”

最近,打假区博主@superB太在B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上传了一条“奶茶打假”的视频,引发海量关注。

目前,这条视频在B站上已经有212.2万次观看、4046条弹幕、8729条评论,在抖音上有36万点赞,10.3万转发,且冲上了抖音热榜。热度还在继续,内参君时隔几天再次点进B站视频时,页面显示,有65人正在看这条视频。

这条引起轩然大波的视频,标题叫《喝了这么多年的奶茶,原来可能都没喝满他们报的容量!容量只能报多不能报少吗?那我的钱不能给少只能给多吗?》

标题的连环感叹发问很清楚地介绍了这条视频要展现的内容:很多家奶茶店制作的奶茶,实际含量没有品牌宣传信息中说的那么多,缺斤短两。

点开视频,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博主带着一个量杯,去每个品牌的奶茶店里买两杯不同规格的奶茶,然后把上面的塑封撕了,倒入量杯里,看看多少毫升。

视频中出现的奶茶,除了喜茶的两杯,基本都有个1/10-1/6的“短两”。也就是说,菜单上标着550毫升的中杯奶茶,拿到手只有450-500毫升。

比“少量”更让消费者恼火的是,店员的态度问题:看到博主带个量杯来,店员警惕值秒速拉满,开启审问模式,“你带这个来要干嘛”;博主验证出奶茶容量不足时,店员马上表明短两与我无关,“规定的就是这么多”,且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去其他奶茶店看看,每家都是这样的”。视频中店员的举动,让作为消费者的观众气是不打一处来,对奶茶品牌的信任度再跌一个等级。

看完视频,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喊出那个连环感叹发问的标题:容量只能报多不能报少吗?那我的钱不能给少只能给多吗?

这句非常有感染力、传播力的发问,一方面反映出奶茶行业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打假博主的网络传播“功力”——他们擅长发现一个行业中的问题,用视频的方式表现这些问题,让这个问题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

除了奶茶,餐饮行业中还有很多品类被他们“打假”过。

被打假的品类

只有“想”不到,没有“打”不到

称重的麻辣烫、火锅涮菜本来就是餐饮“缺斤少两”的重灾区,随着“打假博主”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类视频传播量的增加,现如今有很多消费者开始较真、重视这个问题,而并不像之前那样怀着“少点就少点吧”的心态去对待这类问题。

可还是“防不胜防”。

现如今的消费者,出门吃个麻辣烫不仅要带称,想要吃披萨的话还要带个标准尺卡。

“吃了这么多年披萨,从来没有怀疑过它的尺寸……”一位电视台记者在节目中科普道,由于消费者普遍对于披萨常用的计量单位——英寸不熟悉,所以对于到手的披萨尺寸没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9英寸约等于22.86厘米,比一个篮球直径小上一些……”

科普过后,评论区很多经常点披萨的网友恍然大悟,表示平日里点的9英寸披萨根本没有篮球大小,别说篮球了,有的甚至只有碗口那么大。

随后便开始了“点披萨”→“量尺寸”→“找商家battle索要赔偿”的一系列操作。

但同样让人生气的是大部分商家对于“缩水披萨”回应时的强硬态度:

“你的尺子不对,有问题,需要用我们的尺子量”;

“放进烤炉前是这个尺寸,烤完之后当然会缩水”;

“我在外卖平台上标注的盒子是这个尺寸,没有说披萨也是,你可以去投诉我。”

尤其是随着餐饮在直播电商平台的兴起,年年夏天占领宵夜C位的小龙虾,在今年这场“餐饮打假”风波中,也露出了许多端倪。

以其中某探店博主在平台上团购的129元6斤小龙虾为例,到店兑换后发现小龙虾实重不到4斤,与标的相差2.14斤。

老板咬定“小龙虾制作前净重为6斤,做完之后一定会缩水”,而该博主也随即店老板起冲突,争执一斤生虾熟后到底多重,随后报警,提出重新拿6斤生虾做成熟虾。

结果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警方的共同见证下,店家6斤鲜活小龙虾做出后重4.96斤,与此前的3.86斤相差1斤多。

再加之之前的火锅涮菜、烤肉肉类、自选麻辣烫称重都存在“偷称”现象,相关的打假视频也层出不穷,无论大小博主,此类视频发布出后,播放量基本都在十万级别之上,相关博主的粉丝增更是快得吓人。

一场关于餐饮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打假凉下来

餐饮才能热起来

餐饮行业的打假现象越来越热,甚至诞生了不少职业打假人,这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餐饮商家在内卷压力下,剑走偏锋开始夸张式宣传,“往多”吹嘘产品分量。而这种营销策略,也容易被“抓包”,给“餐饮打假”提供了源头素材。

二、一批有影响力的大V做打假视频。这种扬善惩恶、揭露社会阴暗面画风的内容吸引观众,造就博主。有生产者、有受众,打假形成一个视频内容创作的领域。

三、打假视频,和网络上其他关于打假的信息,给消费者做了一次又一次的“维权”示范。当消费者遇到“怀疑”的餐品,Ta很有可能就根据之前的示范实操起来,甚至将这次经验发到网上,供下一个人实操参考。

如此,打假信息越来越丰富,热度也相应地越来越高。

诚然,这群打假博主也有碰上硬钉子的时候。比如说,在今年上半年最火的城市淄博。淄博火起来以后,吸引来各式各样的人,当然也有打假博主。“打假奶茶”的superB太也去了,带着电子称。最后,好客山东的各位老乡用足斤足两证明自己的诚意。博主也感叹:山东淄博是一座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城市!消费靠谱!

淄博烧烤经久不衰地火,就是一个最真实不过的正向循环——越被打假,越火爆。

打假的流量效应背后,正是消费者对于食安、对于捍卫自身权益更深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餐饮商家诚信经营。

对于大品牌来讲,出品要注重规范,形成统一的标准。

越是大的连锁加盟品牌,越是要爱惜羽毛,要加强对于加盟门店的日常监管、巡查。毕竟,加盟的本质在于“极度标准”,一个门店的问题,很容易被放大为整个品牌的问题。

同时,在店员培训方面也要做好培训,如上述的奶茶分量问题,外卖平台上标注660ml,为准确数值,店员却误将该杯量认为700ml,同时也向顾客告知为700ml,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而对于一些小品牌而言,做的本来就是方圆几公里的熟人生意,更是要在意自己的口碑。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逐步透明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化身“打假博主”,开始对于一些“偷称”、“偷量”的行为进行曝光维权。

这也让“偷称”、“偷量”的行为冒更大的风险,为了一些薄利去铤而走险,坏了自己的名声,显然是一件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

一旦被曝光到网络上,口碑、名声、客源也都将一去不复返。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餐企老板内参,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